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和灵感,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质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想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节选自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
1.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现代和未来两时空中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来声誉大挫的问题。
C.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中国问题指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现代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参与建构世界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议论。
B.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效的典型环境,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不再实用于新游戏,最后引用纳西姆言论来证明,并指出他的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③④段与②段构成对比关系,③段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想,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作救命草。
D.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观点,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思维对于今天的中国问题容易受挫就是因为它遇到了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B.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收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子人的宣传变成舆论接受的专制。
D.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着现代的伟人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参考答案
1.(3分)A(B项是解决中国问题思维失效的举例,C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D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后果。)
2.(3分)C(错在构成对比关系。)
3.(3分)D(A.偷换概念,未知被偷换成现实;B.曲解文意,将原文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曲解为被迫进行反思而接受新思想;C.改变范围,只能改变为往往会。)
巴菲特在投资方面是个天才,在做人与生活态度上也是天才。青年时的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学识,但是却博得全班同学的崇拜,他不善与女性交往,所以每次派对时别人正和女伴跳舞时他总是一个人呆在一个角落里,尽管这样所有人仍向那靠拢问巴菲特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由此可见他的做人是很值得学习的。
巴菲特生活就和普通人一样,你可能会不相信,因为在你的脑子里亿万富翁都是坐着自己的超豪华油轮、飞机、最好的酒店、鱼子酱……但巴菲特恰恰相反,他的三餐很简单,一块三明治、最喜欢的可口可乐(加点樱桃汁更好)和饭后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值得一提的是他喜欢吃的可口可乐、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喜诗糖果都是由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控股的。如果你走进巴菲特的办公室除了凌乱的.桌子就是成堆的可口可乐罐。他仍旧开他20多年的老林肯车,穿的也是顺手连试都不试就从衣店衣架上拿下来的西服。令人称奇的是巴菲特竟然不用电脑,而是用没有电脑以前的爱迪生牌股价自动收录机。就算使用也是偶尔在电脑上打打桥牌。
成为亿万富翁的确让巴菲特很开心,他以不寻常的方式享受着这种幸福。就像他说的,金钱改变不了你的健康状况,也无法让别人爱上你,但“它会使你身处的环境更有意思”。巴菲特的交涉甚广,包括众多首席执行官、政治家以及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这样的名人。1994年夏天,他与总统比尔克林顿一起在马撒葡萄园打了一场高尔夫球,之后一起去凯瑟琳格雷厄姆家吃了一顿平静的晚餐。
虽然巴菲特拥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不会留给自己的儿女,最多就是在圣诞节时送给孩子们每人一万美元的伯克希尔的股票。巴菲特的儿子彼得想拥有一个农场成为一名准农民但是没有钱又不想问巴菲特借,巴菲特知道此事后给儿子买下一个农场但要求儿子按月付给他租金。巴菲特的女儿苏珊婚姻破裂没有稳定收入独自抚养孩子生了病也没钱去治,即使这样巴菲特也不闻不问,好在凯瑟琳女士顺便拜访,看见苏珊的房间最好的电器莫过于20寸的黑白电视机,生气地给巴菲特打电话要求他尽快送来一台大屏彩电,巴菲特只好答应。尽管如此巴菲特的儿女们仍然爱他们的父亲,他们认为是父亲给予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与人们熟悉的华尔街的阴险狡诈不同,巴菲特是为数不多的不伤害别人而获得巨额财富的资本家之一。用芒格的话说,他努力争取不做一个“可怜的守财奴”,他把投资人和被投资人都当作伙伴,而且从不凭运气取胜,也不给自己留退路。
现在巴菲特要超越金融界,获取更大意义上的成功。他说他最喜欢持股时间是“永远”,这也让华尔街内外都大为吃惊。现代人的字典里还没有“永远”这个词,通常它只是小说或童话里的字眼。
但是巴菲特确实兑现了他的承诺,在这个充满贪婪和欲望的时代,巴菲特把投资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良性纽带,而且几乎成了社会契约。1969年他在写给合伙人的信中提到伯克希尔哈撒韦:
“我当然不会只为一个诱人的价格,就把某个由我喜欢和敬佩的人经营的好公司卖掉”
这样有情有义的话在华尔街已经绝迹了。学者甚至把它当作妖言,而且在整个美国已难得耳闻。
