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孙思邈的作品或名言警句 正文

孙思邈的作品或名言警句

时间:2025-05-02 16:18:40

古代经典名言警句1

1、兢兢业业,廉洁行医,清清白白,热诚做人,争当德高医精之良医。

2、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唐]孙思邈

3、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柯棣华

4、我要象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民!——林巧稚

5、黄牛虽老,余力犹存,霜染鬓华,壮心愈迫。——张香桐

6、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望父成儿志,至死不怕难。——[明]李时珍

7、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张孝骞

8、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

9、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在病人痛楚时,能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罗生特

10、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做人以品为重,做官以廉为先。

11、贪人财害人命,无德无术任你焚香也无益;忠于责勤于职,清正廉洁见佛不拜又何妨。

12、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

1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

14、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我现在只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理论研究上,为同代和后代人做一点铺路的工作,就象一捧沙土,一粒石子,让别的科学家踩在我的身上继续前走。就是失败了,让别人能吸取我的教训,绕开这条道,也有好处。——童第周

15、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会有一条医德医风铺就起来的道路。

16、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周华康

17、自己的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林巧稚

18、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唐]孙思邈

19、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20、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

21、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周礼荣

22、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簿哉?——[明]龚廷贤

23、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24、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25、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傅培彬

2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唐]孙思邈

27、医生,先治好自己吧!——《圣经·路加福音》

28、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清]徐大春

29、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周礼荣

30、薪薄薪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间天使。

古代经典名言警句2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1、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12、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1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5、命为志存。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志不强者智不达。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代经典名言警句3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3、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汉·王粲)

4、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5、马中挑马看赤兔,人中挑人看吕布

6、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7、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8、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清·陈恭尹)

9、面临危险,始见英雄(法国)

10、面临危机,才知英雄无几(法国)

11、艰难临头,英雄出头(英国)

12、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欧洲)

13、忧愁愤怒出诗人,艰难困苦塑俊杰

14、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休谟)

15、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16、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17、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楚辞)

18、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19、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后汉书〉

20、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晋书〉雷雨江山起卧龙----(唐·刘禹锡)

21、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唐·许浑)

22、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爱默生

23、英雄儿女各千秋。宋·陆游

24、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唐·杜甫

25、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26、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27、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28、英雄是大众说出来的。克拉尔德·斯坦利·李

一、医德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备急千金要方序》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备急千金要方序》

★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志存救济。《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千金翼方序》

★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千金要方》

★全生之德为大。《千金翼方序》

★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千金要方·卷十二》 ★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千金要方·养性》

★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千金要方·养性》

★道之所在,其德不孤。《千金要方·养性》

★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千金翼方序》

★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阳德乃敷,阴功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四言诗》。

★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福寿论》

★金之得盈,福之已竭。无义之福,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福寿论》 ★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千金翼方·卷十二》

★人知止足,无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益苦。《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二、医术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异术同窥,奇方毕综,检押神秘,幽求今古,营叠至道,括囊真迹,穷微尽性,共成一家。《千金翼方序》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千金翼方·针灸》

★方虽是旧,弘之为新。 《千金翼方·卷十二》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千金翼方·卷十二》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判处针药,无得参差。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卷二十六》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千金翼方序》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千金翼方序》

三、勤学

★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常释卷。 《千金要方序》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千金要方序》 ★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千金要方序》

★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千金要方序》

★一方皆须沉思留心作意,殷勤学之,乃得通晓,莫以粗解一两种法,即谓知讫,极自误也。《千金要方序·卷二十五》

四、医哲

★博采群经。 《千金要方序》

★妙解阴阳。 《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思韫入神,神存心手。 《千金翼方序》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千金要方·药藏》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千金要方序·卷二十七》 ★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福寿论》

★德不足是以贫马,心不足是以死马! 《福寿论》

★贼而得之者祸也,幸而得之者笑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福寿论》

★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千金要方·卷五》

★旨约而瞻广,业少而功多。 《李经纬文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千金要方·养性》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旧唐书·孙思邈传》

★四百四病,身于自造,本非由天。 《千金要方·养性》

★形体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灾。 《李经纬文集》

★知治身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况乎身灭覆宗之祸,不绝于世哉! 《千金翼方·卷十四》 ★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旧唐书》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 《千金要方·伤寒上》

★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 《叹世吟》

★鬼神盖不能为人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福寿论》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 《保生铭》

★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马!若欲存身,先安神气。 《存神炼气铭》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重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悔于远。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五、养生

★长寿忠孝,仁义聪慧。 《千金要方·妇人方上》

★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千金要方·养性》

★养性十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曰导引,五日言论,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曰禁忌。 《千金翼方·养性》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养生铭》

★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 《福寿论》 ★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食治》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千金要方·养性》

★养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惰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贷下殖;子无畏则忘孝;爷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功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旧唐书》

★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千金翼方·卷十二》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千金要方·养性》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千金要方·养性》

★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千金要方·养性》

★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千金要方·养性》

★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千金翼方·卷十二》

★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 《李经纬文集》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

★养性者知其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千金翼方·卷十五》

★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

★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省皂纵欲快志,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1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吴瑭《医医病书》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57、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