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德斯蒙德多斯的名言 正文

德斯蒙德多斯的名言

时间:2025-05-01 04:27:02

1. 没有抱负的人生不值得过下去。——阿里科·丹格特

2. People in Tanzania look at my wealth and think I must be sunbathing and playing golf all day. But I work really hard. I put in a hundred hours a week. It’s a never stopped game. You can never say I’ve worked hard enough now. – Mohammed Dewji

2. 坦桑尼亚人看到我的财富就会想,我肯定整天都在晒日光浴、打高尔夫。但我工作起来非常卖力,每周都要投入100小时在工作上。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游戏。你永远都没有机会说,现在我付出的努力已经足够了。——穆罕默德·德沃基

3. As you start out in life,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know at least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but as you get older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 Johann Rupert

3. 初涉人世的时候,你有必要凡事都懂一点,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你得就需要至少对一件事了如指掌。——约翰·鲁伯特

4. The harder you work, the luckier you get. – Mike Adenuga

4. 你越努力,运气就越好。——迈克·阿登努加

5. In Life, you don’t get anywhere or do anything you hope to without some sort of sacrifice. – Stephen Saad

5. 在生活中,如果不作出牺牲,你就无法达到任何成就、实现任何期望。——斯蒂芬·萨阿德

6. I think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ith family connections but who are actually nowhere. If you are hardworking and determined, you will make it and that’s the bottom line. I don’t believe in an easy way through. – Isabel Dos Santos

6. 我觉得,很多因家庭背景而人脉广泛的人都一事无成。如果你付出不懈努力并拥有坚定决心,你就能成功,这是最关键的。我不相信其中存在任何捷径。——伊莎贝尔·多斯桑托斯

7. One has to set high standards… I can never be happy with mediocre performance. – Patrice Motsepe

7. 目标一定要高。我永远都不会满足于平庸的表现。——帕特里斯·莫特赛比

8. Money is not my objective. – Desmond Sacco

8. 钱不是我的目标。——德斯蒙德·萨科

9. I own quite a lot and I have worked very hard for it. – Sudhir Ruparelia

9. 我拥有一大笔财富,而这些都是我辛勤努力的结果。——苏迪尔·鲁帕拉里亚

10. In today’s world, paradoxically, it is the boldest action that is often the safest. Remaining where you are in a world that is changing so rapidly is in fact the most dangerous of all places to be in. – Hakeem Belo- Osagie

10. 说来矛盾,在当今世界上,最大胆的举措往往都是最安全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留在原地其实就是留在了最危险的地方。——哈基姆·贝罗-奥萨吉

一部好的电影真的可以给人无限力量,它如一盏明灯,忽然照到你的面前,让你眼前一亮,它又如灵魂导师,一个巴掌让你瞬间醒悟,一部好的电影真不是简单的娱乐,它更是一场教育一次启迪。

2016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

圣经故事中,上帝耶和华对人类颁下律令后,先知摩西带领犹太民族逃出埃及,远离法老王的奴役,并在漫长的开化过程中,教授人们遵守十诫,建立起古老的文明,成为响彻神话经卷的回声。

在山峦连绵的弗吉尼亚州,象征道德规训的十诫守则装裱在德斯蒙德一家墙上,和富有宗教意味的图画一道,构成了直观的忏悔空间。在主人公成长的幼年时期,山谷纵横的地势成为释放孩童自然天性的最佳场所。进入思想成熟阶段,先后目睹母亲和哥哥身处险境时,颤栗不安的灵魂如圣钟在头顶敲响,孕育出对冲动、占有及一系列控制欲的深刻自省。正是成长背景中闪现的宗教意识,与对世人的悲悯态度,在战乱年代给予他不同于众人的审视身份。

在其名垂影史的前作《勇敢的心》中,梅尔·吉布森不仅是在述说一场权力交锋的战役,更是以古典浪漫化的呈现方式,还原对原始信仰的忠贞捍卫。在苏格兰人揭竿起义的背后,一张张不自由毋宁死的面具,成为宗教与世俗相碰撞的经典诠释。十年光阴飞逝,在名利场几经浮沉一路下滑后,这个痴迷英雄情结的硬汉再次接手宗教+战争的题材,以他所熟悉的方式杀回了好莱坞。当看到缓慢的主旋律画面投射到银幕上,座位上的人很难不眼含热泪。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打动观众的并非煽情的口号,而是一段饱含精神力量的真实经历。

