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深圳特区40周年纪念名言 正文

深圳特区40周年纪念名言

时间:2025-04-30 09:35:46

原文

天祥方饭五坡岭,弘范奄至,众不及战,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一时官属、士卒死者甚众,天祥见弘范与潮阳,不拜,踊跃前就戮。弘范驱之前,与俱至厓山,使之书招张士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反教人叛父母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一诗与之。其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处

《宋史·文天祥传》

译文

天祥刚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忽然来到,军队来不及应战,天祥仓皇向外跑,张弘范部下千户王惟义跑上前来把他捉住了。一时间官吏、士兵被杀死的很多。天祥在潮阳见到张弘范,不肯下拜,愤怒地跳着要张弘范杀掉他。张弘范押着他走在前面,与他一起到厓山前,叫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皇上,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皇上吗?”逼他写招降书逼得很紧,他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诗的尾联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

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三人是宋末的杰出人物,其中以文天祥知名度最高,在宋元风云之际,文天祥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很多人,其品格与精神流传至今仍然可贵。

文天祥与南宋宝佑年间考取状元,和一般人印象中的“文弱书生”不同,文天祥在幼时即崇拜忠义之人,曾放出不得到忠义的谥号就枉为男子汉的豪言。文天祥做官之后,不愿与贾似道、董宋臣等人同流合污,因此受到排挤。不过,文天祥并未心灰意冷,在国家用人之际,他又回到了朝中。

当时的南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北方的元朝大军正向江南步步逼近。文天祥率领义军转战东南,攻守之间异常艰辛。公元1276年,南宋的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营,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颜扣留。文天祥与近侍杜浒等十多人连夜奔走,才侥幸逃出,继续组织抗元斗争。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落入元朝大将张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吞了龙脑自杀,但没有成功。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充分表现出了文天祥舍身取义的决心,张弘范见劝降无望,将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于元朝的威逼利诱无动于衷,最后被害于菜市口。

文天祥乃一介文人,但力主抗敌,多次身犯险境而志不改,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典范,连元人编修的《宋史》也赞曰:谁说科举不能出伟丈夫呢?

文天祥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总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们为国尽忠,为民请命,所以能名垂史册。宋元之际,风起云涌,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仁人义士给后人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实写照。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抓住,文天祥不愿投降,吞龙脑自杀却没有成功。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给另一位抗元名臣张世杰劝降,文天祥被逼无奈,说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么有脸教别人背叛父母呢?”张弘范不肯罢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诗一首给他。张弘范读到诗的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时,被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气概所感动,于是不再劝降。第二年,张弘范率领元军与宋军在水上交战,强迫文天祥观战。文天祥在船上观看宋元两军交战,文天祥看着南宋的军队步步溃败,心知国家灭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闷胜过死去。

张弘范知道文天祥不会轻易投降,就将文天祥交给元朝皇帝处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绝世八天,没有死,于是进食。元朝政府多次劝降,文天祥都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元朝政府担心文天祥的存在会影响江南民心,于是决定将其杀害。在刑场,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绝了元朝皇帝给他的最后一次求生的机会,只说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凛然赴死。文天祥死后几十年,朱明代元,人们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

文天祥纪念馆

文天祥,江西庐陵人士,曾考取南宋状元,当官当到了宰相的位置,爵位封到了“国公”。文天祥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天生一副傲骨,被蒙古兵抓捕之后,宁死不降。文天祥的凛然正气不仅受到南宋百姓的钦佩,连元世祖忽必烈也很欣赏,但文天祥并不为所动,拒绝了元世祖的高官厚禄。

元世祖觉得文天祥这样的人不死,恐怕会影响江南的民心,于是下令处死文天祥。文天祥虽然已经死了几百年,但是他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后人设文天祥纪念馆等场所,用来缅怀这位气节崇高的先人。纪念馆位于吉安城东,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百余亩,主体为一座仿宋建筑,依山势而建,气派雄浑,周围松柏耸翠,四季常青。内设展览馆,通过历史文物、雕塑、文献、图像等形式分组简介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

