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灾民到处都是。(《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相助。(《诗经·大雅·荡之什》:“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必恭必敬(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生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不愧屋漏】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不稂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不日不月】①没有期限;②不选择时日。(《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惩前毖后】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
【绰绰有裕】形容非常宽裕,用不完。(《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大发雷霆】①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②大发脾气,高声训斥。(《小雅·采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德音莫违】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诗经·国风·卫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风雨漂摇(风雨飘摇)】形容动荡不安,形势很不稳定。(《诗经·国风·豳风》:“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风雨凄凄】凄风苦雨,倍觉凄凉。(《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诗经·国风·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诗经·颂·闵予小子》:“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高山仰止】崇敬仰慕。(《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翰飞戾天】飞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飞黄腾达。(《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小雅·四月》:“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鹤鸣九皋】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胡天胡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表示极其崇高尊贵;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诗经·国风·墉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进退维谷】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步。(《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诗经·大雅·荡》:“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赳赳武夫】雄赳赳的武人,亦比喻勇武果敢的人。(《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诗经·国风·郑风》:“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明哲保身】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诗经·大雅·荡之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泣涕如雨】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诗经·国风·邶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求之不得】①怎样寻求都求不到,形容要求很迫切或机会很难得;②亦指愿望终得实现。(《诗经·国风·周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七月流火”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乔迁之喜】祝贺升迁或搬家。(《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巧言如簧】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亦借指美女。(《诗经·国风·卫风》:“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诗经·国风·召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人言可畏】流言蜚语会伤害人,因此是可怕的。(《诗经·国风·郑风》:“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日居月诸】日月。居、诸,语气助词。后用以指岁月流逝。(《邶风·日月》)。即日和月。居、诸皆助词,用为成语,指岁月流逝。
【日升月恒】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后常用为祝颂之词。(《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生不逢辰】时运不济,此生碰不到好时机。亦作“生不逢时”。(《诗经·小雅·小旻之什》:“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寿比南山】祝人长寿的习用语,意为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淑人君子】指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人。(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硕大无朋】大得没有可与之相比的,巨大无比。(《诗经·国风·唐风》:“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逃之夭夭】逃跑的谐称。(《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涕泗滂沱】流眼泪鼻涕像下大雨一样,形容哭得很伤心。(《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天高地厚】①感恩戴德之词;②犹言高低轻重。(《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用来祝颂婚姻美满。(《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诗经·大雅·生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投畀豺虎】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投桃报李】比喻彼此善来善往,以礼相待。(《诗经·大雅·荡之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万寿无疆】永远生存,祝寿的话。(《诗经·国风·豳风》:“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先把房屋门窗修好,比喻提前做好准备或预防。(《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呜呼哀哉】①表示悲痛之辞;②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意;③借指人的死亡;④借指事物的完蛋。(《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和气味,比喻人没有名声。(《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小心翼翼】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诗经·大雅·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邂逅相遇】无意中相遇。(《诗经·国风·郑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诗经·国风·邶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信誓旦旦】谓誓言诚恳可信。(《诗经·国风·卫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兄弟阋墙】意指兄弟在家里争吵,在遇到外来欺侮时就一致对外;后比喻内部相争。(《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诗经·国风·卫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经·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窈窕淑女】美好的女子。(《诗经·国风·周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夜未央】夜未尽,谓夜深还未到天明。(《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衣冠楚楚】服装整齐漂亮。(《诗经·国风·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诗经·国风·王风》:“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允文允武】谓文事与武功兼备。(《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忧心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诗经·国风·召南》:“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心里忧愁得像火烧,形容十分焦急。(《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悠悠我思】(《诗经·国风·邶风》:“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有女怀春】谓少女爱慕异性。(《诗经·国风·召南》:“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遇人不淑】谓女子所嫁的丈夫不好。(《诗经·国风·王风》:“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载沉载浮】谓在水中上下沉浮。(《诗经·小雅·彤弓》:“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诗经·国风·周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战战兢兢】①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②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婚前和女友吃饭自己买单,婚后和家人吃饭老婆买单的都是好男人。
2、如果你能看到那些渐渐消逝的美好,你就能体会到现在所拥有的幸福。
3、向前走,向前看,生活就这么简单。
4、优秀的男孩和优秀的女孩,很难配上对,是因为他们喜欢揣测、喜欢等待、不擅长向前跨一步、迎合一下。
5、有多少女孩是这样啊:说男方必须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安全感……一遇到帅哥就什么都不需要了;又有多少男人,说女人要温柔顾家会家务……一遇到美女就什么都无所谓了啊!
