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1
嘉业藏书楼是我们近代最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因为末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的匾额,所以楼主刘承干就以此作为楼名,称为嘉业藏书楼。嘉业楼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零二年),到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才宣告落成,前后历时达二二年。嘉业楼整体设计为园林式布局,占地二十多亩,分为前园后楼。楼主刘承干是四象之首刘庸的嫡长孙,因为他的伯父刘安澜没有儿子,他就被过继给了刘安澜。等到刘庸死后刘承干以“承重孙”的身份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刘氏家业。他本人一生酷爱藏书,辛亥革命以后社会的动荡,很多贵族遗老纷纷家族败落靠卖家里的藏书度日,刘承干在这一时期收购了大量的宝贵书籍,总数达六十万卷,并用白银三十万两建造了这座藏书楼来保护这些古书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嘉业藏书楼的整体建筑,整座书楼呈一个巨大的“口”字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中间的这个大大天井足有三百多平方米,这在一般的江南院落当中是很少见的。所以我想考考大家,这么大的天井它的作用是什么?对了,这位朋友反应很快嘛,呵呵。就是用来晒书的。大家再看面向我们的所有库房,它们的窗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有的窗户都是落地的长窗,窗户上的木雕全是“嘉业藏书楼”几个篆字。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2
这种理念绝对不亚于咱们当今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现在的好多企业在生产主打产品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用于宣传的小物件,比如大家吃完麦当劳、肯德基得到的围巾、玩具、和台历等等。可见咱们这个南浔商人绝对是当时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南京威尼斯水城的广告词“我不要紧跟时尚,我要潮流追我”,相比之下人家刘承干的魄力绝对不比关芝林来得差咯。呵呵。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顶上的这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看完了正厅大家再来看看天井里的“秘密机关”。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可以说是一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作用。
上面都说的是藏书楼的外部,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藏书楼里面的精华所在。我们刚刚说了嘉业楼最鼎盛时期有藏书六十万卷,但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刘家家道中落,大量的珍贵古书籍被变卖,抗战前,其中的一些宋刊本、明手抄本、手稿书陆续售出,抗战以后,又将其中一千三百多种的明刊本、三十多种手抄本卖给重庆中央图书馆。解放后,刘承干先生由于无力再经营藏书楼的事业毅然将嘉业楼的全部房产和藏书捐献给了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接收。嘉业楼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除了楼主自己的悉心经营还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解放前夕当中,周总理曾两次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藏书楼当中的一些样品,那些作为镇馆之宝的宋代刊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早已散落。这也警示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落后就要挨打。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3
到了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南浔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南浔人的辛勤劳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南浔生丝大户。所以今天我们到南浔除了看水乡以外最大的看点就是,看看这些晚清富族的生活。比如四象之首刘庸的小莲庄,其孙刘承干创建的嘉业藏书楼,四象之一张石铭建造的懿德堂,刘庸第三子刘梯青的刘氏梯号,听到这里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称为象,牛,金狗这些动物呢,是如何划分的?其实这些只是南浔人对当地大户的一种代称,多为泛指。有这么一种说法,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其他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说完了这四象八牛,就的说说古镇南浔有别于其他水乡的'最大特点。刚才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了,至民国初年南浔丝商主要进行对外贸易,处在事业的最鼎盛时期。有钱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赶时髦的,洋务运动把晚清的流行趋势带向了全盘西化。一时间,西方建筑、西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丝商的贸易中不断的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当中。南浔可以说就是当时全盘西化的典范。嘉业藏书楼、小莲庄中的小姐楼、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子、张石铭故居中的豪华舞厅、进口的刻花水晶玻璃、进口的吊灯等等无处不体现出明显的西化痕迹。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对南浔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北京人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势”,一会咱们到了南浔就请大家跟着小王一起好好的游览一下南浔。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正式到了南浔古镇,等师傅把车子停稳了,大家就下车跟我一起进景区游览。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4
