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天摸150次手机,我笑了:怎么可能?明明就一次,睡醒拿起,睡前放下。
——网友如是说
1.你这病很严重。2.但是还能治。3.不过需要很多钱。
——医生的三句话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波澜起伏。
男人如果有私房钱可以把它藏在股市里,保证没人发现,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钱去哪儿了。
——大隐隐于市,股市
啥叫抢红包,就像过去旧社会,财主老爷站家门口抓把铜板往外一扔,一帮叫花子抢得满地乱滚,财主老爷哈哈大笑。
——别把好运气都用在这上面
学了二十多年的对错,却发现现实只讲输赢。
——事物是彩色的,并非只分黑白
不嫉妒,不迎合,有话聊,不尴尬。
——两个人相处的最佳状态
道德一作假,其他作假就挡不住。
——易中天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自拍三千,只取一张。
——朋友圈晒照片的自我修养
网上孝子真是多,可惜***不上网。
——网友讽刺“儿女在朋友圈里最孝顺”
我的支付宝配不上你的购物车。
——有种感情的忧伤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最好教育,这三条就够了:1.以身作责,示范;2.耐心;3.等待。
——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
我妈让我火冒三丈。我不喜欢照相,她偏逼我去,给我拍照,然后发朋友圈。
——10岁女童儿童节写日记吐槽
对面走来一个人,撞上了叫爱情;对面开来一辆车,撞上了叫车祸。可惜车与车总是撞,人与人总是让。
——电影《推拿》台词
地中海小辫,小胡子,木框眼镜,亚麻衫、阔腿裤配佛珠,用套装假汝窑茶具喝正山小钟,张嘴就谈南怀瑾、蒋勋......
——泛中国文青的特点
网上所有的愤怒,基本都源于没钱;网上所有的励志,基本目标都是挣钱;网上所有晒的幸福,基本状态都是有钱。
——互联网现状
三分之一的中国建筑都有门槛;哪怕是一条背街小巷过马路,也可能意味着生死考验。
——英国人巴拉迪是一位坐了30多年轮椅的行动不便者,但这并没有束缚他的行动,他在几年前开启了自己的环球之旅。他在世界各地的旅行都很顺利,直至他来到了中国。
沉得住气,翻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易中天评孙权
每次砍价,只要能砍下来,就觉得自己上当了。
——砍价心理
将薪比薪,是找不痛快的快捷方式。
——不要随便问别人赚多少钱
女人就像股票,本来看好的股票买到手就一个劲儿下跌,以前看不到的弱点和缺点都暴露出来;一旦抛出去,到别人手里又变得那么可爱。
——男人评价女人
1.你这病很严重。2.但是还能治。3.不过需要很多钱
——医生的三句话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波澜起伏。
男人如果有私房钱可以把它藏在股市里,保证没人发现,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钱去哪儿了。
——大隐隐于市,股市
啥叫抢红包,就像过去旧社会,财主老爷站家门口抓把铜板往外一扔,一帮叫花子抢得满地乱滚,财主老爷哈哈大笑。
——别把好运气都用在这上面
学了二十多年的对错,却发现现实只讲输赢。
——事物是彩色的,并非只分黑白
不嫉妒,不迎合,有话聊,不尴尬。
——两个人相处的最佳状态
道德一作假,其他作假就挡不住。
——易中天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自拍三千,只取一张。
——朋友圈晒照片的自我修养
我的支付宝配不上你的购物车。
——有种感情的忧伤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最好教育,这三条就够了:1.以身作责,示范;2.耐心;3.等待。
——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
网上所有的愤怒,基本都源于没钱;网上所有的励志,基本目标都是挣钱;网上所有晒的幸福,基本状态都是有钱。
——互联网现状
沉得住气,翻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易中天评孙权
每次砍价,只要能砍下来,就觉得自己上当了。
——砍价心理
将薪比薪,是找不痛快的快捷方式。
——不要随便问别人赚多少钱
女人就像股票,本来看好的股票买到手就一个劲儿下跌,以前看不到的弱点和缺点都暴露出来;一旦抛出去,到别人手里又变得那么可爱。
——男人评价女人