提到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电影,很多人大概第一时间会想到《拯救大兵瑞恩》。赌上整个连队的性命去安慰一个绝望的母亲,人性的难题摆在天平上,陷入自相荒谬的境地。但对战争悲剧瞬间的捕捉与高度的人性刻画,依然使其巧妙躲开了价值观的夹击,无形渲染出坚不可摧的美利坚文化。从此片到《硫磺岛的来信》、《父辈的旗帜》,两次世界大战为好莱坞的制片人提供了用之不竭的题材,与成熟的运作体系结合后,成为对外政治宣传的工具,时刻提醒人们回忆起硝烟弥漫带来的洗礼。

“A true story”在《血战钢锯岭》片头,当这行醒目的字打出时,它又预示着什么?一种期待,还是一种体验?创意稀缺的年代,基于原型制作的电影一抓一大把,要做到出类拔萃并非易事。直至片尾插入的采访片段,让人们得以近距离瞥见导演的身影,品读他独树一帜的创作目的。

作为一部同使人血脉贲张的战争片,它的另类并非简单的“真实”二字所能概括,更在于其间珍贵的情感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战争中人的价值与作用,从而激发出自身对历史进度的理解。

这个隐藏在镜像背后的问号便是:一个内心虔诚的基督徒,他眼中的地狱景象会是什么样?他的心境会在这场战斗中发生怎样的扭转?

战争片一向以战场厮杀为重头戏,在杀戮氛围的营造上,本片丝毫不遗余力:以团团白雾为视觉掩体,融合紧凑大胆的视觉设计,将双方角力束缚在一定区域内,反复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产生深陷迷宫般进退维艰的不适感。群鼠啃噬的尸体、血肉模糊的身躯,这些随机组合的画面更大幅度加重了大脑皮层的生理反应。火海与浓烟的交互映衬下,汩汩流淌的鲜血托着声嘶力竭的吼叫,犹如一首为牺牲者鸣奏的悲怆挽歌,尺度震慑人心。

在侧重刻画双方兵戎相见的同时,罕见的是,影片花了近一半的篇幅讲述主人公踏上战场前的经历:与恋人的依依惜别,在军营饱受欺侮,等待军事审判的身心煎熬……这一冒险的举动看似喧宾夺主,却设置得理性而巧妙。正是在众人的非议、轻蔑乃至仇视中,道斯经受住了由内至外的苦修和拷问,仿佛复活前夕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置之死地而后生。对生命的原则性尊重,也令他后来坚守信仰的动机变得极具说服力。

面对德斯蒙德这样一个起初不受欢迎的“局外者”,容易让人想到《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翻译厄本,因一时暴露的怯懦将队友致于死地,只因他是一个正常人,缺少直面死亡的勇气,也无法战胜自己与来俱来的弱点。医疗兵出身的道斯,虽同样扛不了枪,却已在参军前做好了充分的内心动员。如果有人怀疑说,依赖宗教的力量等同于消极避世,那么身为虔诚信徒所展示出的,便是一个信仰基督、心怀感恩的人,怎会容许别人为了保家卫国在前线浴血奋战时,自己却在后方熟视无睹呢?

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蜘蛛侠,到被嘲笑成玉米杆,却让人心生敬畏的医疗兵,安德鲁·加菲尔德逐渐撇开昔日稚嫩的影子,绽放出让人信服的成熟演技。他那双清湛如水的眼眸,时而流动着年少的青涩与怅惘,时而迸射出钢刀般的坚毅光芒,这股力量足以冲破任何封锁,穿透信仰干涸的时代里兀自耸立的屏障。

雨果维文饰演的父亲,作为一战中的幸存老兵,终日沉浸在与战友阴阳相隔的悲恸中。战后留下的创痛折磨,被他通过酗酒、家暴等方式宣泄出来。正如本人所说,他们那一代参军的人是忠于法律,追随国家荣誉感的号召。悲哀的是,父辈们外表坚固的精神支柱,一旦处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会转眼轰然倒塌。与之相对,看似虚无、没有根基的信仰,却在战争中成为人们最有力的武器。

军事法庭上,德斯蒙德为自己辩护时说的一番话让人尤为动容:

“这个国家正在分裂和瓦解,我只是想尽己所能把它重新拼凑起来,这样做难道有错吗?”

