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农村的风俗的名言 正文

关于农村的风俗的名言

时间:2025-05-08 14:10:31

小村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好像一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阳的照耀下婀娜多姿。下面是乡村风光的古诗词,欢迎参考阅读!

游山西村宋词名句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词语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随时。

⑼叩(kòu)门:敲门。

白话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鸟鸣涧王维

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惊:惊动,惊扰。

时鸣:偶尔啼叫。

白话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或许是月光惊动山中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竹里馆王维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品注释

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作品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鹿柴王维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品注释

①鹿柴(zha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②但:只。闻:听见。

③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④照:照耀(着)

作品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语注释

⑴过:访问。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村庄。

⑶具:准备,置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黍子,去皮称黄黏米。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⑼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⑽ 开:打开,开启。

⑾轩:窗户。

⑿面:对面。

⒀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⒁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⒂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⒃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⒄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⒅就菊花:指饮菊花酒。就,喝。

作品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赏菊花。

终南别业王维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作品注释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到。

⑧叟(sǒu):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作品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终南山王维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词语注释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归嵩山作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字词注释

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⑶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靠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⑺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白话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山居秋暝王维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品注释

1、暝:日落,夜晚。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浣(huan,第四声)。

3、春芳:春天的花草。

4、歇:消散。

5、下:顺流而下。

6、随意:任凭。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7、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空:幽静的,空明的。

8、新雨:刚下的雨。

9、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10、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11、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1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随意:任凭。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逝去。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留:居。

作品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在莲叶的晃动中渔舟去捕鱼了。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间消逝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词语注释

⑴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⑵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⑶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⑷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⑸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⑹渡头:渡口。

⑺余:又作“馀”。

⑻孤烟:炊烟。

⑼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⑽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

⑾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白话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一、名人名言的定义

名人名言是指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富有知识的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较为出名的话。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

二、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精选100句)

勤俭节俭的名言警句1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0、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2、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13、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14、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德谟克利特

1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6、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1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2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2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2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23、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斯宾诺莎

2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25、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26、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可靠。——高尔基

27、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

28、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而无暇旁顾。——邓肯

2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名人名言)——列夫·托尔斯泰

30、人在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3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3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33、把“德性”教给你们的`:使人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34、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35、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36、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37、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38、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39、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40、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41、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42、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托马斯·莫尔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取得物质上的;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43、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44、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45、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未来的一代。——加里宁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列宁

46、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47、知耻近乎勇。——孔丘

48、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49、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

50、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勤俭节俭的名言警句2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2、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宋·王安石《风俗》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4、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5、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中国谚语

6、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中国谚语

7、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录》

8、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中国谚语

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10、勤能生则,俭能聚宝。——中国谚语

11、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12、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13、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4、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中国谚语

15、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6、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17、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录里言》

18、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19、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20、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中国谚语

2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2、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24、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卷_《晋纪十一》

25、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26、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中国谚语

27、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中国谚语

28、奢未及侈,俭而不陋。——汉·张衡《西京赋》

29、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30、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中国谚语

31、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32、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婆罗门谚语

33、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

34、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35、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36、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虞书·大禹谟》

37、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8、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39、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1、声色之害,甚于鸩毒。——《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42、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43、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44、居丰能俭,在富能贫。——《晋书·陆云疏》

4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46、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47、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8、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中国谚语

49、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50、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关于节俭的格言警句集锦【1】

1.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2.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3.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虞书·大禹谟》

5.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7.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9.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录里言》

10.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1.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2.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

13.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14.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录》

15.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6.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17.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卷八九《晋纪十一》

18.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1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20.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21.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2.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2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24.声色之害,甚于鸩毒。《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25.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26.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7.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2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29.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宋·王安石《风俗》

30.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31.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32.居丰能俭,在富能贫。《晋书·陆云疏》

33.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婆罗门谚语

34.勤能生则,俭能聚宝。中国谚语

35.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6.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中国谚语

37.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中国谚语

38.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中国谚语

39.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中国谚语

40.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中国谚语

41.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42.奢未及侈,俭而不陋。汉·张衡《西京赋》

43.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中国谚语

44.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中国谚语

45.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中国谚语

46.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中国谚语

关于节俭的格言警句集锦【2】

1.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3.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

5.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

6.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7.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8.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 ——卢梭

9.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 饥寒。——萨迪《蔷薇园》?

10.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1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13.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14.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16.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

1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8.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

19.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

20.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