牌坊上的石刻以“状元及第”、“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传统戏曲为题材,配上龙、凤、狮子、麒麟等吉祥的瑞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家来猜猜牌坊中间的这两块大石头是做什么用的。恩,听到了不少答案,但是正确的答案是“下马石”顾名思义是古代人下马用的。大家再看看家庙门口的这两尊石狮子,母狮子面目慈祥,怀抱一头小狮子,雄狮子面目严峻,暗喻刘家的家训——“慈母严父”。
参观完了刘氏家庙,我们再来看看“菽频奖学金‘成就展览馆。菽频奖学金的创始人顾乾麟先生是“南浔四象”之一的顾家后裔。菽频是顾乾麟父亲的名字,菽频奖学金是我国设奖历史最长的、获奖学生最多的奖学金。民国十五年,顾乾麟先生十七岁时,他的父亲患了肾炎,无奈其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与世长辞。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谆谆告诫:“一个人不能没有钱,不过钱要赚的正大,用的光明。不要被钱利用,要利用钱。得之于社会的,必须还之与社会。”一九三九年,时任怡和公司总经理的顾乾麟事业兴旺,资产逐渐增加。他常常联想起父亲的遗训,决定创办一项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贫苦学生。大家可以自由进去参观一下,我在门口等大家。
刚才在介绍小莲庄时候,我说了小莲庄的群体建筑由家庙和园林两个部分组成,我们参观完了家庙现在就去欣赏一下它的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小莲庄的外园叫做“鱼径池”池中种植荷花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年。现在我们所走的桥大家知道叫做什么桥吗?这叫作五曲桥。在古代九是最大,只有皇家和寺庙才能建九曲桥,而刘庸官居一品光禄大夫所以只能建五曲桥。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恋。然后我们会带大家去看小莲庄里面的第三块牌坊和内园。柳堤前面的这座砖坊就是小莲庄牌坊。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牌坊,洋为中用也不失为一种创举。穿过小莲庄砖坊我们就来到了内园,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由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边上遍植青松和枫树,据说这个内园的场景是仿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山行》里面的意境构建而成的。可以说是整个园林当中景色最绝佳的地方。好了各位,咱们小莲庄就算参观完了,大家先在园子里拍拍照,我们十分钟过后在门口集合,继续前往下个景点。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5
大家请随我一起往外走,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嘉业楼的第二个部分——园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叫做莲花池。周围有我们江南人比较熟悉的太湖石,太湖石产自太湖周边的山下,它分为干石和水石两种。干石是石灰石在酸性土壤的长期侵蚀下形成的,而水石是水下的石灰石在湖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的,所谓的水滴石穿也就是这个原理。但是现在太湖石的开采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市面上销售的一些太湖石多半是人工用枪打孔制成的,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用太湖石来装点院落时就要当心咯。说到太湖石大家多半会联想到咱们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南京玄武湖的观音石。不过我们眼前就有一块可以跟上面三块名石媲美的太湖石,被誉为“南浔三大奇石”之首,石面有一小孔,人吹之,其声似虎啸,固名为“虎啸石”。(可以现场表演一下,如果你的肺荷量比较大的话)它原为清朝学者阮元的故物,后来被刘承干以五百银圆的价格购得,置于藏书楼的花园当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嘉业楼四周是没有围墙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外围的河道,使得四周的景色与嘉业藏书楼看起来浑然一体。这个设计正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可见当时楼主在书楼的设计上可谓是意识超前咯。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也是至今镇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园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庸的私家花园。小莲庄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刘庸和其次子刘锦藻共同规划和修建,最后由刘承干于一九二四年建成。前后历时四十年。小莲庄占地二十七亩,因为仰慕元代书法家赵孟釜所以借用其建造的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
小莲庄群体建筑由园林和刘氏家庙等几个部分组成,园林分为外园和内园两个部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先参观一下小莲庄中的建筑部分。大家现在看到得是小莲庄中的碑廊,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石刻和题跋。其中最为著名是北刘庸“宰相刘罗锅”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为行书体。清朝南北两位著名的刘庸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历史上的趣事。碑刻长廊旁边的这座四面厅,叫做“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其建筑结构堪称中国一绝,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大家就请进入厅内一探究竟。大家可以抬头向上看,有没有看到顶上有一个倒扣的斗?不用说另外一边肯定是倒扣的升,这就是升斗厅得名的由来,相传,当年园主特别喜欢结识有才之人并且也特别的会识人,每每有文人来园内做客,酒过三巡以后园主就会把他自己认为学识渊博的人请到斗厅内品茶作诗,比喻这些人才高八斗,而次之的只能在升厅里面喝茶了。
忘记了,
是在哪一个季节?
