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2、应做的功课已完,且有余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无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3、我确实不能像著作家那样引经据典,我认为,在经验的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的老师的老师。他们趾高气扬,得意洋洋,而不用自己的劳动来争光,却拿别人的劳动给自己装点门面,甚至不许我凭自己的劳动来争光。他们瞧不起我这个发明者,而他们自己无所发明,只是吹嘘、背诵别人的著作,难道不该受到更大的谴责吗?——达·芬奇
4、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为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得,皆可勉而进矣。若只求之文字,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李侗
5、我读书很杂,专业书外,古今中外的非专业书也尽力翻翻,绝未"学富五车",但深觉对专业往往大有启发,相通之处,对做人处事也常有帮助。——徐中玉
6、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最好之书,当熟读深思,礼记心得。——曾国藩
7、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取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誊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式。对重要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泰牧
8、读书,首先要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自己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阅读专业书籍方面。每门科学都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要求门门都精通。"于书无所不读"是办不到的。读书时浮光掠影,门门都不专是不行的。——曹方
9、我认为,旧书看得越古越好,比如多看些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这对写文章是有好处的。就像你们做编辑记者的,要有好功底,就要多看些书。——冰。心
10、学习前人是读书,超越前人是创作。
11、在经验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老师的导师。——达·芬奇
12、没有掌握科学读书方法的人,他的读书特点是机械性,毫无艺术可言。而掌握了读书艺术的人,他捧起本书,便进入了一种艺术境界。——张元
13、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自己觉得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办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就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很多知识。——邓拓
14、一个人必须面向未来,要想着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日益加重的负担。——罗素
15、读书,人才更加象人。——严文井
16、真理与谬误是同一个来源,这是奇怪的但又是确实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粗暴地对待谬误,因为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就是在粗暴地对待真理。
17、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18、一滴水是透明的,然而,深厚的海洋却变成蓝色的了。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书籍是岂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美国)
21、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法]都德
22、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23、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美]约诺里斯
24、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
2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6、读书,确为人生一大乐事。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滋润干涸的心灵;它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造就高雅的品味。充满书香的人生旅途上,浮躁的心在书本中渐趋平静,贫乏的脑海因书籍而饱满,寂寞和孤独在书海中荡然无存,平凡的生活只因书香而美丽。
27、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
28、中国自己就可以成为科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中国自己就可以成为生产者,它有这种潜力和能力,中国不仅是一个知识消费者,它还是一个制造者。——阿尔文·托夫勒
29、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莫洛瓦
30、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
31、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32、一个人要善于读书,必须是一个发明家。
33、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佚名
34、小有疑处,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抄记,以时省阅,俟归日逐一会理,切不可含糊护短,耻于咨问,而终身受此黯暗以自欺也。
3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佚名
36、心动不如行动,要能说道做到,成功的阶梯是一步一步的,而不能一步登天,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李红
3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佚名
38、人每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39、有些人时常会沉迷于书香之中。他看书越多,与人交流的机会就越少,就会变得性格孤单,这样持续下去,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疾病。
40、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41、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42、意志在执着和向往中坚强,思想在挫折和坚定中跃进,人生在失败和反思中成长,精神在读书和品味中发光。世界读书日,把自己置身书的国度,让精神暖暖地发出灿烂的光芒。
43、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唐·李益《来从窦车骑行(自朔方行作)》
44、读书的真谛,就是通过读书使你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读出真理,读出自己,读出乐,读出趣,读出雅,读出妙,读出一个自己的世界。
45、对于读书,他有着极高的兴趣,非得韦编三绝,完全读懂,方肯罢休。
46、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47、不唯"潮"。要将读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不能沉迷于流行的东西。所有炒作的背后都有利益,或者为了推出某人,或者为了派系的利益。不要迷信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读书,还要读生活这本"大书"。生活会教给年轻人很多东西。潮流和时髦从来都是一种肤浅。——柯岩
4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作者:颜真卿
49、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作者:培根
50、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作者:朱熹
51、读书能够培养一个完人,谈话能够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52、读书是辛苦,读书是快乐,读书是希望。
53、书籍是朋友,虽不热情,却很忠实。
54、大海有珍珠,书海有真知。——作者:郑天皓