位于高邮的文天祥广场也是著名的文天祥纪念场所之一。文天祥与高邮的情缘始于南宋德祐二年,当时文天祥和蒙古议和被扣,后脱身至高邮,作《高邮怀旧》等诗,广场因此而建。

方饭亭乃文天祥被捕之处,后人在此建亭以表纪念。亭高9米,内置小亭安置一块石碑,刻有文天祥画像。除上述之外,在北京、江心、深圳以及南通等地均建有文天祥祠,足见文公虽死,精神永存。

赏析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作者介绍】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抗元名将。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后世纪念/文天祥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墓地介绍

文天祥墓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骛湖大坑之原。走进墓园,心里为之一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镌刻着“仁至义尽”四个大字,迈过石拱桥,登上石级神道。神道为47米长,寓意为文天祥走过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两旁,翁仲、石兽肃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从山下仰望墓茔,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筑可谓独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茔,呈圆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狭长直立的石台阶,整个造型,如一柄利剑,不偏不倚刺入虎口之中。这一切似乎向人们展示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的性格。

祠堂介绍

江西吉安

缅山缅怀正气堂位于吉安县新县城当缅山,取名“缅怀”。1984年动工,1991年底竣工开馆。总建筑面积1398平方米。正气堂坐北朝南,临门九十九级台阶,周围松柏四季常青。正气堂为序厅,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庄严威武。四壁嵌八幅大型壁画,描绘文天祥生平佳绩。序厅设有一全馆整体模型盘,指导游人参观瞻仰。四个展厅,分东西厅,西厢房为书画珍藏厅及文天祥生平事迹展览厅,四周亭廓环抱,馆内有中心花园。

文天祥生平事迹共分六个部分展出:1、少年立志,尽忠报国;2、宦海沉浮,忧国忧民;3、起兵勤王,扶危社稷;4、万里羁囚,慷慨悲歌;5、咏心写史,一代诗豪;6、千古俎豆,万世楷模。

展出的展品现共有307件。其中雕塑4件;书画作品103件;拓片7件;照片、图表155件;文献、文物38件。另设有文天祥研究文献档案室一处,珍藏研究资料及名流书画墨宝。文天祥纪念馆1992年1月9日正式开馆,年均接待参观者5.5万人。以文天祥纪念馆为主体的文山公园也正在筹建中。

广东海丰

方饭亭及表忠祠,位于广东省海丰县城北面的五坡岭上,乃文天祥被执之地,亭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层34级台 阶,台阶上面是一幅长20米、宽13米的月台,中心建一重檐攒尖顶,通高9米。亭内后侧再置一庑殿顶小石亭,高3.9米,内竖一碑,高2.7米,宽0.9米,刻文天祥画像。该亭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方饭五坡岭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饭亭”。

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由邑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拯恩准,令海丰知县杜表、县丞陈义、教谕林右、训导万秉和等协力同心,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

惠州守备陈祥又建“忠义牌坊”于“表忠祠”前(祠之南面),又建“方饭亭”于祠之后。惠州知府甘公亮从其家乡庐陵取得文天祥画像,勒像于石,并于画像石碑上题刻其〖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石亭两傍嵌刻“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的对联,此联为明代潮州籍状元林大钦书写。亭前月台还树一碑刻:“一饭千秋”四字。

明、清两朝曾多次重修此亭,后来,“表忠祠”和“方饭亭”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现存的方饭亭是解放后重修的,但文天祥的画像碑刻是原有的。自明正德至清代、民国、近现代以来,历代官员、游客、诗人登临五坡瞻仰,多有题咏,留下凭吊讴歌五坡岭文丞相的诗词一百多首,其中有:

谒五坡祠

擎天协梦,洗日回光。九死匪悔,百炼益刚。

正气堂堂。丹心炯炯,惟五丈原。如五坡岭,

名世不偶,在天有灵,下为河岳,上为风霆。

愿公归来,慰我仰止,庙貌巍巍,俎豆千纪。

——明正德广东提学章拯

五坡怀古

孤忠祠下拜冠裳,北望燕云几夕阳。

庙食不惭专俎豆,路碑留得好文章。

江山有色长灵秀,草木无知也感伤。

百十年前双眼孔,几人生死为纲常。

——明嘉靖状元林大钦

谒五坡祠

吾道终无一日遗,太丘亡社此存祠。

扶持千古纲常处,剥尽五阳元气时。

天有星辰为肖貌,地将滇渤作尊彝。

须知养士功成后,汉寝唐陵不共悲。

——明御史陈言

北京东城

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保存至今仍有明代风格的一处不可多见的古建筑。

祠堂所在地是文天祥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居住的地方,他在率兵抗元中被俘,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囚禁在这个小院里,一直到1283年殉国,身陷囹圄长达三年多。明洪武九年1376年,为了纪念当年的民族英雄,在这里设立顺天府学文丞相祠。

