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幻斋100句经典名言 正文

幻斋100句经典名言

时间:2025-05-05 20:47:55

【文体常识介绍】: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2 、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 第一人称 和 第三人称 经常使用。

3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 写人 、 记事 、 写景 、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中心思想必须 明确、集中 。

4 、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 中心思想 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 材料 的。

5、 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 写得具体些、详细些 ;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 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

6、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 顺叙 、 倒叙 、 插叙 。

7 、线索,指 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

8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 事物 说明文和 事理 说明文。

9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 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 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 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0、 说明顺序主要有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 整体 到 局部 ,由 概括 到 具体 ,由 现象到 本质 ,由 一般 到 特殊 ,由 主要 到 次要 , 由 原因 到 结果 。

1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 、 分类别 、 列数字 、 举例子 、 作比较 、打比方 、 引用 、 配图表 。

12 、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 描写 和 叙述 。

13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 论据 、 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见解 和 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 中心 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 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 补充和证明 中心论点的。

14 、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 开头 ,或在 中间 ,或在 结尾 ,有的文章 标题 就是中心论点。

15 、论据是作者 阐述 或 论证 论点的根据。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 事实 和 道理 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16 、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 事例 或 史实 以及 统计数字 等。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17、 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的精辟理论,名人的

18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 被证明 和 证明 的关系。

19 、论证方法有 例证法 、 引证法 、 对比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

20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立论 和 驳论 。

21 、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人物 、 故事情节 、 环境 。

22 、小说是以 刻画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3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 肖像描写 、 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 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 侧面 描写。

24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有时前面有 序幕 ,后面有 尾声。

25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 自然 环境描写和 社会 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了 交代背景 , 渲染气氛 , 衬托人物 , 发展情节 服务的。

26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 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 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

27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 情节 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 现实生活 为依据,经过 艺术加工 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8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 说理性散文 。

29 、叙事散文以 写人记事 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小橘灯》 ,抒情散文以 写景状物 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有 《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 。

30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集中性 、 精炼性 、 音乐性 。

31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 叙事诗 、 抒情诗 ;按形式分,可以分为 格律诗 、 自由诗 和 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 石壕吏 》

32 、词是 旧体诗歌 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 脱离,成为一种 有固定格式 的诗歌体。词牌是 曲调 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园春·雪》中“ 沁园春 ”是词牌,“ 雪 ”是题目。

33 、民歌体诗是 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 新诗。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 口头创作 ,是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如《 敕勒歌 》。

34 、散文诗是用 散文 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 散文 和 诗 的特点。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 高尔基 写的《 海燕 》。

35 、散曲是 元 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

【文言文部分】:

1.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 《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 《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4. 《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6. 《弈喻》选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7.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8.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9.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

10. 《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11.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12.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13.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14. 《伤仲永》、《谈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字列御寇。

16.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17.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8.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19. 《曹

20. 《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朝人,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集》。

21. 《童区寄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

22.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3.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县人,文学家。

24. 《少年中国说》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收在《饮冰室合集》中。

25.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6. 《李广》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作者司马迁。

27. 《陈叔宝亡国》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8. 《龚遂治渤海郡》选自《汉书》,《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重要的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班固,自孟坚,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29. 《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

30. 《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

31. 《养鱼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

32. 《日喻说》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者苏轼。

【古诗、古词及其它】:

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选自《岑嘉州集》。

2. 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

3. 李白,字太白,《秋浦歌》、《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月下独酌》选自《李太白全集》。

4.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登楼》《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选自《杜工部集》。

5.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人,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望月有感》选自《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的一首。

6. 王昌龄,唐代江宁人(今南京)人,唐代诗人。代表作《出塞》选自《全唐诗》,《芙蓉楼送辛渐》选自《王昌龄集》。

7. 孟浩然,唐代襄阳人,孟浩然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

8. 王维,《宋元二使安西》(又名《谓城曲》)选自《王右丞集》。

9. 杜牧,字牧之,《江南春》选自《樊川诗集》。

10. 陆游,字务关,号放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陆游集》。

11. 《敕勒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12. 《木兰诗》、《陌上桑》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13.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蒹葭》选自《诗经·秦凤》。《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4. 《惜诵》选自《九章》,作者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离骚》、《天问》、《九章》。

15. 苏轼,字子

16.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1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如梦令》选自《漱玉词》以及《武陵春》。

古曲部分:

1.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2.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3.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4.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1.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2.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3.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4.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5.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

6.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7. 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8.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9.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