55、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 ——[美]梭罗
56、好书如密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57、常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名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常识,脑子就要枯竭。
58、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觉得是的蒙昧的人。 ——[法]卢梭
59、相信自我,磨砺自我,充分自我,展示自我,放飞自我。
60、是海的艰深,汹涌了新海文化的弘大;是山的豪放铸就了新海文化的高远。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比较,知道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2. 读背名人名言,养成搜集、运用名人名言的习惯。
3. 喜欢阅读成语故事,明白成语的意思。
4. 搜集
5.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感兴趣的故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一、温故知新
1. 读句子,比较。
2. 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3. 总结拓展练习。
二、语海拾贝
1. 读名言,重在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名言名句,不必讲解,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作解释。
2. 熟读成诵。
3. 交流自己积累的名言名句。
三、点击成语
1. 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 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 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四、综合性学习搜集对联·话说对联
1. 介绍对联。(上联与下联的字数相等,词语相对,内容相关,语言鲜明简练,声调优美和谐。)
2. 说说对联经常挂在哪些地方。
3. 对联有什么作用呢?
4. 把自己搜集的对联进行分类。(如:景色类节庆类)
5.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6. 挑选几副贴在教室里。
五、习作百花园
1. 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 引导学生选择习作素材,既可整理故事,又可自编故事。激励学生自己创编故事。
3.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习作计划。
4. 学生自主进行书面表达,鼓励创新。
5. 同学之间相互修改习作。
6. 自我修改完善。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丰富的内涵,唐朝的汪伦就用妙语与大诗人李白结下了深情。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自己读读《妙语结深情》这篇文章。
2. 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汪伦说的话,然后联系第2段的有关语句感受汪伦用语的巧妙。
3. 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背诵。
参考
☆语海拾贝中的人物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兰亨·克里曼斯。他的创作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生动,多采用民间口语。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作家。一生共写剧本五十多部、小说五部和其他著作多种。著名剧本有《华伦夫人的职业》、 《人与超人》、 《苹果车》等。
1、如果有一天互联网业不存在了,我也会将余生置于其中。——孙正义
2、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3、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4、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5、企业文化是狗肉(助强不助弱)。——郭梓林
6、斜坡球体定律: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就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员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为使海尔在斜坡(市场)上的位置保持不下滑,就需要强化内部基础管理这一止动力。——张瑞敏
7、爱因斯坦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8、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9、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10、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11、要有理想,但是不要理想化!——柳传志
12、诸葛亮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13、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马克思
14、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忱,无往而不利。——李嘉诚
15、创业前,很多困难你都不会把它认为是困难,当它突然成为你的困难时,很多人会承受不了压力,就放弃了,这样的人一定是不能成功。——史玉柱
16、领导不是某个人坐在马上指挥他的.部队,而是通过别人的成功来获得自己的成功。——杰克·韦尔奇
17、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18、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19、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马云
20、映雪夜读: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21、好的职业经理人能够调整自己血液里的创业成分和职业成分。——卫哲
22、素龙圩的创建人黄世臣:素龙圩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建人为黄世臣。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在田里放鸭期间,经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县丞。由于政绩显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为云南易门县知县、寻摄昆阳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
23、三四律:在一个稳定的竞争性市场中,永远不会有多于三个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其中最大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最小的四倍。——布鲁斯·亨德森
24、只有企业的员工真正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分权才有了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权力分下去就会乱。让有个人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让有社会责任者(指员工对组织目标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领袖。基层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就没有动力。——任正非
25、做企业没有奇迹而言的,凡是创造奇迹的,一定会被超过。企业不能跳跃,就一定是(循着)一个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王石(辞去总裁只当董事长)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决总裁与书记不能解决的问题。——牛根生
26、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7、做生意应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就叫做获取利润之后的利润,核算成本之前的成本。学会让而不是学会送,商人的最高境界是让,送是慈善。——冯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