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如何看待世界上的人与事?有人认为有三种视角,即仰视、平视、俯视。看待人与事,有人赞成仰视,有人赞成平视,也有人赞成俯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写作本题,关键在于对三个概念的内涵要有准确的理解。“仰视”,在形态上是向上看,实质含有敬畏之意。需要“仰视”的不只是具体的人,还有抽象的法律道德、人格尊严等等。“平视”表示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比如许多追星族,他们是在“仰视”明星,其实明星也是人,我们不必被他们的光环所迷惑,应当用“平视”的眼光打量他们。“俯视”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事,许多人喜欢俯视芸芸众生,其实,普通小人物身上有许多可贵的东西,他们也是民族的脊梁,对他们需要“仰视”,至少应当“平视”。总之,关键词“平视”“仰视”“俯视”,这是人生的三种姿态。这三种姿态意蕴丰富,不同的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映照出不同的人生未来,我们要从多角度来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
角度一:侧重从“仰视”这一角度论述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仰视”?面对法律法规,面对大自然,面对真理与智慧,面对高尚的行为精神;在成就面前,在伟人、前辈面前,在精神的巨人面前……为什么要“仰视”?仰视,是对高尚灵魂的崇敬和敬仰。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和精华,为我所用,让我们谦恭地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展望理想前景,不断进取,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怎样才能做到“仰视”?需要积极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的决心和信念;需要雄心壮志,有大志,有大追求;需要谦卑好学的态度;需要虚心谦恭的心态……
选材小贴士:可以选择敬畏自然的例子,也可以选择仰视前辈伟人,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进取的例子。这类人与事大量存在,同学们选择一些典型的人与事加以分析即可。
角度二:侧重从“俯视”这一角度论述
“俯视”即往下看,站在一个高的视角和层次上看待,更深层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一种反思、反省的姿态,一种宏观把握、运筹帷幄的姿态;亦可以理解成“目空一切”,看不起别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俯视”?面对困难挫折时,看待过去的错误时,回首过去时……为什么要“俯视”?让我们坚定必胜信心,重新振奋精神;战胜苦难,获得成功;以更高的高度看清过去的错误,才能在改正中不断进步……怎样才能做到“俯视”?需要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克服挫折的信心,需要低调、隐忍……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选材要特别注意尺度。首先对“俯视”的态度要明确,如否定,可以选那些身居高位自以为是看不起芸芸众生的例子;如肯定,则可以选那些身处高位却不固步自封的例子。如马云在开创天猫之前,已是功成名就,阿里巴巴在业内更是名声显赫,但他没有自满,他俯视着自己的商业王国,查缺补漏,寻找着新的机会,毅然开创了天猫商城,并成功将“双十一”这个俗称的“光棍节”变成了商业狂欢节。俯视是掌握,是对细微之处更深远的剖析。
角度三:侧重从“平视”这一角度论述
“平视”可以理解为平等地看,以平常心看待。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平视”?面对生活中虚幻的荣耀时,面对真实平凡的生活时,面对功名利禄时,面对远方的梦想时……为什么我们要“平视”?平视能使我们不被物欲虚荣蒙蔽双眼,淡然处世;平视能使我们看得更真切,正确认识世界和自己;平视能使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劣,以不卑不亢的姿态面对人生;平视能使我们平等对待众生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怎样才能做到“平视”?平视,需要心的端庄和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和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和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和合理;平视,需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脚踏实地,坚定前行,不自卑,不自鄙,不自傲,不自大,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平视不只是角度,更是高度。它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
选材小贴士:这类材料里如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对荣誉的淡然,或者很多人能够不被物欲蒙蔽,面对权贵、富贾、名流,不谄媚、不依附,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面对平凡、卑微、愚钝,不颐指气使,不恃“强”压弱。
角度四:综合以上三个角度