情商高呢,主要是让别人高兴;智商高呢,主要是让自己高兴;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呢,主要就是自己不高兴了还要不让别人高兴。
——智商与情商
跟朋友聊天,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不成熟的市场,政府做了机构的事,护指数;机构做了散户的事,追涨杀跌;散户做了机构的事,为国接盘。”
——叶檀
10岁的快乐是清蒸,吃的是新鲜;20岁的快乐是小炒,吃的是生猛;30岁的快乐就已经是红烧,吃的是回味。至于以后,便是五味杂陈、历久弥香的佛跳墙。
我炒股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分析股票需要动脑子,这样不容易得老年痴呆。
——杭州97岁老人炒股躲过暴跌,被封股神,自称炒股为防止老年痴呆。
情商高呢,主要是让别人高兴;智商高呢,主要是让自己高兴;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呢,主要就是自己不高兴了还要不让别人高兴。
——智商与情商
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
在中国,想找个合格放心的餐厅服务员、小时工、保姆之类,非常难。除非给领导服务,比如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否则中国人是不会耐心、甘心、用心伺候人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谈服务业
跟朋友聊天,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不成熟的市场,政府做了机构的事,护指数;机构做了散户的事,追涨杀跌;散户做了机构的事,为国接盘。”
——叶檀
10岁的快乐是清蒸,吃的是新鲜;20岁的快乐是小炒,吃的是生猛;30岁的快乐就已经是红烧,吃的是回味。至于以后,便是五味杂陈、历久弥香的佛跳墙。
网上所有的愤怒,基本都源于没钱;网上所有的励志,基本目标都是挣钱;网上所有晒的幸福,基本状态都是有钱。
——互联网现状
三分之一的中国建筑都有门槛;哪怕是一条背街小巷过马路,也可能意味着生死考验。
——英国人巴拉迪是一位坐了30多年轮椅的行动不便者,但这并没有束缚他的行动,他在几年前开启了自己的环球之旅。他在世界各地的旅行都很顺利,直至他来到了中国。
沉得住气,翻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易中天评孙权
每次砍价,只要能砍下来,就觉得自己上当了。
——砍价心理
将薪比薪,是找不痛快的快捷方式。
——不要随便问别人赚多少钱
女人就像股票,本来看好的股票买到手就一个劲儿下跌,以前看不到的弱点和缺点都暴露出来;一旦抛出去,到别人手里又变得那么可爱。
——男人评价女人
1.《朝九晚五》
作者:沈鱼
出版社:上海绵绣文章出版社
媒体评论:
这本书在“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圈子里流传甚广,也是我们MSN上工作之外的热门话题。除了小说的精彩绝伦之外,我想圈子里的人更认可的是作者的专业度。
身为职场人士,有这样一本职业规划指南防身,沈鱼居功甚伟。
——原普华永道(PWC)中天会计事务所 高级顾问 现安永华明(E& Y)国际会计事务所 Tax Manager Ruth
作者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和深厚的行业背景,本书有着独特的写作视角和令人羡慕的素材累积。作为企业,我们同猎头打交道并不算少,对此行业也有我们的感知和认识,这本书所描写的场景和案例都残酷而真实,读来令人步步惊心。更重要的是,对于以人为本的企业家来说,它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发。
2.《心机》
作者:陈思进,雪城小玲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推荐:
1.首部最权威的金融商战职场小说,全面展现顶尖投行对赌的较量,迄今最真实的高端对决!
2.揭露投行内幕,亲情与爱情交织,阴谋与阳谋的博弈,对决的勇气和残忍,升职中的杜拉拉们继续碰到坎坷,再阅《心机》,超越职场,通晓命运潜规则。
3.美银证券集团副总裁陈思进,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升职版杜拉拉”,从愣头青到老总,两个国度,四段情仇,席卷投行、券商、房地产、饮料等各行业高管进入争斗旋涡。
4. 十大顶尖投行高管、十三家集团CEO拍案叫绝,活生生的职场再现,《杜拉拉升职记》升级版,顶尖高手演绎商战江湖。
5.徐静蕾、刘仪伟、牛刀、叶檀等一线名人合力推荐!