1979年,文天祥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后对游客开放。

浙江温州

江心寺文天祥祠

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亦即文天祥就义200周年,占地面积821平方米。文丞相祠是为纪念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而建的。

温州文天祥祠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纪念。今祠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左右为廊屋。一进为门厅,硬山顶。二进正厅为悬山顶。正厅正中塑文天祥坐像,左右壁画叙生平事迹。1963年该祠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南山

深圳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江苏南通

南通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坐北朝南,由主展厅、竹林山景、廊道石舫、义马墓等组成。主展厅采用仿宋古建风格,陈列展示了文天祥忠贞报国、一身正气、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和纪念篇章,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公园介绍

井冈山天祥公园

天祥公园以文天祥纪念馆为主体,位于位于吉安县城东北角,紧靠吉泰走廊快速通道——井冈山大道吉安县段,占地面积550亩,其中将军湖水面面积200亩,绿化面积300亩。

取名“天祥公园”,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二是吉安县自古便是祥瑞之地,诞生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周必大等人物,以及曾山、余秋里等革命功臣;三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天天过着平安、吉祥、幸福的生活。

天祥公园按照北山南水,前湖后溪,山环水抱,山水相依的空间构架建设。景点布置以水为中心,环湖而设。从南入口进入,我们可以欣赏到十二处美丽的景观:云帆阁影、三屿环春、水车雅憩、田园秋实、青洲银鹭、浮光跃金、桃溪幽居、香荷听瀑、水巷古韵、书香竹影、重峦叠翠、正气松风。这十二处景观构成了农耕、手工、民俗、书院和正气五大文化版块,集中展示了庐陵传统文化。

天祥公园内设计了名人馆、农耕、手工、民俗、书院、正气等六大文化板块和田园秋实、水车雅憩、水巷古韵、云帆阁影等十二个景点,集中展现了正气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等庐陵风情,是集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2012年5月全部完工后对公众免费开放。建成后会与文天祥纪念馆、将军公园连为一体,并与吉州窑遗址、横江葡萄谷遥相呼应,成为吉安县城市核心景区。

汕尾海丰

海丰文天祥公园汕尾海丰县五坡岭方饭亭,是南宋文天祥落难之地。在原有方饭亭的基础上,海丰县投资1700万元,把其建成了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健身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并征名确定为文天祥公园。2011年8月21日,文天祥公园正式开园。

文天祥公园位于海丰县城二环北路南侧,是以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700多万元。它以原有建筑方饭亭为中心,重建表忠祠,修建文天祥纪念馆及纪念广场,附建海丰八大名人塑像。建成后周围林卉葱郁,绿草茵茵,碑文诗情,相映生辉,独具意境,是一处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香港新界

香港文天祥纪念公园,位于香港新界新田之青山公路新田段及新田公路之间,占地2万公顷,为纪念文天祥而建,又名“文天祥公园”。公园内最高处有文天祥铜像一座,铜像后有一幅石碑,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当中包括耳熟能详的《正气歌》。公园由香港、深圳文氏后人及社会各界集资所建。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1928年春,毛泽东提出这句响亮的口号,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清除“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

1930年1月,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3、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这句话出自胡适的名文《实验主义》,是胡适当时的一个长篇

4、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北京青年学生

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在天安门集合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5、打倒帝国主义。

192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6、为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京汉铁路总工会在1923年2月4日实行全路大罢工,提出了此口号。

7、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遗嘱》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8、枪杆子中出政权——毛泽东

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

9、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新青年》

1919年,陈独秀提出要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就要拥护“德先生”(即民主)和“赛先生”(即科学),“民主”与“科学”成为近代中国两大时代主题。

10、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打倒孔家店。——陈独秀、吴虞《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要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陈独秀号召将“封建文学”彻底打倒,提倡“写实文学”。五四运动前夕,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11、劳工神圣——蔡元培《劳工神圣》

1918年11月,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