为人处世、该有三种眼光:平视、仰视、俯视。一概平视,虽公平,但失之冷静;一味仰视,虽谦逊,但有失自信;一律俯视,虽胸有成竹,但不免自大。若想收获精彩人生,应均衡“三视”,善用“三视”。
选材小贴士:人生有三种姿态:平视、仰视、俯视。平视,是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仰视,是对高尚灵魂的崇敬与敬仰;俯视,则是对前进道路上困难的不屑与必胜的决心。因此,我们应保持适当的姿态,活出精彩而智慧的人生。一平一仰一俯之间,皆成智慧。这个角度的选材更要注意关键词后面的对象,即对什么该平视,对什么该仰视,对什么该俯视,再进一步选择合适的例子加以证明。
【高分素材】
经典素材: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仰视星空:“每当我静静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汹涌而来……”
孔子告诫我们:见贤思齐焉。
素材点拨:面对大自然的伟岸凛然、神秘博大,我们只能叹服,正如毕淑敏所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这种仰视,产生一种敬畏,支撑起人的心灵姿态和生命意义。仰视是老师,谆谆地告诫着你;仰视是船帆,时时地引导着你;仰视是分量,常常地激励着你。
名言素材:哲学家罗西说:“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
培根说:“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
素材点拨:不管面对的是有地位有成就的权威还是平民百姓甚至乞丐,我们都要平等相待,这样,才能显示你高贵独立的人格。也只有平等对待万物,平等对待别人,才是真正地敬畏生命。
【素材演练】
平视你我
曾经看到一句话:“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的确,平视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看人视角,意味着“不放大”和“不缩小”,意味着超脱于一切的单纯和公正。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为何只有孔子的儒家可以做到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究其根本,只是孔子以平视对待每个人,以“仁爱”之心去传道授业,无论这些弟子是王侯将相之子、富贾巨商之嗣,亦或是出身寒门,甚至屠户浪子,孔子均做到了平视,平视每个个体生命的存在。“有教无类”的思想理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圣人胜于常人的地方也许就在于此。
再看那些趋炎附势、仰视权贵、谄媚如哈巴狗的愚人们,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吗?要知道,仰视与俯视往往是同时并存的,这厢乞人一瞥,那厢自是会恃高临下。有多少汉奸走狗临死时都没有明白平视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下场可怜的原因吧。
我始终认为,平视绝不是躲在自己小小的乌托邦内,而是敢于踏出囚住自己的那一小方土,在遇到胜于自己的对手后不郁郁寡欢,在遇到弱于自己的对手后不沾沾自喜。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说“我只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梵高承认自己平庸,“我将尽力而为。我一点儿也不轻视‘平庸’这个词所包含的朴素意义”。
平视你我,不必有意抬高自己的姿态,也不必刻意降低自己的姿态。仰视是一种哈哈镜似的错误判断,长期囿于其中,势必迷失心性;俯视是一种极为夸张的自我放大和看轻他人,实不可取。
其实,平视有许多同义词,例如“公正”“单纯”“淡泊”……确实,古往今来做到平视的人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子,与士兵同生死的吴起,无偿保释罪犯的现代缓刑之父约翰·奥古斯图……这些伟人,我们也不必仰视,只需要看到自己的初心,问问自己能否和他们一样,做到平视,哪怕是一点点。
人生在世,只是百年,有许多东西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看待人与事的角度。平视你我,虽只是俯仰之间,但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样的精彩。
【教师评点】
平视世间的万物,平视自己,平视他人,不必放高自己的姿态,也不必放低自己的身份。本文侧重于从“平视”这个角度立意,兼论仰视和俯视,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所举例子涉及古今中外,且有详有略;讲述道理不仅深刻精辟且具思辨性,不失为一篇精彩的议
编辑/李跃
导语:2017中考马上要来了,
1.雨什么时候下
雨什么时候下?风什么时候起?只一个“等”字。
等待即是整个生命,有时是盲目的,有时是清醒的。
当希望的未到来之前是等待,当它到来以后还是等待,因为那时又有一个新的希望了。但是有些希望的不会到来,于是生命在不断等待中还有失望。不过不会彻底失望的,因为人的一生当中不止一个希望。
在等待中不停问自己,那希望的是否真会到来呢?或许这疑问太多太重,会失去一些勇气、一些致趣,有时也会反而因此勤奋起来。
等待得太久,也不免令人灰心,世界真的昏暗了吗?那为什么有阳光、蓝天和白云?风景的自欺,心情的自欺?自然,不自然?迷惑,清醒?轻松,沉重?飘,飞?浮,沉?解释不清又何必解释?不如不说,只等默默走过,走过岁月,走过时空,走过许许多多,不说,用心地等。
等待的时候可以什么事都不做,也可以什么事都做;可以做每天在做的事,也可以做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事。等待其实是很随意的。
等待既然是人生之路不可回避的事情,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等待呢?
