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代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名言 正文

古代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名言

时间:2025-05-01 21:26:23

一、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二、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四、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五、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六、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九、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译: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十、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十一、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十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十三、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十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十五、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十六、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十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十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十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二十、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二十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二十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二十三、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二十四、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二十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十六、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二十七、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二十八、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二十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三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三十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三十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三十三、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三十四、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三十五、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三十六、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三十七、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三十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三十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四十、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四十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四十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四十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四十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四十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四十六、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四十七、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四十八、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四十九、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五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五十一、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五十二、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五十三、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五十四、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五十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五十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五十七、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五十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五十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六十、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六十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六十二、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六十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六十四、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六十五、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六十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六十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六十八、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六十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七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

●这世界有的人殚精竭虑中忧国忧民;有人在声色犬马中歌舞升平;有人在庸庸碌碌中平平淡淡;有人在我自清高中不可一世。

●长得越大,看得书越多,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忧国忧民。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

●沾上贫穷,这才显得普世,忧国忧民,因为富裕是自私自利的;

得贴近底层,这才有层次,有深度,因为上层是肤浅浮夸的;

最好是偏僻地区,这才有思想,因为城市是没有内涵的;

如果边缘自然就更棒了,这才能让人深思,获得内心安宁,因为社会是让人浮躁的。 ----玖月晞《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她看了看时间,还不到三点半,季医生还有一个小时才下班。于是她又去了之前去过的那家书吧看书。

只不过这一次,看的是一本英语书。

坚持了五分钟后,她果断放弃了,那些英语考80几分的人,你们自己的母语学好了吗?你们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了多少?赶着架的崇洋媚外,真是……痛心疾首!

叶蓁蓁一边在心里忧国忧民,一边换了一本言情小说出来看。 ----板栗子《失忆女王》

●帝王玺

——念笑靥丶

一袭青衫絮飘散,谁人知是花木兰。

一日与乞逐相遇,叹之年少莫往昔。

赴疆杀敌随军去,忧国忧民乞心系。

帝王醉握手中器,却至沙场若儿戏。

还笑书生无缚鸡,着实懦夫人人弃。

被冠懦夫本无疑,世人不识苦心意。

一眼看穿着男衣,欲气木兰归乡矣。

不忍将士子孙离,离伤一曲影相泣。

●所以《醉翁亭记》为宋代文学开创了非常重要的文风,是因为它的一派天真。这个天真当然有它的时代背景,我想各位一定记得宋代在澶渊之盟以后有一百二十八年的和平,所以文人会觉得文以载道不太那么需要老谈政治、老谈战争、老谈军事了。他们会比较从容,没有那么大的压迫感,不觉得一拿起笔来一定要讲“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还在讲这个,欧阳修就觉得干吗那么累呢。“先天下之忧而忧”,绝对是知识分子在忧国忧民的状况下,觉得这个天下没有你就完蛋了。而欧阳修觉得老百姓都过得蛮好了,这个时候他写《醉翁亭记》,也就写出了一个非常轻松的东西来。 ----蒋勋《蒋勋说宋词》

●历史上的无双公子是个极其矛盾且复杂的人,他位高权重却向慕隐逸,冷酷无情却忧国忧民,他曾亲手暗算暗杀寰宇帝,却在寰宇帝危难之时千里相送。他可以与八方军兵戎相见却在战败后下决心

迅速助英武侯攻城拔寨登基为帝……

无双公子的脾性令后世史官们抓破了脑袋也无从剖析,而在《倾乾录》中,无忧丞相戚无忧对此只写了四个字——大爱无形。 ----沧海遗墨《倾尽天下之乱世繁华》

●一名女警察,可以没有保家卫国的行动,却可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没有不分昼夜的工作热情,却可以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可以不以铁腕对抗强硬,却可以用柔风促进和谐。

●你时而如李白一样飘逸不羁,时而如杜甫一样忧国忧民,时而如王维一样空灵潇洒,时而如李贺一样壮志凌云……

你是我的唐诗。

快乐着我的快乐,忧伤着我的忧伤。 ----无欢公子《无声社区》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现在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很多人都是愤青,满腔热血,一腔忠诚,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疾恶如仇。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要从两方面看,这些人引导好了,就可以成长为奋青,引导不好就会可能沦为废青。所以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要加强教育引导,多传递正能量,多教会他们客观辩证看待社会现实,不要老给学生和孩子灌输社会阴暗面,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不公正。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龙日等。端午节的称谓众多,间接表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便如此。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如下说法: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他反对楚国屈辱求荣,主张连众抗秦,但遭到了楚怀王和权贵们的迫

害,被流放到穷乡僻壤。后来,秦国大军攻占了楚国的京城——郢都。62岁的屈原目睹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残酷现状,在忧国忧民的'悲愤情绪中,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了。江中捕鱼的渔民们闻讯前来打捞,却总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防止他的尸身被鱼虾蟹吃掉,人们便用艾叶包了糯米,投进江中。此后,人们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每到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划龙舟。 ----《中国民俗一本通》

●得知己,人生快哉。

古人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有谁能够忘记子期与伯牙合奏的那曲《高山流水》?又有谁忍心看到伯牙因子期之死而断琴后寂寞的背影?是啊,那个世界上惟一懂得自己的知音不在了,留着把空琴又有何用呢?

菊以渊明为知音,梅以狄翁为知己。须行即骑访名山,李太白的知音不过就是一壶浊酒,青山之间,倒骑青牛而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的知己是那“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虞灰飞烟灭”的周郎,这种穿越了时空的伟大心灵的对话,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之中的那股巨大的失鸣声,无独有偶,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他的知己是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代仁人志士,时空,从来都不是知音间可造成屏障的阻碍。

●早晨起来看微信,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皇帝批阅奏章,君临天下的幻觉。各种事情潮水般涌来, 需要迅速作出各种判断,提出各种建议,做出各种批复,做各种转发。各种忧国忧民,各种踌躇满志,各种醒世恒言,各种美容美食美方子……万物皆备于我。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披星戴月上朝堂的皇帝梦,微信把人的这种情结激活了。据说,点赞的人的意思是:朕知道了!

爱国的名人名言古诗句篇1:

1.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文天祥,宋朝诗人

3.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

4.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5.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6.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7.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8.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俄)别林斯基

9.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裴多菲

10.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前苏朕)苏霍姆林斯基

11. 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日本思想家

12.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1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14.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15. 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谢觉哉

16.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17.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8.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19.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20.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21.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22.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23. 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24.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作家

爱国的名人名言古诗句篇2:

1、《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4、《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5、《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少年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7、《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8、《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9、《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形容爱国情怀的四字词语

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为国捐躯,忠心耿耿,为国尽忠,

殉节报国,战死沙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光荣就义,为国殉节,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以身许国,舍身为国,为国捐躯,赤心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