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国的名言【1】
1、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2、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3、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4、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5、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6、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7、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9、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10、味苦的东西,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11、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12、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13、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14、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5、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16、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17、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18、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19、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20、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21、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2、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23、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24、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2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26、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27、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8、对小孩子来说,范例之重要超乎批评。
关于家国的名言【2】
1.以为,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
2.临患不忘国,忠也。——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4.苟利国,不求富贵。——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烈士之爱国也如。——葛洪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9.王师北定中原日,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关于家国的名言【3】
一: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富兰克林
二:舒适,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标榜。
三:一家有一家风骨。——费经虞
四: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
五: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三国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家的名言
六:每个人的家对他自我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
七: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八:每个人的家对他自我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E?
九: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张履祥
十:治家忌宽,而尤忌严;居家忌奢,而尤忌啬。――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十一:晚回家五分钟比永远回不了家好。
十二: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海涅
十三:家庭是礼貌的核心。――杜兰特
十四:汉?韩婴《韩诗外传》。治:此指雕琢。犹:如同。这两句大意是:纵使家里有价值千金的璞玉.不会雕琢。也仍然是贫穷的。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美玉藏在石中,不经雕琢,就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来,因而说~。这两句与咱们此刻常说的“拿着金碗讨饭”意思相近,可供引用说明:即使有丰富的原材料,没有先进的加工工业,也变不成产品,虽具备某种优势,但不善于利用一些条件发挥出这种优势来,就等于不具备这种优势。
十五:家有水义之财,测伤本。――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战国策》
十六:家赀愈巨,忧虑愈多。――古希腊政治家哲学家佩里安德
十七: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萧伯纳
十八: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唐代文学家耿?家名言
十九: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清朝学士胡达源家的名言
二十:家是姑娘的监狱,女生的教养院。——萧伯纳
二十一: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
二十二: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法国作家莫罗阿家名言
二十三: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周希陶
二十四:家私不论尊卑。――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二十五: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
二十六: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二十七: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三毛
二十八: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陆九渊
二十九: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兄弟姐妹。――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家的名言
三十: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法夸尔
三十一: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三十二: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米南德
三十三: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戴圣
三十四: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英国作家珍妮?奥斯丁
三十五: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吕近溪
三十六:一个人的杯具,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杯具,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台湾作家柏杨家的名言
三十七: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孟德斯鸠
三十八: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耿湋
三十九: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
四十: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福莱
四十一: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美国作家爱默生
四十二: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晚清官员郭嵩焘《郭嵩焘
四十三: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美国生物化学家穆尔家名言
四十四: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四十五:家座无聊,亦念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衿。——山阴金先生
四十六: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愉悦。——居里夫人
四十七:保护咱们的家园,让地球充满绿色。
四十八: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
四十九: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五十: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我的家。——狄更斯
五十一:治家之道,与其失之于宽,不如宁过于严。——《古今图书集成》
五十二: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
五十三:家庭是礼貌的核心。——杜兰特
五十四: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
五十五: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罗伯特
五十六: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英国作家罗伯特
五十七: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莫罗阿
五十八: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郭嵩焘
五十九:家有悍妇良友不至,国有妒臣贤士不留。——刘基
六十:家赀愈巨,忧虑愈多。——佩里安德
六十一:家居的愉悦,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英国作家塞?约翰生
六十二:治家之道,与其失之于宽,不如宁过于严。――《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
六十三: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美国作家法夸尔
六十四:家私不论尊卑。——冯梦龙
六十五: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
六十六:家有水义之财,测伤本。——刘向
六十七: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珍妮·奥斯丁
六十八: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六十九: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胡达源
1、 天下为公。(孙中山)
2、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3、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4、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1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释: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
3.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
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
1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引自《进学解》
1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引自《训学斋规》
13.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14.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15.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1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17.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1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20.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21.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2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2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
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25.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论语。子罕》
26.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27.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2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2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引自《岳阳楼记》
30.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子甲申二月九日》
3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
3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3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清代政治家)
3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
3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
3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37.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38.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39.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4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41.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4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孔丘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4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44.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4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4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5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番传》
55.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6.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