2.赠人一片云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
你赠物于他并不能心暖,而赠他一份真情可能就是冬天也觉得暖的——推心置腹的交谈,忘情的一次郊游,互相推荐几本可读的书,帮他出一个能摆脱困境的主意??这一切都像你赠他一片白云一样,会永远地飘荡在他的天空里,使他欣喜,使他兴奋,使他的生命充满活力。
在朋友生命的天空里,飘荡着我赠予的这样的白云;在我生命的天空里,也飘荡无数这友情的白云。不想让白云化雨,不想让白云蔽日,更不想让白云产生什么奇迹,只想经常看几眼白云,让自己明白世上还有友情存在。赠朋友白云般的纯洁,白云般的透明,白云般的人生理想与向往,他才会生活得如白云般洒脱与自由。
3.别伤害自己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失去了爱心。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正因为那些荣辱得失和各种窘境都伤害不了我们,这就使我们减少了很多的无奈与忧愁,会生活得更为快乐;少了许多的阴影,而多了一些绚烂的色彩。所以,不伤害自己,也是对自己的爱护,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不要伤害自己,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自愿放弃一些微小的、眼前的利益,使我们不被这些东西网罗住,折腾得伤痕累累,也妨碍了自己的步履。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超脱,从而使自己拥有平和的心境,从从容容、踏踏实实地走那属于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该做的大事,进而走向成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不妨说,不伤害自己,是使自己有所成就的聪明的活法。真的,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行走时,我们不妨时常自我叮嘱一声:别伤害自己。
4.答应自己
答应自己——将如此坚强,任何东西也无法扰乱内心的静谧;和所见的每一个人谈论的都是关于健康、幸福和舒畅;让你所有的朋友都感到他们各有所长;任何事物皆能窥见其光明之面,使你的乐观信条处处应验;只想最令人快感的事情,仅盼最让人欣然的结局;对别人的成功,像对自己的成功报以一样的欢呼;忘却已住的过失,义无反顾地去争取未来更大的建树;将永远面带一种愉悦的容仪,向所遇的每一生灵送上一个可心的笑意;将如此忙于完善自己,而无暇对他人吹毛求疵;将过于豁达,不会忧虑;将过于高贵,不屑动气;将过于硬朗,不知畏惧;将过于快活,不容心生芥蒂。
5.生命与美丽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于是,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这是一个连上帝也祈求的统一。
6.朋友
朋友意味着你伸出手去可以握到另一只温暖的手,在你无所傍依时感受到爱的光芒的包围,在焦虑和孤寂时得到灵魂的安妥和告慰。朋友是兄弟、姐妹、伴侣、知音,理想的夫妻关系也正应如此(亲密,又保护着对方孤独)。看来,夏娃和亚当是人类最早的朋友的原型,上帝正是按照这个榜样来启示人间、设计人类未来的。所谓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不仅仅针对男女关系而言,理想的朋友正是用同一种血肉、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元素做成的: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碎琴断弦永绝琴缘,提奥在梵高自杀的数月就病故了,海子殉难后不久骆一禾也紧随而去??朋友是心心相连灵魂相通的那种人。汉字中的“朋”颇有意味,我们可以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7.从容日子
有一只鸟,从空中飞过。须臾,又返回来。但已不是前面的那只鸟了。
这,就是日子。
日子是那只一去不复返的鸟,日子也是那一只只相似的小鸟。惟其一去不返,才让人珍惜。惟其相似,才产生悠闲。朱自清写一篇《匆勿》,把日子描绘成一个小顽童,我总想,日子哪里会那么匆匆呢?日子是结在园圃中的花苞,似开未开。日子是凝在果实上的露珠,将滑不滑。日子是在云层间穿梭的太阳,欲休未休。日子不急。它不会受到惊吓,也不怕骚扰。它有天地的外表,圣贤的内心。它不会因为你跑它也跑,你停它也停,你飞它也飞。它是永恒的流动。不管爬攀峻岭,抑或飞越险涧,它都呈同一种姿态,潇洒而宁静。倏忽之间,即让世界盛衰荣辱,俱成过眼云烟。日子最小,又最大;最浅,又最深;最轻,又最重;最浩浩荡荡,又最不动声色。日子是一支队伍,是一支蚂蚁运食的队伍,一队送葬的人群,一排昼夜巡行的轻骑兵。某日,某超级富豪为赶着一笔大生意,钻迸他的超豪华轿车,风弛电掣般开向目的地。可在交叉路口,疾驰的轿车被一辆笨重、缓慢的卡车掀翻了。富豪躺在血泊中,咧出一口金牙。日子就借着这张金灿灿的嘴发布谕示:人生没有目的地。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大家都从容点不好么?
8.生命的原汁
谁的眼前都放着一杯水。
那是真正源自洌洌山泉的水,含着山的赤诚,流着泉的激情,映着天的纯净。
那水,是我们生命的原汁。好多时候,我们为着各种各样的渴望和五花八门的需求,在自己这杯原汁中掺入了形形色色混混沌沌的杂质,让自己合乎别人的口味。好多时候,甚至在我们没有渴望、毫无知觉的时候,一双双神圣而满载善意的手颤微微地端起了我们,审视、咂嘴、摇头、啜饮,终于他们从敞开的胸襟里抓出一些什么放进我们的的杯子。然后痴情地关注。然后默默地咂品、放下。然后叹着气走开。或者,微笑着离去。
而麻木的我们却把前者美其名曰:适应。而虔诚的我们却把后者誉之名曰:塑造。生命,原本纯净而真实的生命,不得不在这人为的适应与塑造中异化、扭曲了。此刻,当我们卸去浓重的伪装,于清风朗月下用自然的大镜观照自己的时候,心中便只有一个滋味:苦。一个伪装的生命究竟能存几时?一个孤苦的生命究竟能走多远?
