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鲁迅名言书法作品 正文

鲁迅名言书法作品

时间:2025-05-15 00:35:16

鲁迅先生嗜书如命,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图书,是鲁迅最珍惜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鲁迅先生一生酷爱读书。他读书有九法:

背书法 在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规定,学生在年底要背诵一年中所读的书。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个小巧精美的书签夹在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以加强记忆。等到把十个小楷字盖完,一篇文章也就完全背下来了。

抄书法 鲁迅成为一代宗师,其实,是从抄书开始的。鲁迅从15岁就开始抄书,起初抄录小本《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后来抄录《唐诗叩弹集》。鲁迅抄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三十多岁。

鲁迅说,书在手上,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

跳读法 鲁迅曾说,若是碰到有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到多久都会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鲁迅认为,读书要先易后难,不钻牛角尖,书读多了,理解力提高了,知识面就扩大了,先前不懂的疑问就会逐渐解决。

博览法 鲁迅认为,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他在《读书杂谈》一文中告诫人们说:即使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书也要泛览,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立体法 鲁迅对阅读文艺作品是这样的: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读,然后再读这个作家的专集,最后再从文学史看看他的历史地位。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再看看一两本他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这种方法把泛读与精读相结合,能帮助我们迅速全面地掌握作家的创作思想。

剪报法 先生在治学中,非常重视资料的积累,剪报就是他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剪报粘贴整齐,分类严格,每页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曾利用这些剪报

问读法 鲁迅先生读书爱向自己提问题。他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书上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他认为,带着问题去细读全书,边读边问,边问边读,逐渐深入,就能更有效。

五到法 鲁迅先生读书提倡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到,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眼到,指细心浏览,目光敏锐;口到,指诵读朗读,声情并茂;手到,指勤用笔墨,勤记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这种精力高度集中的读书方法,知识记得牢,用得活,效率高。

鲁迅先生短暂一生,成就卓著,与其博学苦读、勇于实践的精神分不开。其独特的读书方法更给人们以启迪。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在这样的基础上,诗人发挥他们的.才智,创作了不少的古诗以及名句。

古诗词名句

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欣赏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6、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欣赏

1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21、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22、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2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26、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欣赏

3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3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3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3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39、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4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6、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4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4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4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5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5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

5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4分钟,11轮,304.75万元人民币!

5日凌晨在北京匡时秋拍“澄道——中国书法夜场”中,一件罕见的鲁迅书法作品以75万元起拍,经激烈竞价,最终大幅溢价,成交价远超此前的估值80万元。

鲁迅书法在民间极少流通,在收藏界可谓“凤毛

据透露,本次书法拍品源自周氏兄弟(鲁迅本名周树人)故人、日本教育家清水安三的后人。作品被盛放在一方雅致的小木盒里,盒盖内侧有题识:“朝花夕

此外,曾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的清宫内务府主管赫奕《烟树山亭》以2530万元成交,位列“古代绘画夜场”最高价。昨晚的北京匡时秋拍的古代与近现代书画夜场总成交额达5.4亿元。

这件书法尺幅仅为20×24(厘米),上有鲁迅先生手书四句佛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考证,清水安三首次与鲁迅见面还颇有些戏剧性。清水安三晚年在《回忆鲁迅》一文里记录下这段趣事:“严格地说,当时我不是专程去拜访鲁迅而是去拜访周作人的……这时,一个鼻子下蓄着黑胡须的中年男子从西厢房掀开门帘,探出头来说,‘如果我也可以的话,就进来吧,我们聊聊。’于是我进了房间与他进行了交谈,没想到这个人就是鲁迅。”

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对二人这段交往也做过研究。据他介绍,鲁迅人格中令清水安三印象最深的是“为人非常善良,但直言不讳”。清水曾将自己写的汉诗交给鲁迅修改。鲁迅几乎一字不落地做了修改,并劝说清水:“你不要做汉诗了,日本人不适合。”鲁迅批评日本人的汉诗只讲道理,不讲诗趣。清水深受触动,后来多次向人讲述这个情节。

黄乔生说,1931年是鲁迅和清水安三的密切交往期,推测这幅十六字书法应作于1931年前后,距今已有84年。书法作品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较为人们常见,也显得温和;而“放下佛经,立地杀人”显然系笔锋急转直下,难掩戾气。

鲁迅当时为什么要写这十六字佛

在黄乔生看来,这首诗和寄给清水安三的四句佛

至于“放下佛经,立地杀人”,陈子善认为是鲁迅在前两句基础上的自然引申,不仅可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对应,而且或有具体所指。“当时谁在大念佛经?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和当时已下野的北洋政府执政段祺瑞等联合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宣扬‘佛法’。鲁迅这四句16字会不会与此相关?如属实,讽刺意味就更明显了。”记者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