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学会分配任务的成语名言 正文

学会分配任务的成语名言

时间:2025-05-22 02:49:22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得己:即自得。

独善其身:独指唯独;善指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

兼善天下: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后人改“兼善”为“兼济”。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出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上》。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3、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8、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1、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12、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13、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14、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1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18、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22、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3、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24、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