6、太在乎,爱会在最深时落幕;别担心,心会在最痛时醒悟。
7、如果有人针对你的表白或暗示说不想谈恋爱,其实可能是不想和你谈恋爱。
8、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
9、看一个人爱你的程度:不是浪漫的时候,他对你有多好;而是,开始吵架的时候,他仍能让你多少。
10、我知道你在那儿,你知道我在这儿,想念只是有时,从此不会再相见,不想也不能惹事,就是这样。
11、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
12、以前东西坏了、破了,想着的一定是如何修如何补;现在则是想着如何丢如何换。思维成了习惯,爱情也受牵连。
13、幸福就象玻璃,平时看不见,稍微调整一下角度,就会光芒四射。
14、有人编排别人的不是,其实就是怕别人知道他也有这样的不是;有人微词别人的不解人意,其实也是不敢面对他自己也会有不解人意;有人数落别人,其实是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
15、光阴很浅,稍不留神,便错过了最美的年华,然,这份遇见却成了错过年华里最美的斑斓。
16、青春的逝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勇敢地热爱生活的心。
17、一个女人如果感觉她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爷们越来越有格局,可能是她一直单着,或者她身边的男人不太如意。
18、人生所有的负担都将会变成礼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来迷茫的路。
19、有些伤口,时间久了就会慢慢长好,有些委屈,想通了也就释然了。
20、对明天最好的准备就是今天做到最好。
三国司马懿名言
(一)“支点策略”(刺猬法则):在复杂的形势下,如果对局势决定不清,分析不透,就执行自我最基本最安全的一个策略。
(二)中国古往今来所有的事变,都要三个条件:“势”讲的是民心向背;“局”讲的是力量比较;“变”讲的是时机条件。
(三)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热情加坚持。
(四)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资源问题,是信心问题。有资源的人如果没有信心照样失败。
(五)人一旦有了不良情绪,决策质量和行动质量都会明显下降。最常见的三种情形:忧伤激动疲惫。
(六)很多事情,第一次想做但是没有做,以后就再没机会做了;很多话,第一次想说但是没有说,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
(七)任何学科都是深刻的片面。
(八)机会来的时候就如昙花一现,虽然美丽,但是转瞬即逝。
(九)真理都是简单的,真诚都是朴素的,真正的美都有单纯的形式。越是真话越朴素,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能用朴素的语言说大实话,才叫真智慧。
(十)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见的鬼比你见的人都多。
(十一)武力解决一时,文化解决一向,管理的高明之处不是让人掉头,而是让人点头。宁治一服,不治一死。
(十二)童年是人生的父亲,环境是人生的母亲。
(十三)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十四)不愉悦就装愉悦,装时刻长了就是真愉悦,不聪明你就装聪明,装时刻长了就是真聪明,当然了,装傻时刻长了就是真傻。
(十五)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
(十六)人不缺打老虎的力量,缺的是打老虎的胆量。老虎在眼前的时候,你不怕它,你能把它打跑。老虎在天边的时候,你怕它,它能把你吓倒。
(十七)训练有素的人,遇到遗憾的事,用心地谋划未来;未经训练的人,遇到遗憾的事,痛苦地后悔过去。
(十八)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个性不好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
(十九)人生要过得好,必须处理好和“四老”的关系。哪“四老”呢?就是老爸、老师、老板、老婆。小的时候处理好和老爸的关系,上学了处理好跟老师的关系,工作了处理好跟老板的关系,成家了处理好跟老婆的关系。把这“四老”的关系都处理好了,那这日子就幸福了。
(二十)人这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时候高歌猛进,那都不算本事,逆风逆水,走背字的时候,能心态正常,找准出路,临危不乱,这才叫本事。
(二十一)在应对复杂矛盾和比较激烈的冲突局面的时候,就应学习并领悟用“正楷”的方式去做人和说话,而不是用“草书”的方式去做人和说话。
(二十二)失败是人生的营养品,挫折是进步的基石。成功的人会转化,把挫折失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人生的营养。
(二十三)如果在正式场合有人跟你开玩笑,或者用极随便的态度跟你打招呼,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想当众显示他跟你的关系不一般,有别于常人。
(二十四)温室里养苗,养的是一棵纤弱的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的才是参天大树。
(二十五)应对失败和挫折的四种比较用心的应对方法:改善;替代;合理化;升华。
(二十六)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
(二十七)展示最稀缺的,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可。
(二十八)权威性就是自由度,权威性有多大,自由度就有多宽,有本事的人发脾气,那叫个性,没本事你敢发脾气,那叫找死。
(二十九)一个人做事情,如果人人都觉得你了不起,说明你发奋了;如果自我也觉得自我了不起,说明你发烧了。英雄和强者不是被敌人打败的,都是被自我打败的。
(三十)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特别不要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
(三十一)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
(三十二)嫉恨的三个原则:嫉妒相似,不嫉妒不一样;嫉妒强势,不嫉妒弱势;嫉妒易得,不嫉妒难得。
(三十三)稳定部dui的士气和情绪有三个策略:持续一致,引入权威;借助暗示,输出信心;调整情绪,合明白释。
(三十四)人的偏见都来自自我擅长的领域。
(三十五)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三十六)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提前决定,矛盾公开;确认权威,合理行动;借人借势,速战速决。
(三十七)为了获得机遇,提前做的准备:建立联盟,获得支持;风格匹配,主角互补;类型匹配,制造认同。
(三十八)人生当中,第一个或者第一次永远是难忘的,永远比眼前的好,不是说第一个真的有多么好,而是正因那是第一个。
(三十九)真理真性,先真实再讲理,看到真实的自我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开始。
(四十)(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四十一)一个圆不能有两个圆心,一个桃不能有两个桃核,一个队伍不能有两个领导。
(四十二)一个成功者,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的,得有人支持你。
(四十三)权威性跟人际关联的敏感性成反比,越有权威,越不用太在意人际关联。越没权威,越要在乎人际关联。
(四十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在咱们的传统文化中,这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每临大事有静气”。
(四十五)没有利益是不行的,只有利益是不够的。人除了利益之外还要理想要好处要认同。
(四十六)了解自我,这叫明白;理解自我,这叫清醒;承认自我,这叫勇气。一个人有了这三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十七)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四十八)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子女教育的成功,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子女教育的失败。
(四十九)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的六字箴言:对付猜疑型领导,要:勤、谨、忍;对付记恨型领导,要:谦、温、密。
(五十)一个人,在做自我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的。
(五十一)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教育是示范而不是口传。
(五十二)人的偏见都来自自己擅长的领域。
(五十三)鼓励B级的人做A级的事情,给培养对象犯错误搭个平台。
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七十三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这指的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这个足智多谋,处事圆滑,善用兵,变化若神,心机深沉,这样的男子,着实让人佩服和喜欢。
人物评价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 ,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
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东晋灭亡之后,情况更加明显,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晋书》,以帝王的立场更不鼓励效法。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