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胄,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2、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3、临近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它们不肯轻意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现。
4、在我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大口玻璃瓶装满泥土,为母甲虫做成人工的地穴,并留下一个小孔以便观察它的动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项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见。
5、目前虽然母甲虫对家族漠不关心,但我们都不能因此而忘记它四个月来辛辛苦苦的看护,除掉蜜蜂、黄蜂、蚂蚁等外来的干涉和侵犯。
6、一会儿,它就要吃了。没有人教它,它也会做,像它的前辈一样,去做一个食物的球,也去掘一个储藏所,储藏食物,一点不用学习,它就完全会从事它的工作。
7、你有一处建在房子里面的小池塘吗?在那个小池塘里,你可以随时观察水中生物生活的每一个片断。
8、普通的蝉喜欢把卵产在干的细枝上,它选择最小的枝,粗细大都在枯草与铅笔之间。这些小枝干,垂下的很少,常常向上翘起,并且差不多已经枯死了。
9、当然,我也曾做过这种试验,将干硬壳放在一个盒子里,保持其干燥,或早或迟,听见盒子里有一种尖锐的摩擦声,这是囚徒用它们头上和前足的耙在那里刮墙壁,过了两三天,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
10、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
11、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12、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13、当我考察它们的储藏室时,我是用手斧来"开掘"的。这个开掘用在这里很生动。
14、这些时候,它是在地底下梨形的巢穴里居住着的。它很渴望冲开硬壳的甲巢,跑到日光里来。但它能否成功,是要依靠环境而定的。
15、自此它们各自开始管理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利益了。它们彼此之间也就不相互照应了。
16、梨紧贴着地板的部分,已经敷上了细沙。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一样,这表明它还没有把梨子细细的滚过,不过是塑成形状罢了。
17、很少有昆虫能比这个小动物更美丽,翼盘在中央,像折叠的宽阔领带,前臂位于头部之下。
18、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19、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只有自认倒霉。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20、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西扔掉。
21、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22、不久,又有一种突然的改变发生了。从前牺牲一切的母亲,现在对于家族的利益,已不再那么关心了。
23、半透明的黄色如蜜的色彩,看来真如琥珀雕成的一般。
24、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这个已经我证明不是如此。关于甲虫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25、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26、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
27、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昆虫记主要内容
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创作背景
1823年的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十五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八十六岁。
作品影响
《昆虫记》一版再版,先后曾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该作全译本推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和昆虫学家的重视。中国昆虫学会组织昆虫学专家核定译本的昆虫名称,校正译文中的常识性错误,并对因科学发展而成为错误的理论和观点加注说明。(沈阳日报)
法布尔的《昆虫记》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法布尔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1911年,法布尔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法布尔的作品。
《松树金龟子》(谭常轲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99年版,原文有删改)被入选苏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书第4单元16课。另外,法布尔所写的《蟋蟀的住宅》被选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7课和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26课。
《昆虫记》被选为中国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作品鉴赏
巴金:《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周作人:“羡慕有这样的好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
鲁迅先生:“这也是一种现在的通病。现在中国屡经介绍的法国昆虫学大家法布尔,也颇有这倾向。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倘无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样精到的观察,因为观察的基础,也还是解剖学;农学家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有些严正的科学者,对于法布尔颇有微词,实也并非无故。但倘若对这两点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不过在社会上,大概总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既是名人,也就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昆虫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进化论的质疑,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后,进化论在欧洲广为传播,然而,法布尔却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这正是科学界对《昆虫记》提出批评的主要原因。当时的流行理论以自然选择、遗传、生存竞争为依据,认为本能是一种既得的习惯,它在某种对动物有利的偶然行为激发下表现出来。法布尔在40年的昆虫学研究生涯中所观察到的事实表明:昆虫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过去怎样,将来也是怎样。由于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事实,与理论不相符合,因此,整部《昆虫记》贯穿了对进化论的质疑。达尔文评法布尔:“我觉得在欧洲,没有任何人比我更钦佩您所从事的研究事业。”并援引法布尔的论证来支持进化论。(东营日报摘)
创作背景
1823年12月,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常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86岁。
主要内容
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作品影响
《昆虫记》一版再版,先后曾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该作全译本推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和昆虫学家的重视。中国昆虫学会组织昆虫学专家核定译本的昆虫名称,校正译文中的常识性错误,并对因科学发展而成为错误的理论和观点加注说明。
法布尔的《昆虫记》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法布尔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1911年,法布尔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法布尔的作品。
《松树金龟子》(谭常轲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99年版,原文有删改)被入选苏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书第4单元16课。另外,法布尔所写的《蟋蟀的住宅》被选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7课和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第26课。
《昆虫记》被选为中国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鉴赏作品
巴金:《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周作人:“羡慕有这样的好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
鲁迅先生:“这也是一种现在的通病。现在中国屡经介绍的法国昆虫学大家法布尔(Fabre),也颇有这倾向。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倘无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样精到的观察,因为观察的基础,也还是解剖学;农学家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有些严正的科学者,对于法布尔颇有微词,实也并非无故。但倘若对这两点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不过在社会上,大概总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既是名人,也就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昆虫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进化论的质疑,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后,进化论在欧洲广为传播,然而,法布尔却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这正是科学界对《昆虫记》提出批评的主要原因。当时的流行理论以自然选择、遗传、生存竞争为依据,认为本能是一种既得的习惯,它在某种对动物有利的偶然行为激发下表现出来。
法布尔在40年的昆虫学研究生涯中所观察到的事实表明:昆虫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过去怎样,将来也是怎样。由于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事实,与理论不相符合,因此,整部《昆虫记》贯穿了对进化论的质疑。达尔文评法布尔:“我觉得在欧洲,没有任何人比我更钦佩您所从事的研究事业。”并援引法布尔的论证来支持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