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曾国潘留给儿子的名言 正文

曾国潘留给儿子的名言

时间:2025-05-14 04:03:31

1、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6、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8、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9、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0、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3、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1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5、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6、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7、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9、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0、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

2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3、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4、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7、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9、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30、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33、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3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35、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3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3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39、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40、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1、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4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43、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45、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46、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47、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48、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49、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5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51、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52、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5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54、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5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56、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57、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9、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6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3、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64、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67、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68、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相关阅读:曾国藩的政治成就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受两次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曾国藩

2、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3、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7、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10、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11、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12、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1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15、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曾国藩

1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17、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8、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9、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20、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2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22、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2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2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25、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曾国藩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2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28、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曾国藩

30、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31、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34、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国藩

3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3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曾国藩

3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38、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4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4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4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4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6、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9、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50、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存在争议的一位风云人物。但是曾国藩在修身养性、教育子女上却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内容。

1.倔强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其性格则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成功路上必定是要经历千般历练,万般磨难,方能有所成就。所以在成功的之路上,必须要有从容面对解决困难的,坚持不懈的'性格。

2.静思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保持平静的心态,遇事冷静全面的考虑,方能成就大事。

3.志识恒

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学习应有志识恒。有志则可不与世俗同流,有识则知学海无涯,不可骄傲自满。有恒,则天下无难事。

4.慧眼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能成就别人不能完成的事业。选择人才是很重要的,要独具慧眼,选用良才可成大事。

5.三不斗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君子有三不争。不和君子争名,不与小人夺利,不破坏自然规律趋势。

6.端庄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能做到“每逢大事必有静气”,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面前的静气,是多少岁月的修身养性才能最终磨练而成。以后应磨练自己从容不迫、处变不惊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