内容简介:
留学毕业生韩昭阳放着自己的富二代身份不去接手家族产业,反而要在竞争激烈的华尔街争得一席之地。经过层层面试,最终在世界顶级金融企业菲勒证券获得一个试用期职位。在菲勒证券韩昭阳从最初的愣头青学会了用心机去较量,终于爬到了菲勒证券副总裁的位置。在华尔街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一直爱慕韩昭阳的萧燕,最终没有嫁给韩昭阳,却韩昭阳的对头陆达龙的猛烈追求下,委身陆达龙。陆达龙用投行惯用的手段用外资收购韩昭阳的家族企业,而韩昭阳的父亲此时已经把家族企业的大权交给他弟弟,不幸中了陆达龙的圈套,韩昭阳曾经在留学之际与父亲矛盾很深。但是整个家族企业即将易手他人的时候,韩昭阳动用国外积累的关系和人脉,打败了陆达龙。
然而此时,一个巨大的阴谋却浮出水面,丢失的家族企业象征的百年龙锭突然出现,韩昭阳终于知道了一个潜藏百年的巨大的秘密。
作者简介:
陈思进,曾任瑞信(Credit Suisse)证券投资部助理副总裁、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副总裁、宏利金融财团 (Manulife Financial Corp.) 资深顾问等职务;目前定居加拿大多伦多,任某国际金融财团全球投资部风险管理资深顾问。央视大型记录片《华尔街》学术顾问,第一财经电视《思进观察》栏目主讲,长期应《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营报》、《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报》、《证券市场周刊》、《每日经济新闻》、《周末画报》、《钱经》、《环球财经》等一线报刊之约,撰写专栏、时评和随笔等;著有专著《美国凭什么》、财经专著《金融让谁富有》;财经科普《华尔街金融真相》、《看读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看懂货币》。
雪城小玲(戴玉梅、小玲), 纽约市立大学企业会计学学士。曾任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助理会计师、加拿大某会计事务所会计师;目前定居加多伦多,专职写作。
3.《浮沉》
作者:崔曼莉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坛、影坛、商界知名人士首次联袂力荐:
职场如战场,没有股子勇往直前的韧劲儿,是很难成功的,我想这也是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被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原因吧。
——兰晓龙(《士兵突击》作者)
继婚恋、军旅题材之后,职场与商战题材的电视剧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收视热点,我看好《浮沉》。
——著名导演高希希(《新上海滩》《幸福像花儿一样》)
职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阴谋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你很容易成为阴谋的戕害者,而如果能够战胜阴谋,甚至参与阴谋,那将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
——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
以往的商战小说中,极少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情形因为《浮沉》的问世被改变了。这是一本讲述IT行业职业竞争体验的书。生活给了作者无数曲折动人的故事,而作者又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如果你想看清商业世界的明门暗道,读读这本书吧。
——凌志军(《联想风云》《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作者)
财经写作是一项生硬而枯燥的工作,但自从商战小说出现后,那种现实融合虚构的模式突破了传统财经的诸多边界,也让严肃的财经阅读增添不少乐趣。眼前呈现的这部《浮沉》,无疑是这种尝试的优秀成果,透过它,或许你能感悟到更多心得。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 “蓝狮子”出版人)
《浮沉》形容做销售“既刺激又辛苦,还有一点骄傲”,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的确,做销售是一件苦差事,而过程也如同冒险,很刺激,然而经历曲折取得的成功更加珍贵,也更值得骄傲!
——林桦博士(雷诺汽车(北京)公司董事长)
这是我看过的最真实反映外企职场风云的小说了,它把在外企生存的规则讲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团队作战中,就是要有人做出牺牲,充当炮灰,这个时候就涉及到如何摆正心态的问题了。只有依靠团队、信任团队,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职场人生。
——黄杰(柯达中国首席代表 2008奥运项目总监)
这本小说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纯正血统大公司出身者的出品。字里行间人们可以嗅到这样的味道。鱼有鱼路,虾有虾道.这是不是最好的,要看您的个人口味,但假如这类口味是你想要的,那么这的确是品牌货色,真品!
