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很有佛性的两句名言 正文

很有佛性的两句名言

时间:2025-04-28 19:08:57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3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3、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3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5、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3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7、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8、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0、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1、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2、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4、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5、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6、下下人有上上智。

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8、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9、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10、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11、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12、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14、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15、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6、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17、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18、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19、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2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23、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4、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25、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6、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8、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29、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0、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31、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2、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33、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34、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5、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36、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八大人觉经》

37、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9、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0、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41、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2、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43、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44、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45、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46、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47、佛法是不二之法。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9、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0、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51、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52、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53、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54、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55、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 业障深重的人,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3、 每种创伤,都是种成熟。

4、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5、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6、 你不要直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7、 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长久不变的。

8、 忏悔包括改过!

9、 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10、 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11、 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12、 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13、 智者应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

14、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5、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6、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7、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8、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9、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0、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21、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22、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3、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24、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5、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26、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7、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8、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29、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30、 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31、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2、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3、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4、 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6、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7、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8、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39、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0、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1、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2、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3、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4、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5、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6、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7、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48、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50、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