10.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11. 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12.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13. 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

14. 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

15.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

16. 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17.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

18. 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

19. 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20.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21.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22.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

23. 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

24. 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

2.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汉刘向编的《楚辞》里。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4. 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传是列子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

5.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6.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7.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8.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9. 韩非(?-公元前233),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10. 吕不韦(?-前235),战国时秦相。《吕氏春秋》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一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11.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

13.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历时二十余年修成的。全书一百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4.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

15.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原作散失,有干宝辑录本。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南新蔡)人。

16. 陈寿(233-297)字承

17.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

18.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

19. 范晔(398-445)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后汉书》纪、传的作者。

20. 刘义庆(403-444),南朝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

21. 刘

22.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有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水经注》。

23. 钟

24.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25.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作品有《王右丞集》,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6.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诗人,有“诗仙”之称。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著有《李太白集》。

27.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诗作有“诗史”美称,其诗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著有《杜少陵集》

28. 岑参(约715-770),唐边塞诗代表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29.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0.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被时人称为“诗豪”。

31.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32.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人,唐代文学家。著有《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33.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34. 李朝威,其作品《柳毅传》是唐传奇名作。

35.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

36. 罗隐(833-909),晚唐文学家。诗歌、杂文在晚唐独树一帜,鲁迅对其评价很高。

37.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以清丽精炼的语言,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词成为抒情言志的新体诗,对后世词坛影响极大。著有《南唐二主词》(包括其父李璟的词)。

38.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

39.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4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坛领袖。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

42.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43. 苏轼(1037-1101),字子

44.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宋朝词人。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他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45.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人。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词》传世。其词婉约清新,被称为“易安体”。

46.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47. 朱熹(1130-1200),字元晦,

48.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名的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为主,词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49. 姜

50.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51.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

52.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著作《西厢记》是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在元杂剧中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

53.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和散曲作家。代表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54.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合称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

55.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56.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与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为文反对复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

57.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58. 归有光(1507-1571),人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散文家。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代表作《项脊轩志》。有《震川文集》。

59.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杂剧家。《牡丹亭》是一部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杂剧,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60.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编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61. 张

62. 黄宗羲(1610-约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著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前集》等

63. 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号笠翁。清戏曲理论家。著有《李笠翁一家言》。

64.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金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有《夏完淳集》。

65.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66.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与刘大魁、姚

67.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68.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为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讽刺小说。

69. 李汝珍(约1763-约1830),清小说家。长篇小说《镜花缘》通过叙述唐敖等游历海外的见闻和唐闺臣等100个才女的故事,批男尊女卑,赞女子才能。

70. 洪升 ,清戏剧家。戏剧《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

71. 孔尚任,清戏曲家。戏剧《桃花扇》,借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72. 曹雪芹(?—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我国古代伟大的小说家。《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并通过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趋势。

73.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主张性灵说,认为诗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强调独创。

74. 赵翼(1727-1814),字云

75. 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清思想家,文学家。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著有《龚自珍全集》。

76.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今江苏丹徒)人。代表作《老残游记》与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合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77.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

78.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79.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生物学家。著有《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80.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曾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石。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等。

81. 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

82.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他的代表作。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83.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84.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85.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左联”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说《沉沦》。还有著名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86.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主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87.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和《松堂游记》等。

88. 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89. 。闻一多(1899-1946),湖北

90.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五四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

91.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和长篇小说《长河》等。

92.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93. 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作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94. 周立波,湖南益阳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山乡巨变》,短篇小说《湘江一夜》等。

95. 赵树理,山西人。“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等。

96.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97.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历史剧《王昭君》等。

98.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99.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100.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有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

101.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诗集有《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102.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103. 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其散文《荔枝蜜》《海市》《茶花赋》《香山红叶》均为名作。

104. 魏巍,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105. 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

106. 贺敬之,山东人,著名诗人、剧作家。作品有大型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获斯大林文学奖),诗作《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107. 张爱玲(1920-1995),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代表作有叙说“家史性”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

108.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

109.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等。

110.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我与地坛》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111. 卞德培(1926-2001),上海人,科普作家。199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1994年4月发现的6742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星”。

112.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包括几个短篇:《“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等。

113. 舒婷(1952- ),福建人,当代诗人。是著名朦胧诗派代表。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

114. 梁小斌(1954- ),山东蒙城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

115. 韩东(1961- ),江苏南京人,是“新生代”诗派举足轻重的潮头人物。组诗《山》在《青春》上获奖以后,年仅19岁的他成了颇有名气的校园诗人。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等。

