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文化典籍中的名言 正文

文化典籍中的名言

时间:2025-04-28 18:56:18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0.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2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www.lizhidaren.com

史记经典名句语句摘抄

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2、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史记》

3、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司马迁 《史记》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5、 顺 不妄喜;逆 不遑馁;安 不奢逸;危 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也 。 ——司马迁 《史记》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司马迁 《史记》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8、 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司马迁 《史记》

9、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

1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司马迁 《史记》

11、 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司马迁 《 史 记》

12、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

13、 李将军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 马 迁 《史记》

14、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史记》

15、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16、 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司马迁 《史记》

17、 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司马迁 《史记》

18、 商君列传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司马迁 《史记》

19、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 《史记》

2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记》

21、 管晏列传: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 辱 — —司马迁 《史记》

22、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司马迁 《史记》

23、 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司马迁 《史记》

24、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25、 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司马迁 《史记》

26、 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史记》

27、 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 ——司马迁 《史记》

28、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司马迁 《史记》

29、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司马迁 《史记》

30、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史记》"

31、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史记》

32、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 —司马迁 《史记》

33、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

34、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 亦 归 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 《史记》

35、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 , 中 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史记》

36、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 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 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史 记》

37、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 皆 无 益于子之身。 《史记》

38、 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史记》

39、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

40、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 相 , 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

41、 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舞 雩 ,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 《史记》

42、 韦编三绝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 《 易 》,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史记》

43、 倒行逆施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 必 存 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

44、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 矜 其 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

45、 优孟马谏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 爱 马 ,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ren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史记》

46、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 苦 。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史记》

47、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 , 虞 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 《史记》

48、 鸡鸣狗盗 齐闵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 王 曰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史记》

49、 "All men will die, but death could be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or lighte" r th an a feathe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记》

50、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