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雍正临终遗言名言 正文

雍正临终遗言名言

时间:2025-05-04 16:58:31

[思路提示]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谦虚使人进步,因为只有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去想办法弥补它。

谦虚也应讲究分寸,过分的谦虚就成了虚伪。

人不能不分场合地谦虚,需要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时就不能再谦虚了。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春秋]孔子

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唐]魏征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傅雷

一个真熟悉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坚固。坚固才能老实。——老舍

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倘然向他卑躬屈节,只会助长他的气焰,徒然自取其辱。——[英]莎士比亚

[经典素材]

伟人不居功自傲(牛顿临终遗言)

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在数学方面,他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谦逊。当他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说完这段话,他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不过高地评价自己(诺贝尔写自传)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谦让是一种美德(戴震与他的老师)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谦逊赢得尊重(谦逊的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谦虚谨慎应该一以贯之(李自成骄奢毁功业)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谦虚好学才能出大成就(莫泊桑写《羊脂球》)

左拉曾这样描述过他的学生——法国大作家莫泊桑:“他往往一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眼睛明亮而含笑,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布满欢快朝气的年轻人后来竟一举推出了《羊脂球》——那个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他默默地听我们的谈话,然后他的作品源源而出,显出了炉火纯青的功力。”完全可以说,《羊脂球》的享誉文坛,是谦虚好学的结果。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

《水浒传》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表壮不如里壮。

篱牢犬不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如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

如何此处不留人,休言留人处。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深根固本以治天下。

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既生瑜,何生亮。

天下高见,多有相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生子当如孙仲谋。

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身虽损,名可垂于竹帛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清心寡欲,约己爱民。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西游记》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磕睡多。

神无定位事难成(没有决心就不能成大事)

只管走路,莫要多心。

不看僧面看佛面。

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不如忍气高。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不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

有缘洗净忧疑病,绝念无私心自宁。

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拓展知识】

四大名著简介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介绍:《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的残酷现实。

由于《水浒传》版本众多,流传甚广,其中也出现不同的故事,可大体分为“文简事繁本”和“文繁事简本”两个系统,“文繁事简本”较为细致,也流传最广,主要分为七十回本(无聚义后情节),一百回本(招安后,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和一百二十回本(在一百回本基础上增加征田虎、征王庆情节)。其中一百二十回本也被称为《水浒全传》 ,是水浒故事最完整的一个本。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西游记》在明代刚出现时曾被列为不能看的书,因为书中充满了崇佛抑道的思想,与当时的明朝皇帝所信奉的道教思想有冲突。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籍贯沈阳三台子,亦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历官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鹗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协助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适作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成。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发生动摇。红学家俞平伯临终遗言:“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介绍:《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红楼梦》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充分运用了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更是成立了中国红学会以深入了解《红楼梦》。

没有人知道兰对这个世界心热。她的火热能够融化北极坚硬的冰雪。没有人能看出兰的豪放,她的豪放赛过了李白与苏轼。人们更无法想象兰的雄心壮志超过了拿破仑、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思想。兰一个小巧玲珑的婉约女人,她要天下为公,她要世界大同,时时处处充满爱的精神。可是兰却从来没有走出自己筑成的围城,思想的苦役,卑微的世界。从来没有从各种是是非非,流言蜚语中解脱出来。从生活的表象来观察她和平常的女性没什么两样,辛辛苦苦的求生,艰艰难难的糊口,起早贪黑的奔忙,夜晚躺在床上和一般女性一样腰酸背疼。