我是活脱脱地来的,没有一丝羞怯。喜欢蓝天白云丽日和风,就常常让丽日和风沐浴青春,就常常让蓝天白云拂拭心灵;憎恶阴霾迷雾淫雨狂飚,就时时把阴霾迷雾撕烂了掷在脑后,就时时把淫雨狂飚捏碎了丢在脚下。喜欢就是喜欢,憎恶就说憎恶,对了错了都是我自己的真实选择!疲惫了,就流一回伤心的泪,就唱一支悲哀的歇,别再乎别人说你软弱;高兴了,就跳一段强劲的舞,就发一阵少年的狂,别在乎别人说你不成熟——我就是一个平常人,拥有一颗平常心。
只有在这时,世界才恢复本来的面目,人类才苏醒了沉醉的记忆,生命才焕发出葳蕤的生机!
啜饮自己生命的原汁吧!让我、你和他。
9.平视
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我们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
面对权贵、富翁、被炒红了的名人,假如我们就踮起脚尖,仰起脸,眼睛眯成细细的缝,哈哈地讪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等待别人为自己做主,那是仰视。仰视是一种哈哈镜式的畸型,是自我形象的贬损,是灵魂的削价。
因为贫困而平凡,因为卑微而弱小,因为没有名声、地位而普通,假如我们对之瞪出眼珠,虎起脸色,放出不屑一顾的眼光,想给人一种威压,想随心所欲地裁判别人,那是俯视。俯视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自我夸张,是一种想靠吹胀自己而来挤扁别人的可笑之举。
也许你很普通很低微,但不能仰视,要不,你会看不到自己,你会不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许你身居高位、名嗓一时,但不要俯视,要不,你会重重地摔下,摔成一堆废弃的瓦砾。
仰视与俯视往往是并存的。常常仰视人的人,在另一种场合,必定会居高临下,仗势欺人;常常俯视人的人,在另一些对象面前,也会仰人鼻息,摇尾乞怜。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 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 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平视是社会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10.向往
我向往。
向往什么?我时常这样自问,有时问得自己也张口结舌。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这甘甜和苦辛的水,被心灵之根吮吸,便生出一种欲望,和树木的根一样,伸展着枝干,伸出地面,伸向天空,去窥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去追寻绿叶,追寻繁花,追寻蕴寓着未来的秘密的果实。
这是向往的品性吗?——是。向往与生命同在。向往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我已屡屡尝受向往的甘辛,一任瓣瓣心花伴随向往的时序更迭,萌发——飘落,飘落——萌发。于是,我继续向往。
我知道,生命若没有向往,那是没有生命过的生命,等于死胎,早衰,或者枯萎,不管是树,还是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欧阳修作品中的《蝶恋花·南雁依稀回》吧。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欧阳修
南雁依稀回侧阵①,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②。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①侧阵:侧行而飞。②方寸:代指心。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艺术技巧。
(2)“中夜梦余消酒困”“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3)结句“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远近结合,先写南雁飞回的远景,再写墙阴雪霁、兰芽破土的近景;②俯仰结合;先写仰望天空南雁侧阵飞回之景,再写俯视雪霁、兰芽嫩之景;③虚实结合,南雁飞回,雪霁为眼前实景,兰芽嫩为内心感受;④选取南雁、霁雪、兰芽等具有初春气息的意象,铺陈细描;⑤层层深入,由南雁回飞的依稀征兆,到墙阴雪霁的实景,再到遍觉兰芽嫩,一步步写出春天到来的过程。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三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刻画了午夜酒醒、忆想前欢、感慨时光流逝、内心烦忧的主人公形象。意思对即可。
(3)(4分)通过花期渐近,寒梅传信(1分),写出对春天到来期盼、向往之情(1分),表达了词人豁达的、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人生态度(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审题,审出问的内容。题干问的是“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艺术技巧”。这是考查写景的技巧。先浏览上阕,圈划出所写的景物,“南雁依稀回侧阵
,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南雁”“雪霁”“兰芽”“灯”等,先从方位角度明确写景的顺序;再从虚实动静角度明确具体的内容。看有无色彩词,有无感官方面的提示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设问互文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引用典故
铺陈白描。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
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
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比如本题,题干明确考查的是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考查的指向是“中夜梦余消酒困”“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这几句诗歌,考生应结合全词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句‘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腊后花期”渐进,“东风”已经送出“寒梅信”,这些内容都写出春天即将到来,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向往之情;再结合前面的内容,两相对举体现出词人性情的豁达和乐观,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比如本题,“结句‘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应抓住结句中的“花期渐进”“东风”“寒梅信”等内容来分析词人的人生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