116.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安庆人,新生代代表诗人。著作有《河流》《传说》《但是水水》《土地》等诗和诗剧。

117. 易卜生(1828-1906),挪威著名作家。代表作戏剧《玩偶之家》被誉为“妇女独立的宣言书”。

118.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赞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19. 狄金森(1830-1886),美国女诗人。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多是短诗,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感情为主。

120. 都德(1840-1897),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121.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和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122. 契诃夫(1860-1904),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樱桃园》和短篇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123. 泰戈尔(1861-1941),近代印度著名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沉船》和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124.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合称为“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麦祺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等。其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125. 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诗人、剧作家,用法文写作。主要作品有《群盲》《青鸟》《莫娜·瓦娜》。19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26.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为《约翰·克利斯朵夫》。

127. 高尔基(1868-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反映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母亲》(列宁称之为一部“非常及时的书”)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28.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出生十九个月就失去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她终身致力于聋盲人的公共救助事业。她曾周游世界,写了很多书,包括《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等。她小时候受教于莎莉文的情况,由威廉·吉布森写成剧本《奇迹创造者》,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并拍成电影。

129. 伍尔夫(1882-1941),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力主“内心真实”,在其理论《现代小说》和小说创作《墙上的斑点》《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中实践了这种主张。

130. 房龙(1882-1946),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成名作《人类的故事》。《宽容》一书,他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己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131.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代派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形记》等。

132. 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133.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小说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

134.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古者》《雪国》《千只鹤》。

135.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代表作是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36. 萨特(1905-1980),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小说主要有《恶心》(又译《厌恶》《作呕》)、短篇小说《墙》、三部曲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和《心灵之死》),还著有多种“境遇剧”,如《苍蝇》《死无葬身之地》等。

137. 贝克特(1906-1989),英国(后定居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等待戈多》是他的成名作。他的主要剧作还有《剧终》《最后一盘磁带》《啊!美好的日子》《喜剧》等。

138. 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和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139. 海勒(1923-1999),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轰动欧美文坛的小说,被誉为“六十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

马尔克斯(1928- ),出生于美国哥伦比亚,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曾“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1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

《阿Q正传》是《呐减》中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表现出某种自发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没有华丽的语言,故事也并不引入入胜,在鲁迅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同时,鲁迅先生也对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们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通过《呐喊》小说集的呐喊,唤醒麻木的灵魂,被压迫的人们,都来呐喊吧!都来反抗吧!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2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还十分含蓄,但都揭露着一个个另人痛心的事件,有时夸奖着那些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今天,我读完了《鲁迅先生作品赏析》一书,受益匪浅,再次了解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与同伴们在百草园嬉戏玩耍,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就连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都是他们游戏的“材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了解到鲁迅先生幼时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孩子,长妈妈给他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告诫他別去草丛里玩耍,而鲁迅先生正因为这样更要去,可从未碰上过美女蛇,反倒经常碰到一些小蟋蟀,后来,鲁迅先生与小蟋蟀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还有一篇提名为《故乡》的文章,1921年一月发表,那年鲁迅先生正在老家,而听说幼年的闰土要来看望他,便前去迎接,没想到闰土不再和以前那样可爱灵活了,变得十分粗笨,未到不惑之年,却早有皱纹,头发苍白。闰土见到鲁迅先生便喊“老爷”,与鲁迅先生谈起了农民的悲哀:“哎,家里有许多孩子,农活有多,政府逼着我们捐钱,基本上都得捐上3次呀,收成又不好,有时割下来的稻谷青菜还没人要。孩子和我们真是饿呀……”说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这篇文章真是催人泪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与命运,揭示了农民生活日益困难的根源。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抒发了向往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文章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3

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尤其是《鲁迅散文集》,文字虽然深奥,但文章中无论景还是物,在鲁迅笔下都有了灵气和活力。《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更是让我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百草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花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上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冲云霄。爬满墙头的花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冲云霄。爬满墙头的何首乌藤和令人馋嘴的野果覆盆子。园子里有趣味无限的传说:如果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乌,能制伏妖怪的飞天蜈蚣……鲁迅就是在这个充满奇闻的园里奔跑、嬉戏,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了趣。