人们从无助中寻求希望,通过各式各样的高科技手段武装自己,实现成功防卫。但最终使我们成为完整的自己的,远非那些外在的依附,而是回归内心的定位与找寻。现实往往唆使我们放弃主张,投向多数人的阵营,好比战士们对步枪、手榴弹和“多杀一个人”燃起的热情。而德斯蒙德却始终秉持着救死扶伤的信念,从黑暗中刨出光亮。当表层的人道救援观念遭受挫伤和动摇,他埋头聆听神的指引,用纯粹下意识的行动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与升华。信仰就是这样,它看不见,摸不着,更无法描述,但你知道它就在你皮肤底下看不见的地方稳健跳动着,像一团火,炽热不休。

高潮部分一反类型片常规的轰炸套路,手无寸铁的主人公穿梭在枪林弹雨间,不断向上天发出祈求:“让我再多救一个。”那一刻,深受触动的人们才从中意识到,一个人在战争中所要超越的不仅是生死,更是狭隘的世俗眼光;要赢得的不仅是战争,更是对心灵危机的拯救。第二次攻占钢锯岭前,队长让道斯用他的圣经为众人做祷告,信仰得以成为比肩所有火力装备的制胜保障。

如果说华莱士是率领苏格兰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中世纪摩西,那么让整支军队看见光明与希望的德斯蒙德,无疑是二战时鼓舞众人的沙场摩西。太多人争着想去打赢这场无人取胜的战争,他却在尸横遍野的壕沟中匍匐前进,拉起峭壁之上奇迹的生命线。影片末尾,遗失在战场上的《圣经》和日本人切腹的仪式性画面交互剪辑,武士道精神与西方信仰的交汇,化作钢锯岭上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线,也为其血肉丰盈的肌理注入了更多深远意味。

当躺在担架上的道斯将那本《圣经》护在胸口,被绳子送回地面时,柔和的光晕与微伸的手臂再度组成一幅构图完美的宗教画。吉布森用慢慢滑过的仰角,细致描摹出沐浴圣光的布道者形象。至于主角本人,除了他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外,正是那些从动摇到坚定,从脆弱到顽强,平淡中的挣扎与奉献,留给后世无比崇高的.精神遗产。

感谢道斯,感谢战场上这些与黑暗同行的荷光者,让我们看到一场以杀人为出发点的战争竟能以这般充满希望的方式存在。

2016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二:

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多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面临战争 很多人选择改变自己原来的信仰 但多斯没有改变 他拒绝拿枪 拒绝在战场上杀人 因此违背了长官的命令 站在军事法庭上面对审判的时候 他仍然坚持为自己做无罪辩护 因为他始终相信 在战场上不杀人只救人一样可以为国效力

所有的人都觉得多斯是一个懦夫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不靠枪光救人能赢得了战争 但是所有人看到这个傻子拼命救自己的战友 他们被战争击溃的雄心又回来了 是多斯的信仰感染了他们 当初他们认为能赢得战争的信仰也跟着回来了 于是决定再一次攻下钢锯岭 于是有了胜利

战友们撤退的时候 他站在悬崖边 听到了战友的呼救 他选择了留下 当他最后留在那里的时候 他不停地对自己说

"make it one more"(再救一个)的时候 我多希望他不要再救了 赶紧离开那里 可是他靠自己的信仰救了75个人

或许影片还是有点老套的主角光环的元素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善有善报的结果 为什么不呢

战争的残酷是让我们喊出世界和平的初衷 没有经历过战争 你根本不懂得和平的珍贵 而那段历史会慢慢被遗忘吧

也许人真是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吧 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战士们浴血奋战为我们搏来的 这句话人人都会说 可不是人人都能理解

被视为"暴力狂热分子"的梅尔-吉布森 从未在他的作品中 对野蛮杀戮有过丝毫的美化与修饰《血战钢锯岭》中 血肉模糊的惨烈场面也同样比比皆是

战争的过程看得我非常的紧张 全片的高潮让每个人都震撼的 令我忍不住想 在真实的二战战场上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士兵 他们的内心是多强大 强大到就算敌人再可怕也还是要坚决一次两次七八次地去战斗

