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儒释道的隶书名言 正文

儒释道的隶书名言

时间:2025-05-05 19:29:31

唯心的说,我总觉得李叔同是王维的转世。皆是历经了人世

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参看王维《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古时候,孩子出生三个月内就取名,待男子20弱冠成年后取字。同辈间只可尊称其字,长辈与本人才可直呼其名。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从一个人的名与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对他的期望,以及他自己的德行志向。王维的名字就很有代表性。

王维,字

王维从名字上即与佛教有割舍不断的渊源,他晚年也如同维

钱穆先生曾建议,读杜甫的诗要分年读,以此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我觉得,王维亦如此,按其人生经历,才知其每个阶段的心态与转变。

综合《旧唐书》与《新唐书》中王维的生平,大致可将其诗歌创作分为40岁之前与40岁之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年得志,积极入仕

王维,字

——《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是太原祁县人。父名处廉,官位终于汾州司马,家迁到蒲州,于是成为河东郡人(即现在的山西永济)。

这里暗示了我们一个重要信息,王维出身于名门望族。

《隋唐嘉话》载,唐中书令

而王维的父族为太原王氏,母族为博陵崔氏,套用魏晋流传的名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按理说王维的仕途之路应该比别人容易。但,物极必反,士族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受到遏制,遏制的主要手段就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变更。到王维时,唐代的科举考试实行的是考试和举荐相结合,有个专有名词叫“通榜”。可以说,王维只能算是个没落的士族,父亲又早逝,想入仕,既离不了真才实学,又要结交王权贵族。于是王维十几岁时便客游长安,成为达官贵人的座上清客,为出仕做准备。

接着《旧唐书》又告诉我们,王维是年少成名,青年才俊。王维16岁时,写下《洛阳女儿行》;17岁时,写下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开元九年(721年)考中进士,那一年王维多大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王维生于701年,一说他生于699年,不论哪个是正确的,王维高中进士的年龄都在20岁上下。后来在元代辛文房所

人生得意,又早早入仕,在当时大唐游侠精神的侵染下,他也有过李白一样的英气勃发。

比如下面这组王维早年创作的诗歌,趋近于一种理想状态。

少年行(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组诗延续了唐代诗人“以汉代唐”的传统,诗中地名、官位皆为汉朝。四首诗从少年游侠的高楼纵饮,写到出征边塞、英勇杀敌,后至庆功宴会,让人不禁击箸称赞,好一个义薄云天的男儿!第一首,刻画出少年郎的豪爽游侠性格。在路上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不用客套的赞赏他,兄台你真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高八斗貌似潘安,直接大呼一声,“走,喝酒去”就够了,高头骏马系在酒楼下的垂柳边,一行人斗酒十千、不醉不归。

类似的场景,我们在《天龙八部》中也曾见过。话说第十四回“剧饮千杯男儿事”中,乔峰与段誉在松鹤楼偶遇,误会中对饮数十杯,之后比试脚力,惺惺相惜,义结金兰。且看他二人是如何凑在一起饮酒的。

那大汉有意无意的又向段誉一

段誉笑道:“最好,最好!”

你说什么是“侠”?锄强扶弱、劫富济贫?这些都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骨子里的豪气,有侠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说不完的快意恩仇。

少年行(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昔日那个肆意饮酒的少年郎从军了,随将军

少年行(其三)一身能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第三首,是部精彩的武侠片,极具镜头感,讲述少年郎在战场上勇武杀敌。少年骑射功夫了得,在敌军的千军万马中显得游刃有余。有道是“擒贼先擒王”,忽见少年偏坐金鞍,白羽箭在弦上,转瞬间,铺天盖地的箭矢向着匈奴首领袭来。可见这少年郎,不光有勇,更有谋。

少年行(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第四首,班师回朝,论功行赏。这里没有出现少年郎,授功领赏的是将军。不少学者将此章解读为“功成无赏”,指王维借以讽刺皇帝崇信权贵。对此我不敢全部认同。连贯看来,这少年郎秉持的是大唐初创以来的侠义精神,从第一篇的纵饮而非读书,第二篇“纵死犹闻侠骨香”而非“一将成名万古枯”,都可以看出,他非追求功名利禄之人。他做的,只是他认为尽兴的事。打胜仗欢庆,本是高兴事,将军领了赏自会往下封赏。操那么多心干嘛。(好吧,作者承认从小就不爱分

对比李白的《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同样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亦歌亦酒自风流。不敢说,王维在年少成名之后,是否有过放浪形骸的日子,但至少,绝不是我们自以为熟悉的那个“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

王维此阶段心态很积极,但仕途是否一帆风顺呢?再来看《新唐书》中所记。

王维字

——《新唐书·王维传》

开元八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第一个官位是太乐丞,掌乐之官,相当于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这也侧面印证了王维的音乐之能。是年“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坐累”就是因过失而受牵连,相传是太乐署中伶人私演黄狮舞不合礼制,连累王维被贬到了济州。王维当时作了一首《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最后两句是”纵有归来日,各愁年

之后几年多在济州任上,也曾弃官。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相,提拔王维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