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2.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5.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6.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7.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8.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11.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1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3.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康德
14.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15.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16.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17.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18.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19.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20.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1.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22.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23.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4.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25.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26.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2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2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2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30.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3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2.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33.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4.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3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6.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3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8.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40.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41.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42.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4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4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4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47.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48.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49.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50.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1.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52.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5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54.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55.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5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7.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58.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5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60.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61.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6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63.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64.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6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6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7.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68.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69.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70.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7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72.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73.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7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7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7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7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78.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瓦普察洛夫
7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80.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81.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82.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83.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8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85.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8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8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8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89.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90.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91.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9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93.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94.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95.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
96.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97.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98.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99.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100.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4、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5、学会放弃,要懂得珍惜。
6、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7、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8、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0、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的父母,感恩对方之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11、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5、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16、待人以真诚,
17、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18、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19、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0、一粥一饭,当思是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要猜忌。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3、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踏踏实实干。
24、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5、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26、上要尊老,下则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27、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28、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
29、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30、 与人为善、知书达理、勤俭持家 、和睦共处 。
31、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32、人生都有双重父母,双方父母一视同仁。
33、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34、上敬下睦,夫唱妇随,勤善和美,崇善孝敬。
3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6、实爱无成见,真信须勿疑。
37、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38、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
39、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40、夫妻和睦,一家之福,简单分享,知足常乐。
41、为人父母者,要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
42、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43、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44、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4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46、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莫为儿孙作马牛。
47、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48、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49、有财无义,惟家之殃。
50、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2014年底,中国第一家以“孝顺”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四川省固驿镇正式开馆。在“孝顺”博物馆玻璃橱窗里,陈列着许多行孝物件,介绍着十几位当代知名孝子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座斥资800多万元的主题博物馆,是政府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行动的一部分。
“孝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孝顺”的成语、名言警句以及各种离奇的故事很多,其中元朝的“二十四孝”故事最为有名。作品中一名妇女用母乳喂养她没有牙齿的婆婆,一名男子光着身子坐在父亲床边喂蚊护父。此乃乳姑不怠、恣蚊饱血典故的由来,成为当时行孝的典范,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在行孝方面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在当代,行孝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它时刻提醒、教育着人们,孝乃为人之本,它是维系家庭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行孝的方式很多,确保父母衣食无忧是孝,悉心照料病中的老人是孝,父母冷暖记挂心上是孝,常回家看看也是孝……在形形色色的行孝方式中,“顺”应是第一位的,乃百孝之先,否则在中国上万个汉字中,孝与顺就不可能组合在一起,成为体现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标准的关键词。
“顺”乃顺从、顺服、顺利之意。为人儿女,不一定如子路百里负米,学董永卖身葬父,似黄香扇枕温衾,更无需像古人那样闻雷泣墓、尝粪忧心,只要做到顺从父母,让父母顺心、舒心、放心就是最大的行孝,即使有时的顺从是假装出来的,是善意的欺骗。为人父母,居有华宅、行有豪车、食有百味当然好,但与儿女顺从、家庭顺和、生活顺心相比较就显得次要了。心顺气顺身体顺,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也是为人儿女最大的期盼。诸事都让父母心顺气顺固然很难,但有时想想也并非遥不可及。一个人只要行走正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不让父母担心,父母的心就顺;一个人只要对父母有耐心、对家人有爱心、对亲人无私心,父母的气就顺。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问问、常把父母的冷暖记在心上、常关注父母的情绪变化,不让父母分心、不招父母操心、不惹父母烦心,这些看似平常稀松的小事,就是父母顺心安心的.主要要素和儿女行孝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西方价值观念的逐渐渗透,孝顺观念在许多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对行孝的理解也越来越商业化、货币化,认为只要让父母不缺吃、不缺喝、不缺花就尽到责任了,孰不知团聚重于美食华车,理解贵于金银珠宝,以至于成年儿女要经常去看望年迈的父母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都要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孤寡老人寻觅一个老伴这样再正常不过的要求被视为“老不正经”,以至于许多老人在孤独、抑郁、愤懑中风烛残年;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家产而纠纷不断、对簿公堂,以至于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家庭破裂。面对如此多的不“顺”,为人父母谈何安?为人儿女谈何孝?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特别是一家人天各一方无法相聚、“空巢”老人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父母很容易产生被忽视、被遗忘、被冷落的感觉。在精神得不到寄托、亲情得不到释放、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老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这也是近20年来老人自杀率飙升的重要原因。
据推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步入老龄化社会。在中国成为福利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情况下,重视并提倡孝道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百孝顺为先,作为儿女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父母居有处、食有粮、穿有衣,而应该给予更多的精神寄托、亲情关怀、人文照顾,因为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靠钱能够买得来的,况且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或者刚刚脱贫。夯实中国孝文化的基石,需要政府、社会及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大养老资金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履行好社会养老职责;作为社会管理机构,要加强孝道的宣传和引导,树立孝子典范、寻找孝子行动,增强顺从意识,提倡牺牲与奉献,切实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责任;作为儿女,要正确理解孝道文化的精髓,了解老人的需求,尊重老人的意愿,重视老人的意见,顺从老人的安排,按照老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考虑问题、安排生活,保证老人身心健康、精神愉悦、心顺气顺,这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