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四、关键句子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
五、文意理解
1.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②使用大量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③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示例,《鱼我所欲也》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得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2.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性吗?为什么?
有必要,孟子的“义”告诉我们要有舍己为人等值得学习的精神。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义举。
六、文章中心概括
文章通过生与义的对比,以路人宁死不食不义之食与面对物质诱惑而丧失本性的人为例,劝勉人们要时刻保持本心,努力做到舍生取义。
名校模拟与名师预测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勿丧:不丢掉。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11、蹴():用脚踢。
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4、辩:通“辨”,辨别。
15、何加:有什么益处。
16、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
19、已:停止,放弃。
20、本心:本性,天良。
文后练习: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附加练习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案
1、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失其本心。
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
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唾弃,那活着还有什麽意思? ──王若飞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 ──张志薪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王若飞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 刘少琦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曹禺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郭沫若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
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赫尔岑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萨迪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 ──布莱克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麽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贝弗里奇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爱因斯坦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赫尔岑
真理不存在于丑化了的现实里。 ──乔治·桑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柏拉图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高尔基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布莱希特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帕斯捷尔纳克
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歌德
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列宁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爱因斯坦
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克罗齐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莱辛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的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 ──莱辛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雨果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拉美特利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爱尔维修
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 ──博克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列宁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 ──门捷列夫
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 ──约里奥·居里
我们探求真理,在一切事件中,获得真理是最高的快慰。 ──桑塔耶纳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达·芬奇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伽利略
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马克思
真理尽管苦涩,然而鲜明。 ──普托里尼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泰戈尔
一个训练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不在佐证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 ──贝弗里奇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列宁
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斯大林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 ──休谟
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 ──歌德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 ──贺拉斯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卢梭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变会变成错误。 ──列宁
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 ──艾普利亚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泰戈尔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歌德
过去的错误的学说不宜忘掉不谈,因为各种真理都要在和错误斗争之中,才能维持他们的生命。 ──克罗齐
节食比绝食更难。饮食适量需要头脑清醒,而滴水不进只需死硬的意志。 ──荪多·麦克纳波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伏契克
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莱辛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杰弗逊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拿破仑
朱光潜: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人生的前台与后台;行与思;苦干与静思。
钱穆说:“心生命必寄存于身生命,身生命必投人于心生命,亦如大生命必寄存于小生命,而小生命亦必投入此大生命。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中国人一条心的大生命。若不在此一大心中生活,此人便如没有其生命,只如禽兽众生般,有其狭小短暂之身生命而止。”——心生命与身生命的统一;精神生命与物质生命;为心,还是为身?
梁思成说: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共性与个性;统一与独特。
作家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目标迷失与不忘初心
高晓松说: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物质与精神心灵
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诗意生话
苏格拉底说:雅典这集市,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物质与精神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弯路与成功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卓别林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创新与打破常规
爱因斯坦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创新与猜想
普朗克说: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创新与反对权威;
司汤达说: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创新与不寻常
思想家爱默生说:“真正的船只,是造船的人。”——成功与自我
思想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与约束
霍丁?卡特说: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根基与理想;支撑之根与理想翅膀;自立之根与自由之翅。
诗人席慕蓉说: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忘记与铭记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谦卑与自信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责任与创新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刚与柔
鲁迅说: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个性与特色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在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砥砺与成功
鲁迅说:从来如此,便对吗?——质疑与创新
鲁迅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积累与成功
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自己与他人
鲁迅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而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还有人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与思考
鲁迅说: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博学与专一
鲁迅说: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前进与淘汰
鲁迅说:“单是《红楼梦》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心态不同,角度不同
作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认识这个矛盾的时代; 心态与时代
作家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与发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处与短处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得与失
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车尔尼雪夫斯基)—光明与阴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失败与成功 自然规律
历史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尼雪夫斯基〉——困境与平坦
枫林新叶催陈叶,雏凤清于老风声。(李商隐)——陈与新 继承与发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苦难与成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与贫贱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小中见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明与暗 谏言与纳谏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骄傲与落后
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毁林填海——眼前与长远
伽达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实践与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