梅雨季节?
应该是吧,
一个电话,你告诉我你在南浔,
一个梦幻般的,
古镇。
没有诧异,
是因为我在梦里已经与你相遇,
此刻,我们正欣赏着古镇的满脸沧桑。
在你的话里我嗅到了古香古韵。
依稀记得曾经告诉你,
那是我的向往,
那古香又乳色的梦,
是那样的静谧,
静谧的仿佛只要摇一下耳环,
便可摇醒睡在那古老屋檐下的故事。
梦里,
又是那样的熟悉,
熟悉的只要你不经意的一撇,
幽弄深处便传来丁香女那扣人心弦的脚步声。
梦里,
又是那样的陌生,
陌生的经不住你目光的远远触摸!
老墙上便会掉下几块疤痕斑驳的青苔!
也许是我离开城市与喧嚣太远,
而它她仍然藏在唐诗宋词的书卷里,
才会留下这一页美丽而永恒的插图。
也许,
是她付出的太多,
以前的老树变得如此的`沧桑和沉默,
也许,
是她的回忆太深,
致使一片斜阳落在她的手上都会成为一片古铜镜。
抹上几缕晚霞的彩妆也遮不去瓦片上的熏黑,
那河流依然唱着千年不变的歌谣,
在我的唇上指尖上依然能染上那往日古老的胭脂。
我们试图,涂红今朝这一段桃红的情韵,
然而,
炊烟依然演绎着千年不变的舞蹈,
在她的裙带上我似乎可以摘到昨日的淳朴,
化为今日的一幅清风明月,
附为昨日南浔一梦。
每天在电视剧的吵闹声中睡去,又在手机闹铃声中醒来。就这样重复着周而复始的单调。渐渐的,我习惯了在午夜里点一支烟,回忆着每天可以让我笑的幸福。一个人真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喜欢喝酒了。即使偶尔的聚会也很难再有往昔的那种亢奋了。不知这算不算老子式的那种恬淡。只是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
前几天,我去南浔了,那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再也无法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图景了。原来化解几年来的伤痛只要一人,一景,一句入腑之言。去南浔,我是想检验亲手撕掉结痂后的伤口是否还会流血。回来后,我笑了,有着童贞般的笑了。
去前,我早几天就看了一周的天气预报了。烟雨巷,青石板,满地的樟树花香。偶尔的几声酒酿的叫卖声。这真是我梦境中的诗意江南了。此时,我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如西施般的美女映入眼帘。真不知曾左右吴越之战的她,现在魂归何处了。天地轮回,她的那位范蠡又会在哪里把盏呢?刚进古街,我已有了这次旅行的主题和基调了。
向南,去从河的对岸看生记米行。看古时简易的渡河埠头。看民国时期画家笔下的裸体女模。看求恕里院里的那几株情人槐。去胡笔人家买几支我最想要的胡笔。去寻找去年曾让我心跳的渡船美女留下的芬芳......