——资深职业经理人 《杜拉拉升职记》作者 李可
我很惊讶崔曼莉讲故事的才能。《浮沉》叙述流畅、结构精妙、人物性格鲜明,对当下生活的把握游刃有余,让人读来不忍放手。
——麦家(著名作家、矛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风声》《暗算》等)
跨国公司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元素。曼莉女士的《浮沉2》用生动的故事、精彩的文笔和扣人的情节,深层解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困惑、挑战和成长的历程。这是一本好书,值得阅读。
——张亚勤(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内容简介:
《浮沉1》:赛思中国的前台乔莉借助总裁秘书这块跳板成功转型为销售后,她一面承受着没有销售经验的压力,一面倍受办公室政治的困扰。正苦恼间,一个价值7亿的大单与她不期而遇。在这场没有流血却你死我活的搏杀中,她是一颗悲壮的棋子,又是一名无畏的勇士,她既可能一战成名,也可能沦为阵前的炮灰……
小说以外企职场为背景,通过讲述职场上各色人物际遇的浮浮沉沉、潮起潮落,真实地展现了缤纷的职场风云和商战玄机。点滴的细节,串成完整而实用的职场生存法则,阴谋与阳谋相反相成,勇气和智慧并力齐发,构成最为惊心动魄的商界博弈大战。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在职场浮沉多年的老手,都能从这部小说中收获奋起的动力和智慧,找到情感的共鸣!
《浮沉2》:《浮沉1》结尾,王贵林的一句“谁给我七个亿,我就和谁合作”,听上去像一个天大的玩笑,将晶通项目推向了似乎无解的迷局。面对这块烫手的山芋,赛思中国和SK是会选择退出,还是选择行动?当自己的上司和公司高层纷纷对晶通避而不谈时,女主人公乔莉也变得惶惶不安。一年的奋力冲杀之后,依旧是一个零销售,她对自己的在赛思的职业生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做好了走人的打算。但一个零销售,出了赛思,还能做销售吗,难道要重走秘书的老路?
就在乔莉在失望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在七亿大单似乎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赛思、SK两大外企高层却自有回春之术,令一个死单变得风生水起,好戏连台。可是,这个单子虽赢得巧妙,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SK也不是省油的灯,七亿大单最后的利益格局又在悄然地发生着转变……
1. 尊重历史,面对真实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意识到中国改革的现实土壤,是明智之举。反思改革路径时,不能脱离真实的历史环境,立足当下轻易批判历史,是对历史不负责任。
2. 对于任何政策的评价,必须回到历史中,而后抽离历史进行深刻反省。
3. 人人痛恨,却人人为之。
4. 日经繁花地,片雨不沾身。
5. 外风何足动摇,心安即是家。
6. 人无所求,其言亦真;人无所求,其言亦刚。
7. 身处转型社会,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可以与清末以来的改革家呼吸相通,不幸的是,转型社会的人面对的是不可知的未来。
8. 目前中国的房价就是由超发货币、不公平的分配体制以及部分群体的超前奢侈化,催生出的一个怪胎。
9. 政策当然有用,关键问题是执行到位。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房地产政策只要由地方政府主勺,大都打了水漂。关键在于执行,光说不练,文牍有多高,信用就有多缺。
10. 豪宅持有者不必缴纳保有税,而炒房者不必从几个月就翻番的投资收益中缴纳资本利得税,是对税收公平政策的最大嘲讽。
11. 央企地王现象频出、垄断企业收入过高,无一不反应央企对社会尽责太少。央企进入房地产,不过是央企病的发作,他们总会进入类似于房地产的暴利行业,而后一统天下。
12. 我国CPI的定义本质是,农村生活或者市场化之前的市民生活,只要吃穿价格维持大体稳定,CPI就能维持稳定。猪肉在此意义上成为小康生活的象征,CPI稳定背后的潜
13. 说到底,我国股市炒作的是大宗商品和政府信用。
14. 明知道风险多多,投资者仍然前赴后继,买基金当股民,今天炒地产股明天改消费股,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除了股市楼市之外,国内找不到更好的投资保值的场所。
15. 在A股市场之上另有一套市场之上的稳定法则,这套法则可以实现名义改革成本表面最小化,可以将利益暗度陈仓,却惟独无法实现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筛选优质公司基因,达到经济总体利益最大化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16. 我们无法评估在让地方政府成为大地主的土地财政与房产税之间,哪一个更恶一些。