而且到了今天,这类话更让人吃惊,因为它更少了,它与多变的共同基金的风格格格不入,甚至与整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都显得很不合拍。今天,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疯狂交易成了社会嬗变的代言词,之前人们与社会、职业、社区、家庭和社会团体之间紧密的联系现在已经慢慢消逝,而且这这种消逝的速度还在一天天加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预测我们每个人只能保留15分钟的名誉,其实,在这个动荡年代,15分钟内就消失的不仅是我们头顶的光环,还有最可宝贵的过去和感情。各种职业的合作关系四分五裂,大牌运动员抛下自己的队伍,老板不停地解雇雇员,就连认为最该保持传统的大学也急着重新发明已使用了千年的加农炮。在日常生活的各行各业中,“电车”上的人一夜之间相貌就会改变几番投资者在寻找退路,但这么做绝对不仅仅是投资者而已。从这点来看,华尔街疯狂洗牌洽洽证明,最重要的是,他获得巨大成功不是因为把承诺当成了交易,而是因为他信守诺言。
《色彩的世界》教案1
教材分析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我们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红花需要绿叶衬”,这句话不只告诉人们一个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色彩学角度来研究,它告诉我们这是色彩的色相对比。红色置于绿色中,红色更艳,绿色更碧。色彩对比是一种有趣而奇特的现象,例如橙色放在蓝色上会发生稍微带黄色的味道,而在黄色上则看上去带有红色的感觉。这种色彩对比给人多变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上,便发生了活力。在大自然和许多艺术作品中体现了这种色彩关系,使人发生了美感。理解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奇特效果,可以使同学进一步掌握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并能运用于美化生活中。
让同学掌握色彩的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本单元中,我们着重要向同学介绍的是色彩的对比色、类似色、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相关知识,并在练习中培养同学观察、探索、分析等能力。色彩的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在12色轮环中,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发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发生强烈而绚烂的色彩效果。教材通过大量大自然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同学感受不同色调,分辨对比色和类似色,在欣赏中自主探究色彩知识,易于提高同学的美术学习能力。而小知识和提示语给同学提供了专业的美学知识,使同学的美术素养得以进一步提高。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知道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准确区分。
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和不同的色调,并应用于创作表示。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知识,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
2.学习调色技能并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进行表示,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培养同学对色彩敏锐的观察、区分能力。
3.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资料。
(教师)课件,同学用的画纸等。
教学过程
1.展示引入。
(1)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同学听两段音乐,同时出示两张不同色调的风景摄影图片。
(2)讨论:两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第一节:强烈、有力、跳跃。第二节:舒展、柔和、宁静。)两张照片分别对应哪段音乐?
(3)引入课题:音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觉,色彩也会传送各种感觉的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对比。
2.学习研究。
(1)教师课件演示讲解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就如浓与淡,干与湿等现象一样,它们相互影响,显示出各种差异的想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这些色彩对比有的感觉强烈,有的则比较柔和。
(2)游戏:课件展示,请同学来找色块拼摆。
①组成连续的12色轮图。
②找出类似色。
③找出强烈对比色。
(3)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教材中关于类似色和对比色的知识,将第28页里的图片进行分类。
3.欣赏作品,谈论感受。
(1)欣赏课件中画家和同学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并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引出调子(一般指画面中占据主要比例的色彩)。
(2)小结:
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类似色(邻近色)。
在我们的实际中,总会有一些色彩使人心潮澎湃,又有一些色彩使人心静如水。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画面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示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和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感染而发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而画面有了这一些对比,才有了节奏和起伏,才会给人以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4.调色练习。
(1)作业要求:在教师提供的无色色相环涂色,要求先分别涂上三原色,每隔三个色块涂上一种原色,即红、黄、蓝。再分别在中间的空格上涂上三间色,即在红黄中间的一个涂上橙色,黄和蓝之间涂上绿色,红和蓝之间涂上紫色。最后由原色调配成的间色再进行互相调配得到的复色涂上,如黄绿之间涂上草绿色,黄橙之间涂上橘黄色,红与橙之间涂上朱红色等。
(2)同学进行调色涂色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评价。
(1)同学作品展示,互相评价:谁的作品涂色效果好?