一个准备上战场的士兵问一个从战场生还的士兵“现在前线怎么样了” “他们是野兽 是浑身散发着恶臭的野兽 他们就这样冲上来 他们不怕 他们就是想死”这场战役 美国士兵死伤惨重 难敌日军的疯狂进攻

影片也体现出尊重日军:假意投降其实是最后一搏 战败的日军统帅选择了切腹自尽 一个美国士兵的倒下也是一个日本士兵的死去 多斯救了一个日本士兵……

我总是习惯影片结束的时候 等大家都陆续散场 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演职员表 最后离开……

因为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对一部好电影最大的尊重除了花钱去电影院看 还有就是看到最后 因为幕后人员才是一部好电影的缔造者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好多人都说 哭的稀里哗啦的 我突然发现我竟然没怎么哭 按照往常 感性的神经早就被撩拨了 我想也许是那种震撼和带来的思考早就不在泪水里了 而是在热泪盈眶的双眸里 在被深深震慑的心里

这么好的电影 票价还这么便宜 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但是不后悔 有思考就好 而且男主可爱女主美 女主有点像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斯嘉丽两者神韵的结合

其实我这也不算影评 就是观后感 平时看电影总是会去视奸大神们的影评 然后选出我有共鸣的地方写一写 而这部影片 我是被安利去的 上面这些话也是在没看过正经影评的情况下写的 很宝贵的第一次

很推荐你们去看 这些话虽然是写出来和你们分享的 但更多的是我想告诉我自己的

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和坚持

也许不是来自于圣经 而是来自于你的追求和内心

电影《血战钢锯岭》经典台词

1.I was dreaming about being a doctor,but…

I did't get much school.

我曾经梦想成为一个医生,不过······

我没怎么上过学。

2.I can't stay here while all of them go fight for me.

当所有人都在为我战斗的时候我不能留在这。

3.Do you figure the war is going to fit in with your ideas?

While everydody eles is taking life,I'm gonna be saving it.

That's gonna be my way to serve.

你以为战争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别人都在杀人,我在救人。

这才是我为国参军的目的。

4.You know quite a bit killing does occur in war.

Private Doss does not believe in viollence.

你知道战场上杀人是再正常不过的。

二等兵道斯不崇尚武力。

5.I don't think this is a question of religion.

I think this is cowardice.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信仰为题。

你就个懦夫。

6.I don't know how I'm gonna live with myself if Idon't stay true with what I believe.

如果我不坚持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7.With the world so set on tearing itself apart

it doesn't seem like such a bad thing to me to want to put a little bit of it back together.

当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我只想一点一点把他拼凑回来,这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8.他们为我而战,我不可以坐视不理

9.如果我不坚守信念,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自己

10.上帝说,要拒绝杀戮

11.当世界上你所珍惜的一切正在饱受摧残,你该怎么做?

12.我会为了我战友付出我的生命

13.靠牺牲是赢不了战争的

14.你知道的,在战争中,杀戮是很普遍的

15.主啊,求求你,帮我多救一个

16.道斯不相信暴力,别期望他会在战场上救你一命

17.这个世界四分五裂……想为重新凝聚世界出一份力,我觉得这不是件坏事

18.我梦想成为一个医生,不过没有受过很多的教育

19.其他人上阵杀敌,而我就解救生命

20.我爱上你,因为你与众不同

21.不发觉这战争正符合你的理念吗?

22.不发觉这是个宗教的考虑,你根本就是个懦夫

23.你是个拒服兵役者,却跑来参军

拓展阅读

剧情简介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主人公军医戴斯蒙德·道斯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他成为一名军医,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医戴斯蒙德·道斯在冲绳战役中曾救下75名战士,这让他成为一个传奇。在一次彻夜战中,医戴斯蒙德·道斯因一枚手榴弹炸伤,在拯救伤员时也被一名狙击手击中。