17. 泡沫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一二年就崩盘,长的可以到五、六年以上,甚至十几年。
18. 如果一个民族在关键时刻永远由没有底线的人执掌,结局可想而知。
19. 向正确的方向走,就不怕慢,世界上最可怕的是南辕北辙。
20. 没有公共财政,吃皇粮队伍大幅扩张,吃空饷事件时有耳闻在权力掌握资源配置的土壤中,抱怨养老金过低,不过是撒娇,担心丧失既得利益的未雨绸缪。
21. 央企不会甘心拱手让度管理权与经营权,一些贸然进入大国企、以大资金获得小部分股份的民企,成为先烈的概率较大。
22. 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变化如同温水煮青蛙,在锅里的青蛙不急着往外跳,锅外的青蛙羡慕锅里的温度,只有掌握火候的人才知道,总有一些青蛙会成为锅里美餐。
23. 把皇帝的新衣当遮羞布永远遮不住羞处。
24. 别人的错误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别人成为山大王不是自己成为山大王的理由,任何舍弃程序正义的野蛮收费行为,都是在统一的市场经济里制造裂痕,这也就是我国城市经济成为山大王经济、统一市场迟迟无法建成的根本理由。
25. 宏观经济被房地产市场挟裹着走向暧昧的前方,没有人知道什么时间房地产市场崩溃,但可以肯定的是,泡沫一定会崩溃。
26. 处于江河上游的地区愤愤不平,他们必须保持水土,却没有从下游得到什么补偿,保持水土的结果是上游因青山而贫困,下游因污染而致富。
27. 人性之恶,有时比动物更不如。
28. 春天来了,但温度还是冬天。
29. 细节处窥见魔鬼与天使。
30. 任何权利都有自我强化的倾向,自我强化后的权利不可能自我削弱。
31. 中国食品行业再没有法律严格规范,将成为化学实验场,十几亿人是实验品。
32. 中国不是法律不够严密,而是特殊人物、特殊机构有足够的能量让法律千疮百孔。
33. 所谓央企不存在垄断说不仅是对中国现实的漠视,也是对大众智商的侮辱。
34. 缺乏信仰、谎言遍地、施毒敛财。
35. 企业重走上世纪80年代的致富之路已无可能,那条路被高租金、高成本堵死,在路边摆个小摊可以解决一家温饱,但只有营销路径与被认可的技术和品牌,才能走上富裕的路。
36. 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该责备,因为有毒的市场使大部分拥有正常价值观的人,成为了烈士。
37. 利润上升与资金饥渴并存,是大多数公司的真实写照。只要股市略有好转,这些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并购重组、资源扩张之路就不会停止。你就是把全世界的金山给了他,他依然会伸手向你要钱,名为再融资。
38. 如果你是一个东部企业的企业家,手里有上千万元,有3条路可走,一是马上转移到中西部去继续做中低端产业、代工产业;二是在东部留下来,但一定要有品牌、有技术、有销售渠道等;三是退出实业,拿着钱,做一个寻找下一代企业家的投资人。
39. 以我手写我心,用事例与逻辑说话,对事不无小补,对己无愧于心,且文章不遭斧钺之害失去原意,余愿足矣。
40. 中国正处于特焦虑的一个阶段,所有人都很焦虑,有钱的人焦虑,没钱的人也焦虑;有多套房的人焦虑,没房住的.人也在焦虑;投资股市的人因为亏损焦虑,没有投资股市的人害怕通胀同样焦虑。
41. 股市扩容就像盆里的脏衣服,总也洗不完。你洗了两件,还有18件等着;洗完了18件,还有180件在等着。
42. 沪综指反弹到2400点以上,就是为新一轮扩容埋伏笔。千万不要把血腥的味道当成牛粪的味道!
43. 我从没说过中国股市连牛粪都不如我的原话是,我在A股市场上,连牛粪的味道都没闻到。
44. 房价是贫富差距、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不触及既得阶层的利益就想压低房价,十分困难。
45. 官员与上市公司高管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职业,官员未必能够成为好高管,在某种形势下却成为高管的最佳人选,只能说明:公众上市公司已经蜕变为兑现权力期权的名利场。公民社会与滞后的官僚体制迎面相撞。
46. 一个社会的诚信有两大底线,一是关乎生命的食品药品,二是关乎救济底线的法律。两大底线不存,则社会底线尽失。
47. 个税是中国税收中一件华丽的皇帝新衣,名为让利于民,实则让利于灰色收入阶层。那些垄断国企的体制内员工,月薪只有2000元,福利倒可能有3000元,更不必说拥有寻租权利的人灰色收入到底。
48. 用GDP忽悠人的时代基本已经过去,在获得温饱之后,人们需要的是长期均衡的发展,是青山绿水,是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