这篇文章我也多国很多遍了,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迷人的传说,让我想入非非,天天梦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让我在里面尽情地玩乐。你别说,这梦想还真实现了。就在上个星期我第一次去姑奶奶家,嘿!姑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个活灵活现的百草园。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满是树木,靠大门是一棵是一棵柿子树,成熟了的柿子像红灯笼挂满了树枝。地上长满了花草野菜,墙上爬满了长着三角形叶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何首乌吗?我也忙叫来捣蛋的哥哥,告诉他百草园的事。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立刻下手把‘何首乌’一棵棵地拔了出来,除了几块圆柱形的块根外,根本没有人形何首乌,我们只好翻砖块、掀石头寻找蜈蚣,蜈蚣没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姥爷出来一看,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小家伙,怎么把我种的山药全拔了!’我们自知理亏,灰溜溜地跑了……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4

鲁迅的作品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的!我看了好多他的作品,略微读懂了他的著作,《狂人日记》。其实也不是都懂了,一些深奥的词句,一些难理解的词语,不多看是看不懂的。

《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用人物自述的方法,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那片地方都是吃人,半夜查看历史,满本也都是吃人,相信将来社会容不得吃人!

文中有一句:救救孩子们,我深受感动!鲁迅以这样一个小说,呼吁:救救孩子们,不要让孩子也迷信。

鲁迅先生是无私的,他是以个当之无愧的大文豪。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5

鲁迅先生的作品每一篇、每一个章节都给我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都化作一只只锋利的匕首与投枪,但又把犀利的言辞变成了优美的文字,在愤怒之余还有享受的机会,使我越来越想靠近这位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巨匠大师。他的文章优美且立意丰富,不是停留在表层,都像那冰山下的火种一样要挖掘后才知道。

我读鲁迅先生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又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阅读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为《奔月》的文章,作者塑造的后羿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我想或许这就是作者当时自身所处的境地吧。作者空有一身抱负,要救国于危难,但是报国无门。我想应该是这种悲哀与无奈吧,虽是英雄,也不得不为现实而折腰。当时正处在革命时期,生活虽拮据有悲愤孤寂之感,但也从中寓示着作者绝不甘于消极退缩。

作品当时也一定反映了鲁迅作为民族英雄不甘寂寞,渴望战斗的情怀。现实中的不如意,可能只有在文学中才能得以慰籍吧,而后羿我想也是作者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个缩影。只有在文章中发泄自己的情绪,才能抚平自己受伤失望的心;只有在文章中发泄自己,才能有新的战斗力量投入新的战斗。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6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7

鲁迅先生是我一直都挺崇拜,挺欣赏的文学家,他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读过,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收获。

但我最喜欢看的还是鲁迅的小说,我感觉他的小说很真实,批判了当时旧社会的丑陋面目。

《孔乙已》是我在《呐喊》中比较喜欢的一篇,可能是这篇学生,所以对这篇所有的细节都比较了解。我第一次读这篇是在初中课堂上,那时老师让我们自己先读,当时,我读得很认真,因为我对这篇挺感兴趣的,因为是鲁迅写的。当时读得不太懂,听老师分析后,感觉明白了很多。

孔乙已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读书人,在黑暗的社会里,他唯唯喏喏她活着,他一生都在寻求功名,一直考,一直考,可都考不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中,他成了一个行尺走肉,一个麻木而不任的人,正像他所说的“窃”书不为“偷”,因此在一些丑恶的人心中成了一个“小偷”,可在孔乙已的心中,他并不这么想,在与他同龄中,只要是见到他,除了笑,没有话讲,因此只好向孩说话,他也只有在孩子面前,他才会有受到蔑视的笑,后来有人说他又去偷书,结果被打断了腿,当他再一次来到客栈时,讽刺的笑声就没有停过,此时的孔乙已更偈一个行尸走肉,只靠着两只手来行走,终于,在人们的笑声中,消失了。过了几年,终于没有再见孔乙已,有人说的已经死了。

这就是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结果,给人无尽的思考与想象到底孔乙已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大量的手法,在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上都有很多的描写。作者笔墨越多,所想表达的人物形象越明显。

我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有两点,一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抨击,作者在每一篇小说里,运用了不同的手法,将现在的人物与过去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对周围人物的形象描写,以及周围的环境的描写,有力地反映了当时旧社会的封建统治制度,但在另一方面,我觉得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希望在他文字的激励下,人们能够奋发有前,能够从麻木不仁中清醒过来,使这个社会能振作起来,这是他一种爱国的表现,他并没有去用语言激励人们,而是用文字,在文字的背后是他一颗爱国的心。也许他的文字并没有激励到每一个人,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一部分人,还有一些知识文化的人都能在他文字的激励下而清醒觉悟过来。