角色介绍

戴斯蒙德·道斯

演员 安德鲁·加菲尔德

虔诚的基督徒、军医,体格瘦弱,性格内敛的男孩。他坚决拒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却因此在军营遭到中遭到众人的排挤,但最终他说服了军队让他可以不携带武器,并被招入美军第77步兵师医疗部。在冲绳战役中,戴斯蒙德不断冒险把伤员从战场上拖回进行治疗,最后拯救了75条人命。

霍威尔中士

演员 文斯·沃恩

戴斯蒙德在军队的上司之一,在军队中负责新兵的训练。认为拒绝持枪的戴斯蒙德是懦夫,刚开始总是欺负戴斯蒙德,试图拿军事法庭的规定逼迫戴斯蒙德拿起武器。最后,在战场被戴斯蒙德救回一命。

葛洛佛队长

演员 萨姆·沃辛顿

葛洛佛队长是戴斯蒙德在军队的上司之一,认为拒绝持枪的戴斯蒙德是懦夫,试图拿军事法庭的规定要求戴斯蒙德必须要随身携带武器。

汤姆·道斯

演员 雨果·维文

戴斯蒙德的父亲,是在法国服兵役时曾经受伤的一战退伍老兵,因为好友在战场的牺牲,走不出悲伤的阴影,长期酗酒并且实施家庭暴力。在自己的儿子参军入伍之后,努力尝试获得戴斯蒙德的谅解。

多萝西·舒特

演员 泰莉莎·帕尔墨

多萝西·舒特是一名美丽善良的护士,她对戴斯蒙德一见钟情,与戴斯蒙德坠入爱河而成为戴斯蒙德的爱人、妻子。

影评:一部残酷的战争片,却诠释了最高级的爱

作者:末那大叔

有人说《血战钢锯岭》明明是一部男人必看的战争片,但它却征服了女人。

因为一部残酷的战争片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爱。

父亲对儿子的爱,妻子对丈夫的爱,战士对祖国的爱,信仰带来对人类的大爱......

伟大的东西,可以跨越国界,超出性别,直抵你内心,让你在彷徨时心中亮起一束光。

故事是这样:

在一万名战士中,有9999名选择持枪奋勇杀敌,唯独有一个人说,我不能碰枪,因为不杀人是我的信仰。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公司所有人都在为一个项目加班加点拼搏时,有一个人说,我不能加班,因为不加班是我的信仰。

你一定会感觉这是对你努力付出的极大侮辱。

战争年代这样人的存在更是军队的毒瘤,每个人的眼中钉。

所以他的战友当众羞辱他是个懦夫,长官会在训练时怒斥他,让所有人都孤立他,战友在半夜集体将他蒙头毒打,整个军队状告他拒服兵役,因为他站在了99%的人的对立面。

而这个人正是美军在二战时期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之一,他不开一枪,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了冲绳战役中七十五名受伤士兵的生命,他的名字叫德斯蒙德多斯。

他说,“世界正在分崩离析,我只想把它一点点拼凑回来。”

当一个人被孤立时,往往有两个选择,妥协或者挣扎。

而在战场没有选择,必须妥协,必须服从军令,这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级别指令。如果不持枪上战场,就要在别人打仗时进军事监狱,甚至死亡。

但如果当年换作是一个妥协了的多斯,就不会有今天的故事。

这是影片第一个伟大的地方。他冒着被指控拒服兵役监禁的风险,选择捍卫自己的信仰。

而真正让多斯全身而退的是他那个酗酒家暴却又怀有勋章满身的父亲。

没错,多斯是个军二代,他的父亲参加了美军一战时的著名战役。

作为士兵,他失去了所有的战友,亲眼见证战友是如何被敌人击破胸膛牺牲的。

作为父亲,他看到大儿子参军时眼含热泪,自知凶多吉少,他不想再失去最后家中仅剩的小儿子。

这是父亲的本能。

但为了帮助儿子捍卫信仰,完成上前线的梦想,他找到当年一战时的队长,写了一封特赦信,获准多斯有不持枪作为医疗兵上战场的权利。

这是影片第二个伟大的地方,他深入到一个士兵的家庭背景,把一个军人父亲面对儿子上前线时的那种剧痛挣扎却又舍子为国的坚定信念刻画了出来。

父子见面的最后一场戏中,一面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凝望,一面是一战老兵对二战新兵坚定的传承。