兰常常夜里梦见龙腾虎跃,梦见河川奔流,梦见自己在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里游泳。梦见自己开着越野车在大沙漠里神驰飞奔。她还梦见了蔡锷,梦见了项羽,梦见了高君宇,梦见了秦始皇,梦见了雍正,梦见了耶稣,梦见了在她心中和他们一样优秀伟大的男子,甚至比他们更具亲和力,更加有爱心的男子,她深爱的男子。她和他亲热,寒暄,莺莺燕燕,喃喃低语。可是每当星月隐退,天边泛白的时候,梦里的风景全都成为不可捉摸的往事——她其实不会游泳,也不会开车,倒是给几个皇帝写过传记.......啊!情深深雨蒙蒙,梦里的事情逐渐虚化,爱也无缘,恨也无缘,兰冲进了茫茫雨雾,让暴风雨宁静,熄灭,吹散自己一怀的热情。在暴风雨里谁也看不清她奔流的热泪。

积攒在兰心里的话很多很多,和天上的雪花、落雨一样多。这么多的事情牵肠挂肚无法说出,兰先是写日记,写了很多很多有几百万字了,兰觉得不能给人看,这是她心中的秘密,她独有的秘密,她固守的秘密因此一把火兰烧掉了文字的印记,可是心中郁闷仍然无法排遣。不让人知道太憋屈,让人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她还是她,别人还是别人。也许有人感动,也许有人难过,匆匆的一瞥,各自行路,难以捕捉再回首的那一个镜头。

放弃了写日记,兰彻夜难眠了起来。风声,雨声,敲击在窗玻璃上,窗内的伊人更显幽怨与孤寂。她索性在屋里放声歌唱《知音》曲;“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之后一支烟接着一支烟……歌声将她掩埋,烟雾缭绕在她身边。她曾经写过遗言,什么东西都不要,她临终前放一曲:“山清清,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绕战旗.....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最难觅……”就知足了。遗言最终交在了他手里,他感慨万千,悉心问苦,柔情安慰。她依然是泪如雨下。人生有几多悲欢,人生有几多悲哀!她知道,她临死前还是见不到他,他会在远方亲口为她唱《知音》曲,他知道她会含着眼泪满足的走掉

日记她不愿意写下去了,太原始,还不够美,缺乏创意。她开始走上了文学这条道路,用文学的表述来记录生活。在文学方面用心,字斟句酌,来排遣消磨漫长的人生之路。她阅读世界名著,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浩浩荡荡的真情,深深沉沉的积淀,瀑布泄洪一般激情澎湃。然而写诗的'人说她散文写的好,写散文的人说她诗写的好,写小说的人说她散文和诗歌写的好。她大约是什么都写不好吧,逼仄的环境,竞争的苦恼,兰陷入了深度惶惑之中。

兰曾经有过很多首饰,金石玉器,珠光宝气,应有尽有,虽不是价值连城,也足够炫耀让身边的女子们羡慕,嫉妒甚至膛目结舌。有人喜欢古董,有人喜欢字画,作为一个女人她和其它女人一样喜欢琳琅满目的首饰,而自己年轻时代又守着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她还是这家大型百货商店的领导,近珠得玉,因此低价购买了很多。然而她身边的女人嫉妒咒骂,婚后丈夫指责、打骂!本应该是财富的东西,让她受尽了委屈,为了这些东西饶舌解释,千方百计寻找珍藏它们的地方,来回的转移,费劲了心思。有一天她终于想明白了,把这些东西害人的奢侈品大大方方的分给了亲朋好友,大家如获至宝,人人都喜悦感恩。自己为此也释然了很多,轻松了很多,大家高兴,她也高兴。

兰在事业上的苦恼胜过了感情方面的疾苦。无论是大单位还是小单位都像着了魔似的,她的上司或者合作伙伴总会是个自能不够的歪才,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掉,争也争不过。索性知足常乐,宠辱不惊,在恶劣的环境里苦中作乐,等待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生活太折磨人,兰病了,病的一沓糊涂。几个月昏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轻如燕,一无所有,一无所藏,一无所长因此写下这篇身无长物的作品。随后她将两袖清风,云游四海。

在河边变成一棵树,或者一块鹅暖石。有人从河边走过,从树上,从石头缝中传出一首歌:“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