现在,有许多文章,作品都表达了爱国之情,但我比较情有独钟,只喜欢鲁迅先生的,因为他朴实而强有力的文字中,人们看到了当时丑恶的面目,我觉得孔乙已那篇比较明显,通过对孔乙已人物形象的描写,从颓废,每一个文字,从直接到间接,从明显到不明显,让读者真实地看到了像孔乙已那类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的从善良、爱面子的人转变成颓废,麻木不仁封建的人。

这样的文章没有用华丽的文字,但字字都像利刀像一样直插人心,这就是我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出献,这也就是我爱国的表现。

所以大家一起来《呐喊》吧!为我们赖以生存的中国来呐喊吧,作为学生,要好好学习,作为工作,要好好工作,大家都尽一份力,使我们国家更家美好。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8

每每读起《祝福》,都会感叹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增添几分对其的怜悯,同时也有几许无奈。那样受尽苦难折磨的人儿,得不到祝福,谈不上所谓的幸福。

《祝福》里的过年是认真的,从送灶神到祝福,礼数周全,祭祀丰盛,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年终的大典”作为直接的生存手段,却给祥林嫂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直接主宰祥林嫂的命运。

春天,孕育着希望,孕育着生机。然而,祥林嫂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卖改嫁;春天,她痛失爱子;春天,她就那样地走了……

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厚实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命途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失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生中,惨死在街头。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穷死?饿死?冷死?祥林嫂被代表政权的鲁四老爷赶出鲁家大门,成了乞丐。没错,她是穷死,饿死,冷死的。一连串的打击,鲁镇人的轻蔑,柳妈的恐吓,使祥林嫂精神完全崩溃。当人们带着喜庆心情祝福之时,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有的只是阴间惨状,死鬼男人争夺,阎王爷锯尸,阎王爷代表神权,她是被吓死的,被封建统制通过祝福活活杀死的。

五年前,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五年后,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后来,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化如此之大?生活上的打击是必然的,然而精神上的创伤却是最残酷的。一个人,没了生的欲望,活着还有多大意义。于祥林嫂而言,生的悲哀,死的`恐惧,已让她无所适从。

祥林嫂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有更多如祥林嫂般的劳动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摧残,她们没有幸福可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和祥林嫂相比,我们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就要珍惜我们现有的幸福,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如若我们遭遇到什么不幸的事,依然会有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没有生活上悲哀的困扰,我们更应去追求生命的意义,让这段历程长满人生之花。祝福,为自己祈祷;祝福,也为他人送去。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9

鲁迅的名字,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读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关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欢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写的哲学。但他的文笔,总让人感觉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朴实,真诚,平易近人。当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总是很多感慨。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经历。回忆那些清末的生活习惯。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有很多人说,写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现实世界受到的种种坎坷跟曲折,还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创建一个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黄金时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能给我们细细去回味。琐碎的回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

不一样的时代童年,一样的快乐回忆。惹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10

读着先生的文章如同感受着先生平日里的言行以及为人处事,先生的博学自是不必多说的,许多杂文散文中的典故和句摘都足以看出先生学识之渊博和涉猎之广泛。

“在文艺上,他博通古今中外,可是这些学问并没把他吓祝他写古文古诗写得极好,可并不尊唐或崇汉,把自己放在某派某宗里去,以自尊自限古体的东西他能作,新的文艺无论在理论上与实验上,他又都站在最前面;他不以对旧物的探索而阻碍对新物的创造。

他对什么都有研究的趣味,而永远不被任何东西迷住心。他随时研究,随时判断。他的判断力使他无论对旧学问或新知识都敢说话。他的话,不是学究的掉书袋,而是准确的指示给人们以继续研讨的道路。”老舍先生的这段话恰如其分的概括了鲁迅先生的渊博和精深。

先生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维,作为一个笔者,无疑是独树一帜,风格迥立的。可是鲁迅先生最不同于其他学者和作家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多读几本书,多知道几个独辟蹊径的典据。

而是在于善于把他所知道的典据,极其精确无误的用在自己文章中思想的表述中。可是这些表述又都不脱离表达自己的思想,丝毫不会被古人以及圣人的几段词句做了自己思想的佐证,而是精巧生动的用几处典故作为对比,从而加深读者对笔者所要阐述的思想和论据清晰明朗,鲜活简单。

