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含道的成语和名言 正文

含道的成语和名言

时间:2025-04-30 10:46:28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尊师重道,汉语成语,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出自范晔《后汉书·孔僖传》。下面是关于尊师重道名言,请参考!

尊师重道的名言

1、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5、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7、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8、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9、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10、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11、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4、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5、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16、疾学在于尊师。

1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9、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

20、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21、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22、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

2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2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25、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7、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28、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

2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30、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3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32、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3、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4、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35、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3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7、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38、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39、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40、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王卓《今世说》

41、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4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4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4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5、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46、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47、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48、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49、若要好,问三老。

5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5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52、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53、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5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55、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56、古之学者必有师。

57、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58、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59、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60、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6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

6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63、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64、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66、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6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68、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69、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70、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1、圣人无常师。韩愈

72、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1 【显而易见】:形容做的事情或说的话非常的有道理,非常的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事实的真相。

2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3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形容思想。形容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4 【通元识微】: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5 【颠扑不磨】: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6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7 【攧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8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形容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9 【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10 【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11 【析精剖微】:形容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12 【言之成理】:之:代词,形容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13 【怡然理顺】:怡然:快乐的样子。使人心悦又能把道理阐述得很清楚。

14 【名正理顺】:形容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15 【一理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6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形容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17 【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

18 【词强理直】:言词有力,道理正当充分。

19 【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20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形容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21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形容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形容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2 【一贯万机】:贯:贯穿。把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

23 【孕大含深】: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24 【盗亦有道】: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25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形容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形容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26 【通幽洞微】:通晓、洞察细微而幽深的道理。

27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28 【入理切情】:形容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29 【贯穿融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同“贯通融会”。

30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31 【毋庸置议】: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不需要讨论。形容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32 【神会心融】: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33 【彰明昭着】:犹彰明较着。形容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34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35 【理正词直】: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36 【言之有理】:说的话有道理。

37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形容经书的要义,后形容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38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形容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39 【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40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41 【阐幽明微】: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42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43 【不言而谕】:谕:旧时形容上对下的文告、形容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44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45 【辞顺理正】: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

46 【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47 【贯通融会】: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48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49 【冰释理顺】:释:消化;顺:通顺。冰层消融,理路通顺。比喻疑问都解开了,道理也讲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