生记米行,我和一个朋友的共识这里最有江南的感觉。此时,在烟雨朦胧中,更象,埠头里正停着一只破船。不知是我的眼镜被细雨打湿了,还是此景确实就是一幅水墨画。雨下的很大,街上再无其它人,我一个人伫立在那里,久久的不愿离去。我敢说我脑海里的江南图片,这一幅是绝无仅有的。
我读过几本关于西方精神理论的书,有限的几句佛罗依德
从求恕里那扇窄窄的门进了那个院里了,那几株情人槐在雨中搔首弄姿的样子,让我后悔来看她们了。只是瞥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了,去胡笔人家完成我此次旅行的又一目的了,可惜,今天不是人们常说的旅游的节日,那家门都没开,很扫兴,我继续向前走着。
河道边的杨柳婀娜多姿,银杏亭亭玉立,已经长满叶子的桃树让人期待。突然间,我陷入了深思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境。原来,一年来的变化,就连看风景都会有天壤之别。当我再看去年写的那篇日志,定会狂笑不止。
到了,去年那个让我迷恋的充满野性美的渡船美女到过的地方了,今天取而代之的`是被雨水淋的光秃秃的鸬鹚,时而象站军姿的士兵,时而拍打几下翅膀,时而啾鸣几声。似乎是想把自己的丑态完全的暴露在这无人的景色中。生命中,总有忘不掉瞬间,总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偶尔翻起那些发黄的照片,生活永远不会空虚。
向北了,去吃我吃了几次的千张包牛肉粉丝汤,去到古戏台上朗诵那首再别康桥。去听细雨敲打荷叶的声响,到桥上去看那片原生态的明清古宅的庭院深深。去看猫偷吃挂在古墙上的腊肠,腊肉的敏捷动作,去寻找南浔极有特色的红灯区新址......
生意人,都是一样的热情,不知是我来过几次,还是他的故意做作,刚到门前,就一句,今天又来玩了,好象我们是早已熟稔的老相识。这么大的雨,门可掠雀,这份热情无可厚非。只是加了份量的泥鳅粉丝,让我感动。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吮指感受。体重有二百斤的老板娘不住嘴的给我得瑟最近的新鲜事。可我的心情早已不在这里。很快吃完了。
古戏台上空空如野。今天没人管,我偷偷的爬了上去,闭上眼睛,静静的听着雨声。纵横沙场,马革裹尸,花前月下,比翼双飞。古戏里的影象在我脑海里掺杂着出现。嘴里喃喃徐志摩的
南方人的性格一定是由南方的雨打磨出来的,柔柔的,绵绵的。即使再大的雨,落在荷叶上也只是沙沙的声响,不会象在北方,可以听到啪啪的声音。不象荷叶在风雨中时常摇摆。荷花静静的伫立在水中,就象明清的古建筑群一样,仿佛已经静了几百年了。
走着,走着,我有些生南浔村姑的气了,为什么她们不找个东西遮一下雨,而是把腊肉等都收起来了,让我很失望的没有看到猫跳上跳下的偷吃的场景了。
回了,可能是雨水缘故吧,很远都能闻到荞麦酒的香味。我老是吹牛自己千杯不倒,其实我只喜欢闻酒散发出来的芳香,不是很在意一定要亲口尝尝的。就象对美女一样,我有很高超的审美理论,却不一定非要自私的占为已有。我站在一颗大树下,深深的吸了半天的酒香,才不依不舍的往回走了。
坐在车上,细细品味着黄梅季节的南浔。一些遗憾飘然心中,古董店里的那架古琴没弹一下,河边燕子树上的燕子叶没有摘一片,芡实糕没有买得到,人工摇橹的游船也没有乘。圣旨神龟也没骑,和尚能摸我也可以摸的尼姑头也没敢摸。虽然不是很好喝但却很有意思的竹筒酒也没买......
是啊,很多的愿望在这样的雨天是实现不了的,但领略了真正的江南韵味,这一切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