这和我以往看过的一些通篇引经据典的“抄抄写写”是完全不同的。

上述这些都只是说明了先生在文艺上的卓越。

可是,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我感悟最深的却实在是他闪亮的人格魅力。读着先生的文章,感觉就像看到一把智慧的利剑,锋利的解剖出当时国民的奴性和愚性,勇敢无畏的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不畏官吏的强权,不畏民众的愚昧,不畏所谓“文人”的人声攻击,一路用剑刃的锋芒披荆斩棘,置生命于度外。

先生用他伟大的人格和敏锐的洞察力,篆写下许多警世醒世的杂文来激励和讨伐人性的懦弱和肮脏,先生用一生的时间投入到追求光明和扞卫真理的斗争之中,一刻也不曾退缩和懈怠过,不屈不挠,对自己永不满足,永不自馁。

正像老舍先生所评论鲁迅先生一样:“一个人的精力与天才永远不能完全与他的志愿与计划相配合,人生最大的苦痛啊!只有明知这苦痛是越来越深,而杀上前去,以身殉志的,才是英雄。”

先生是一个时代、一个世纪的英雄,他勇于直视自己,用自己的人格化做一面镜子,照射出人世间的美丑。是啊,一个只有战胜了自己的人才配真正算是英雄,鲁迅先生做到了。

读着鲁迅先生的文字:善者忧思,恶者羞惭。细看一看先生的肖像,发现先生的容貌虽然严肃冷峻,可先生的眼神却是盛满了慈祥。

这也正是应了先生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格人生理念吧。

先生冷静尖锐的看着这世界,胸膛里装着的却是一颗悲悯慈爱的博大之心。

我想:像鲁迅先生这样的文人英雄也许几百年也出不得一个吧。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11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写的《故乡》,讲述了他与闰土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闰土会捕鸟、看瓜,鲁迅在那段时间很快乐,可正月过了,闰土必须回家。一开始,他们还相互送了几次礼物,但后来再也没有见面。我明白了: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有好好珍惜时间,快乐才是永远的。

时间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啊!哪一个成功的人浪费过时间,都是争分夺秒的学习,比如说我国的著名数学家阵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中,勤学苦练,阅读了中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学习,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这可以表明只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就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我不是只相信成功人士所说的,我自己也深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也告诉我们应当珍惜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瞧,这就是鲁迅先生的

1、愚昧将使你达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失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达·芬奇

2、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西塞罗

3、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4、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去努力掌握知识。——弗兰明

5、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6、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德谟克里特

7、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德谟克里特

8、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9、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10、与其夸大胡说,不如宣布那个聪明的、智巧的、谦逊的警句:“我不知道”。——伽利略

11、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12、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部尔卫

13、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拿破仑

1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1、劳于读书,逸于

2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2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

24、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

2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7、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毕加索

28、思考的意思是:亲近自己。——乌纳木诺

29、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叫做嫉妒。——巴尔扎克

30、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31、虚伪恶之源,诚信人之本。

32、欢笑不属于幸福的人,幸福属于笑着的人,你对着镜头多笑一次,镜头就会多拍你一次。

33、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34、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马亨利

35、我来完成耶稣基督未竟的事业。——希特勒

36、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

37、婚姻的黄金时代,不在婚礼行过之后,而在婚前恋爱时期。——胡塞尔

38、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

39、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雨果

40、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拉丁美洲

41、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普列汉诺夫

42、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歌德谈话录》

4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

44、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人生礼赞》《朗费罗诗选》

45、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46、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47、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48、那一个大学生学习愈好,他就愈应受人尊敬,至于他是什么人的儿子,那是不必过问的。——罗蒙诺索夫

49、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尔和今后你们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爱因斯坦

5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

51、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顾炎武

52、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53、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凯勒

54、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55、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富兰克林自传》

56、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培根

57、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论青年》

58、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卜

59、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6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61、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62、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药。——《奥斯特洛夫斯基》

63、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培根论说文集》

64、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培根

65、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66、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67、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克鲁普斯卡娅

68、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马尔林斯基

69、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莎士比亚

70、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高尔基

71、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王尔德

72、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

73、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柯尔律治

74、一件事实是一条没有性别的真理。——纪伯伦

75、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何其芳

76、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巴尔扎克

77、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之前毁灭。——赫尔巴特

78、生活有度,人生添寿。——书摘

79、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歌德

80、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巴尔扎克

81、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斯里兰卡

82、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蒙田

83、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别林斯基

84、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欧文

85、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高尔基

86、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高尔基

87、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8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89、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90、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91、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92、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93、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94、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9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97、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98、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9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00、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