(2)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6.课后延伸。
观察自身家的房间色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资料。
(教师)课件,同学用的画纸等。
教学过程
1.交流汇报。
(1)同学汇报课前的观察,说自身房间的色调,并出示图片进行说明。
(2)同学评价介绍是否恰当。
(3)教师小结:用不同的色调应注意选择相应的表示内容和环境,这样才会给人一种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2.欣赏感受。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不同色调的室内装饰效果图,引导同学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关系。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同学分析感受作品的色调,说出自身的欣赏体会。
(3)师生利用课件一起完成一幅画面两种色调的搭配练习。
3.创作表示。
(1)作业要求:用类似色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
(2)同学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同学大胆用色、大胆表示。
4.展示评价。
(1)同学将作品分两类展示,一类是类似色调,另一类是对比色调。
(2)师生一起评价。评价要点是:
①从视觉效果看,哪幅作品最美?
②对比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③类似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色彩的世界》教案2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教师),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揭示课题。
(1)在一个大玻璃杯里倒入黄颜色的水,然后慢慢地加入蓝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杯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慢慢地由黄变绿直到变成蓝色)
(2)小结: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色彩理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将认识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像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
出示课题:《色彩的世界(二)》。
2.排列游戏,理性分析。
(1)将刚才两种颜色水的变化用色彩卡片排列出来(由黄色排到黄绿色、绿色、蓝绿色,再排到蓝色)。
(2)将黑板上的其他色彩卡片按照颜色的渐变排列(由绿到粉绿到白色,由绿到黄绿到黄色),并作相关的色彩实验游戏。学生观察、感受。
(3)出示示范图片,让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观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
(4)小结:
①色相: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②纯度(彩度、饱和度):在活动中我们还看到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其纯度也发生了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③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在色彩学上也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
3.深入生活,感受色彩渐变。
我们不仅要感激色彩为我们带来的视觉美,更要学会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色彩。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有时不用具体的形象,美丽的色彩世界通过一年中四季的变化,它就可以告诉你它存在的意义。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早上朝霞升起的时候能看到渐变色,晚上很多大型霓虹灯色彩是渐变的,天空是渐变的,海水是渐变的……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渐变色彩,实际上有一种绘画中也常用渐变色彩,就是装饰画。
(提示:讲解色彩知识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理解,阐述色彩的冷暖变化。)
4.欣赏教材,观察分析。
(1)提问:观察这些不同的色彩推移作品,说说它们的色调特点。运用渐变色彩画出来的画与普通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小结:画面有十分奇妙的光感与空间感。
5.讲解示范,明确要求。
(1)选择好渐变的色彩,想一想将这种色彩变成另外怎样的色彩。
(2)颜料里不要随意加水。
(3)渐变色彩的第一格颜色就是直接挤出来的色彩,比如红色,然后慢慢地在红色里加入黄颜料,要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越往后黄色越多,最后一格就直接用黄色涂上。
(4)不要涂出框格子外。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在一排方格内完成三组色彩的推移。如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
(2)选用恰当的颜色,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为空白图案填色,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7.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色彩绘画中多尝试渐变色,并出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欣赏、小结。
准备一幅你认为最有色彩感觉的绘画作品在下一节课展示。
《色彩的世界》教案3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教材分析:
《色彩的世界》是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材的第一版面由大自然的风景:枫叶、森林、山脉、荷花等,来引导学生观自然中的色彩,唤醒学生对色彩的注意力与感受力,同时,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与美术中的色彩理论融会贯通,让学生由对色彩初步的感受力进入到深化美术知识的专业能力,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概念,由实际联系理论,令学生能够深刻得领悟对比色与类似色的分别。教材的第二版面则是将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展示,以此来引导学生体会原来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出现在玩偶、梯田、家具和装饰画上……色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自然和生活环境,我们自己动手运用对比色类似色,通过油画棒、水笔,给作业上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能够举一反三,在色相环中找出对比色和类似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做游戏、合作交流,运用类似色与对比色的知识给课堂作业上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了解自然与生活中的不同色调,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力,提高在生活、自然中的观察能力,感受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能准确得分别对比色和类似色。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对比色与类似色的知识,掌握色彩的柔和与强烈等色调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设备、范画
学生准备:
纸 、蜡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出示牛顿光色实验的过程图。设问:有哪位同学看懂了这张图中的实验?
