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论语有关于道德的名言 正文

论语有关于道德的名言

时间:2025-05-10 18:51:21

1、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诸葛亮

3、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6、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8、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9、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13、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4、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1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6、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

1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19、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0、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1、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2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2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2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25、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2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

27、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

28、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书》

29、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3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32、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3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3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

36、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

3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3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9、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清•杨继盛

4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42、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

43、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45、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

46、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47、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48、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

4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0、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

5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5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

5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5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5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5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5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9、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60、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6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6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4、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65、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6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6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

68、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6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7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

7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孔子思想最重要的作用是确立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性,奠立了中华文明的道德基础,下面是关于孔子在道德方面的

关于道德的孔子名言一:

1.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 过,则匆惮改。

18.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关于道德的孔子名言二:

1.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0.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1.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2.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4.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5. 礼之用,和为贵。

1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7.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不学礼,无以立。

23. 有教无类。

24.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9.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拓展:孔子思想

孔子与其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和主体部分,并且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孔子与儒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与儒学在塑造中华文化及其精神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孔子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

一、崇德

“崇德”是孔子的原话,见于《论语》,亦见于《尚书》武成篇“惇信明义,崇德报功”,但武成篇的成书时代可能稍晚。自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已经开始不断发展重视“德”的倾向,孔子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德”的重要性。孔子思想中处处体现了“崇德”的`精神。崇德就是把道德置于首要的地位,在任何事情上皆是如此,无论政治、外交、内政、个人,都要以道德价值作为处理和评价事务的根本立场,对人对事都须先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坚持道德重于一切的态度。如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就是说用政令领导国家,人民可以服从但没有道德心;用道德和礼俗来领导国家,人民乐于服从而且有道德心。孔子不相信强力、暴力能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孔子的理想是用道德的、文化的力量,用非暴力、非法律的形式实现对国家、社会的管理和领导。孔子的这一思想也就是“以德治国”。这是孔子“崇德”精神最明显的例子,事实上,无论孔子思想中涉及国家、社会、个人,孔子对道德理想、道德政治、道德美德、道德人格、道德修养的论述,处处都体现了崇德的精神,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道德基础。为了方便,以下我们只从仁、义、中、和四个基本观念入手,来呈现孔子道德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贵仁

在《论语》中,孔子100多处谈到“仁”,仁是孔子谈论最多、最重视的道德概念,因此战国末期的思想界已经把孔子的思想归结为“孔子贵仁”(《吕氏春秋﹒审分览》)。贵仁是指孔子在诸多的道德概念中最重视仁,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伦理原则,是孔子思想中最高的美德,也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仁的性质是仁慈博爱,仁在孔子也是全德之称,代表了所有的德行,仁在儒家思想中又代表了最高的精神境界。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仁成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首要道德概念。仁的涵义可见于《论语》中最著名的例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重视家庭伦理,但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普遍的人际伦理“仁者爱人”,把仁设定为社会文化的普世价值。仁有多重表现形式,在伦理上是博爱、慈惠、能恕,在情感上是恻隐、不忍、同情,在价值上是关怀、宽容、和谐,在行为上是和平、共生、互助、扶弱、以及珍爱生命、善待万物等。同时,仁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为道德之首,在2500年以来的历史中业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道德精神的最集中的表达。

孔子不仅突出了仁的重要性,而且把仁展开为两方面的实践原理,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前者亦称为恕,后者亦称为忠,孔子说忠恕便是他的一贯之道。从恕来说,自己所不想要的,决不要施加给别人。从忠来说,自己要发展、幸福,也要使他人发展、幸福。孔子不主张“己之所欲,必施与人”,即自己认为是好的,一定要施加给别人。这就避免了强加于人的霸权心态和行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想家梁漱溟提出,儒家伦理就是“互以对方为重”,以此来说明忠恕之道的伦理态度,就是说,儒家伦理的出发点是尊重对方的需要,而不是把他者作为自我的实现对象。儒家伦理不是突出自我,而是突出他者;坚持他者优先,他者先于自我,这是仁的伦理出发点。1990年代以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被确认为世界伦理的金律,而在中华文明250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孔子仁学的这一教诲早已深入人心,化为中华文明的道德精神。

1、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2、德不孤,必有邻。——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

3、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4、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会要求得到应有的体面的对待。——

5、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三国魏文学家嵇康

6、道德教育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应同步进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道德的

7、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弗劳德

8、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9、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前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

10、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古罗马诗人贺拉斯道德

11、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中国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

12、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南朝宋史学家范晔

13、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锐尔事。——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尹喜《关尹子》

14、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近代民主革命家古文经学家思想家章炳麟

15、德如名香,碎之益烈。——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16、商人不言商是不道德的。——

17、修练多从苦处来。——清代诗人袁枚《遣兴》

18、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

19、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道德

20、占据一个所不能胜任的职位,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道德的

21、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库申

22、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

23、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三皇设言民不违论》

2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北宋文学家苏轼

25、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尊称圣雄甘地现代印度的国父甘地

26、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美国位第任总统罗斯福

27、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

28、德比于上,欲比于下。——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傅玄

29、树立道德,信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30、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31、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

32、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英国哲学家洛克

33、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苏格兰作家史蒂文生

34、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斯米茨

35、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别通篇》道德

36、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37、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宋代学者宋缍

38、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3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离骚》道德的

40、德日新也,万邦惟怀;志自满也,九族乃离。——《尚书》《尚书》

41、长得一副道德非常高尚的样子。——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撒贝宁

42、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汉学者戴圣《礼记》

43、人应当头脑清楚,道德纯洁,身体干净。——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

44、忍耐——肉体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气的混合。——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

45、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

46、德进则言自简。——明代官员理学家薛瑄道德

47、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宣永光道德

48、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美国广告大师李奥贝纳

49、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50、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

51、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英国哲学家沙甫慈伯利道德

52、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5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西汉学者戴圣《礼记》

54、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道德的

55、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5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57、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北宋隐逸诗人林逋

58、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美国第任总统林肯

59、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德国文学家,历史学家蒙森

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

60、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6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子夏

62、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罗素道德

63、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子《墨子非乐上》

64、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明代文学家方孝孺

65、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德国哲学家恩格斯

6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

67、人类最不道德之处,是不诚实与懦弱。——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68、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管仲道德的

69、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德国哲学家恩格斯

70、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就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道德的

71、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唐代文学家韩愈《答李翊书》

72、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美国第任总统林肯道德的

73、《射雕》中的郭靖可能主要是反映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念。——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74、勤于德者,不求财便能自生。——日本武士军人政治家西乡隆盛

75、君子不受虐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隋代文人王通《中说礼乐》

76、爱情,只遵从直觉,与金钱或道德无关。——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何炅

77、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世纪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斯金

78、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

79、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富兰克林道德的

80、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罗马帝国时期传记作家,伦理学家普卢塔克

81、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堕落。——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论戏剧艺术》道德

82、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

83、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清代学者史襄哉道德

84、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洪自诚明朝道人洪应明道德的

85、德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道德的

86、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

87、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隋代文人王通

88、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台湾女作家龙应台

89、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道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