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教育论坛经典名言 正文

教育论坛经典名言

时间:2025-04-29 05:00:42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以下是由名言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经典名言,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名言网。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有位名人曾说过: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好教师。

布鲁纳指出:油画教育过程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本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愈高就愈是如此。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一位教育家所说: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头一颗火星保护在对课堂讲解材料。对被分析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

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宋学者欧阳修曾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基斯德说得好: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马卡连科认为: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孟子讲: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也。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多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国防。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某某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革命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周恩来: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以上是由名言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经典名言,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名言网。

NO.1 “所有颠覆性模式都是从微创新开始的”

2010年,在黑马成长营第一期的课堂上,周鸿祎提出了“微创新”概念。他表示: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通过快速地、持续地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就叫“微创新”。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路做,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平台就接受你的产品。

NO.2 “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

2011年11月,周鸿祎在一次论坛上表示,颠覆式创新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是一步一步通过“微创新”,不断地蚕食领先者的市场,最后等到不可逆转的时候,才能是颠覆。它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一个信号,但你却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所以,一定不能以一种藐视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它可能满身缺点,但颠覆你的东西,不需要做成十项全能。它只要在一点上追求极致,远远超过你,这就足够了。

NO.3 “商业模式并不是赚钱模式”

早在2012年,周鸿祎就曾向媒体阐述了这一理念。他指出,商业模式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怎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所以,在互联网里,创业者一定要参透“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的道理。

NO.4 “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2013年,周鸿祎多次向媒体披露“如何做出好的产品”的个人心得。他称,开发产品的时候,技术人员想的是我要用这样的技术去教育用户,让用户感觉我的产品怎样牛,技术怎样高。但用户选择产品的时候,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用,到底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能方便、快速地解决问题的产品,那就是一流的产品了。

NO.5 “‘卖点’观念过时,产品拼的是体验”

2013年7月31日,周鸿祎在他的微信公众账号“老周开讲”第一期中分享了他的企业战略规划。他认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无论如何宏大,最终都要落地,都要打开市场,而打开市场,最重要打动用户的心。他强调,用户体验将成为产品致胜的关键,而超出预期的体验,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体验需要追求极致,体验的基础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再漂亮,想法再精妙,都无法和用户产生共鸣。

NO.6 “免费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2014年,在乌镇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提出:“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是一种颠覆性力量。”他表示,传统经济的本质,就是低买高卖,但互联网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能给亿万用户提供非常好的产品免费用,最后还能因此获得巨额的财富。免费的本质是对商业模式的颠覆。360不靠卖杀毒软件挣钱,而是通过免费杀毒得到海量的用户基数,并因向海量用户推荐使用360浏览器,通过导航、搜集、网页游戏等业务获得了丰厚利润。这就是免费带来的颠覆性的力量。

NO.7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

周鸿祎认为,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既然是一种服务,软件和网站都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个窗口,通过它们把你的服务传递给用户。今天的互联网产品,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都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拿到市场上做实验;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并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

NO.8 “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对手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

周鸿祎称,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360免费杀毒软件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杀毒软件厂商十多年来的靠收费营收的游戏规则。推出三个月后,便成功掀翻瑞星市场份额达到第一,半年之后用户量超过1亿。在互联网面前,传统杀毒厂商都成了不幸的“火鸡”。

NO.9 “这个时代娘炮太多,年轻人需要无畏精神”

2016年6月13日,360手机推出全新品牌Slogan——“安全·无畏”。周鸿祎对这一口号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希望用360手机传递一种无畏精神,因为这个时代,娘炮太多,胆小鬼太多,如果真的想看看世界,年轻人需要一点无畏的精神。他说,当我们年轻人都不再是有包袱,不再是生活的奴隶,不再是当一个房奴和卡奴,能够敢于追求梦想,不怕嘲笑,不怕非议,以真正无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去创造和创新,这个国家才会变得更加无畏,我们的未来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1.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4.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5.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6.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

7.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斯宾塞(英)

8.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

9.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

10.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11.“真正的艺术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 能够使尽可能多的人接近真正艺术的人,是造福于人类的人。”——柯达伊(匈牙利)

12.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13.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14.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15.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

16.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7.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18.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19.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郭沫若

20.“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美国教育家 杜威(1859-1952):《民主主义与教育》

2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销——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22.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23.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24.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 ——中国 邹韬奋《工程师的幻想》

25.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26.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27.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8.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29.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魏书生文选?第一卷》

30.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1.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教育漫话》

32.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狄更斯

33.“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34.北宋学者欧阳修曾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35.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36.“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教育。” ——《陶行知全集》

37.“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

38.“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9.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

4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41.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42.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43.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4.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清人唐彪

45.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马卡连科

46.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教育家

47.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48.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爱因斯坦

49.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

50.“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