2、引出实验结果: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组成的。
师:一束光是有这么多颜色所组成,那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多少色彩你们注意过吗?)
3、设计意图:由科学作为导入,因为五年级的学生都已经接触科学课,让学生能够从贴近的学习当中发现乐趣。
二、初步发现
1、通过观察自然风景:田野、山川、森林的图片,让学生寻找其中不同色相的绿。
2、设问:观察到了这么多的相似的绿,他们给你什么感受啊?
3、设计意图:引出类似色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感受,罗列几种近似的绿色,让学生了解一种颜色也可以有很丰富层次的变化,这些近似色被称为:类似色。
4、通过观看绿叶红叶、鹦鹉上的花纹与布纹,让学生强烈得感受到红与绿的鲜艳对比。
5、设问:这三张图片给你怎样的感受?图片中给你看到的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块颜色?红色与绿色在一起,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
6、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得出红与绿在一起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此来引导他们认识,这是红与绿是一组对比色。
三、举一反三
1、出示色相环,提示学生色相环中相连的是类似色,相对的是对比色。
2、设问:色相环中还有那些对比色?类似色?请同学们来找一下。
那谁能来说一说色相环中的暖色有哪些?冷色有哪些?
3、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表达,鼓励学生勇敢得说出答案,如果他们说错了,老师加以纠正并且强调,那么认真听讲的孩子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印象深刻。同时,举一反三能够来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将知识收入囊中。
4、总结学生所找的对比色与类似色,让他们感受对比色是强烈、灿烂的,类似色是柔和、舒缓的。
四、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向学生们展示毛崭新玩法,通过对他们熟悉的动漫人物用毛毡进行拼贴,来扩展他们的视野;欣赏安迪沃霍尔的版画作品,通过不同的色彩,让明星玛丽莲梦露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还有罐头与啤酒瓶也能够通过色彩知识的搭配来产生不同的外包装。
五、动手画一画、涂一涂
作业要求:主体物构图饱满
运用类似色上色
设计意图:因为这节课是以知识性为主的,所以对于主体物的外形要求就相对较低,让学生运用类似色作画是更能够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指出画面中的有点与需要改进之处。
七、课外拓展:
由自然中的色彩出发,又将色彩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创意图片展示摄影中的色彩、食品中的色彩、服装中的色彩、建筑中的色彩……。让学生感受到色彩不仅仅只是你眼睛看到的那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运用,它能够产生更多绚烂的效果来丰富我们的生活与心灵。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课堂除了教学难度增加,纪律也是一个很需要把关的问题,第一次上这堂课是在五3班,这个班是三个平行班里纪律最差的,由于课上到三分之一话筒没电了,虽然很努力得大声说话,最终还是完全被学生的吵闹打败了,所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失望的,学生作业都是类似色对比色乱上;吸取了第一堂课的教训,上五2班时,我对自己的教案与教学ppt做了修改,更突出本堂课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对比色与类似色,课堂活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学习边抓纪律边讲知识点,希望通过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得表现出本堂课的知识点,更好得掌握对比色与类似色,我也很高兴通过自己的调整这个班级的作业表现的比上一个班好。在课余时间我也问过袁老师,要如果布置作业,学生才能画的更好。
袁老师说:这堂是以美术知识为主的课,所以造型师次要的,让学生掌握对比色与类似色才是重点,这堂课如果是我来上,前面的知识点讲好以后,我给他们一朵花,因为重点是色彩的运用,我就要求他们用对类似色来涂,学生很聪明知道对比色简单,就要他们用类似色来涂才能跟直观的反映听课情况。作业要求定死是束缚孩子,如果要求宽泛学生又容易无从下手,所以可以给他们一个主题,再让他们自由发挥。实习到现在如何让学生的作业多样化又画的好是我经常反复思考的问题,办公室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些说要示范、有些说示范后有能力的孩子会自由发挥的,不用担心这么多。希望自己多实践多摸索能找到有不局限学生想象力又能让学生表的上课学到的知识的方法。之前上的两堂没有老师在后面压阵,是自力更生的,下星期的最后一个平行班会请老师上老听一下自己磨过的两节课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