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下面我们来看看苏轼中秋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借鉴。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代 王安石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 王安石 《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宋代 王安石 《咏石榴花》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 僧志南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 张栻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 黄庚 《江村即事》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宋代 郑思肖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北宋 苏轼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 苏轼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2、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人:别人。——苏轼
3、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苏轼
4、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7、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苏轼
8、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苏轼
9、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10、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苏轼
11、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苏轼
12、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
13、此身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
14、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5、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6、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7、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苏轼
18、浅交言深,君子所戒。——苏轼
19、世事如今辣酒酿,交友自古春云薄。——苏轼
20、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23、头虽长低气不屈——苏轼
2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25、天下大治,千载一时——苏轼
26、文武之功,未有不以得人而成者也。——苏轼
27、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苏轼
28、人不可以苟宝贵,亦不可以图贫贱。——苏轼
29、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
30、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
3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苏轼
32、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苏轼
33、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苏轼
34、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苏轼
35、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苏轼
36、至言不繁——苏轼
3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38、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苏轼
39、夕阳无语燕归愁——苏轼
4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苏轼
41、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4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苏轼
4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44、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苏轼
4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4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47、君子不重则不威——苏轼
48、一定的文化——苏轼
49、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苏轼
50、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