在和平年代人们无法理解那份沉重的告别,却应该致敬这份伟大的爱。

多斯第一次直接感受到战争残酷,是在医院门口眺望未婚妻多萝西时,从医院里走出了一个战争归来却面目全非的伤员,在生龙活虎的年纪,眼神里写着的却是生无可恋。

当美军部队登陆冲绳岛,他看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上一个在这里冲锋的连队已经被打的七零八落,他们六次出击,六次被日军击溃。

你能感受到,每个人内心的那种恐惧,他们根本不确定自己能不能保命,更没想过是否能够救人。

只有多斯明白,如果一万人里有9999个人都是拿枪杀敌的战士,那么他是唯一那个不开一枪,拯救战友的摆渡人。

战场远比想象的残酷,日军的顽抗让美军死伤连连,他们躲藏在地道里,躲藏在碉堡里,化妆死尸用人肉炮弹阻击美军。

多斯和战友们上百人的部队冲上钢锯岭,撤回的却只剩下三十二位战士。

上尉格拉夫绝望的留下了两个士兵守在悬崖下,等待奇迹。

作为那个不愿意离去的二等兵,多斯孤身一人重新杀回了战场,他仿佛接受到了上帝的旨意一样,将受伤的战友一个个从废墟中挣脱。

如何看待战争残酷和医疗资源缺乏,有一个细节。

一个老医疗兵劝多斯,“给他打一针吗啡就赶紧撤吧,他活不过今天”

这不正是现实最残酷的地方吗,不是我不想救你,而是我无能为力。

而多斯对每个正在挣扎的战士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别怕,我会带你回家。”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七十五个。每救一个,他都会对上帝说“让我再救一个吧”。

他用训练时被中士嘲笑的绳索打结方式,将七十五个伤员一一送下钢锯岭。

影片最动人的一幕出现了

多斯用最后一丝力气,将自己和战友史密提绑在一起滑下钢锯岭。

日军追到了悬崖边,此刻的悬崖下聚集了多斯的所有战友,里面有在宿舍中将他毒打的舍友,有把他孤立的豪厄尔中士,有想将他永远除名的格拉夫上尉,而他们都一一被多斯救下。

曾经那些与多斯不共戴天,鄙视他的人们,此刻比谁都清楚多斯的信念有多么坚不可摧。

他们举起枪朝日军开火,就像是在对多斯行集体注目礼,战士们用近乎呆滞的眼神望着这个看似是“懦夫”的英雄。

上尉对他说“我一生中从未对一个人有过如此之深的误解,希望有一天你可以原谅我”

“我们明天还要再上阵,而没有你,他们不愿意再上去”

这是影片第三个伟大之处,突出英雄的伟大,不靠扭曲事实,丑化敌人,而是用最残酷的镜头和最真实的反差。

多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信物,就是妻子多萝西送给他的那本圣经。

影片中从多斯踏上列车到最后被担架抬下战场,最后一个镜头手里抱着的都是那本圣经。

里面有妻子的照片,神的旨意和家的归期。

女人爱上一部男人的电影,一定爱上里面的柔软细腻。

这就是为什么影片中,爱情和家庭比战争画面出场顺序都要靠前。

在很多时候,家,爱,信仰是一体的。

看完钢锯岭,很多人在流泪,因为可以在这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信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德斯蒙德多斯。

但信仰在生活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像是让人唾弃和不屑的毒药。

越是伟大的东西,在现实中越是遭到人们的刻意雪藏。

就像电影中文预告片中开头的那场对话那样:

上尉格拉夫接到上级电话,“为什么还不发起进攻?”

“我们在等待。”

“等待什么?”

“等待多斯为我们祈祷。”

什么是信仰?

就是你内心无比相信,但在外人面前却不敢坚持的东西。

它时而坚不可摧,时而弹指可破。

我们都期待信仰可以出现在特定的时刻发光,却发现早已失去了捍卫它的能力而随波逐流。

直到有人做出榜样,让你再次相信它可以发光。

距离《勇敢的心》上映已21年之久,曾经的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梅尔吉布森被封杀十年后,带着这部坚不可摧的信仰《血战钢锯岭》重新杀了回来。

所以要感谢这部电影,因为它不是杜撰,而是一个发生在二战的真实故事。

它给了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