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以人教新课标版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在整个复习阶段,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练习,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复习要点
前一段时间已经进行了汉语拼音,生字词语,句型句式的复习与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老师有序地复习,掌握得也不错。通过练习,仍有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后期还要进行个别的指导。同时将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复习:
(一)阅读
主要是: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1、课内阅读落实背诵和默写
(1)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片断,在每个知识点上多下点工夫;
2、课外阅读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问题句子要完整;
(2)引导学生作答“谈体会”一类的题目;
(3)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4)《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即便没有读,也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在复习中要做到:
1、梳理十一、十二册的口语交际内容;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听;引导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倾听,以保证顺利完成试卷当中的语文听力题目;
3、复习时,参考《试题》中“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三)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学阶段,积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古诗词,更是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要求:
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古诗必须熟练掌握,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会默写,会运用;
3、掌握常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能适当运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别是关于读书的、惜时的、友情的等;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机密结合。具体要求是:
1、能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活动,对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演讲,学习辨别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习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指导重点是: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
在复习的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复习计划。因为复习中,有时会碰到事先没有料想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复习计划制定好了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加不能机械执行,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适当调整,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考查要点】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知识疏理】
⑴诗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诗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诗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⑵课外积累:①按要求写出格言或警句;②由具体的语境联想诗文名句;③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的文学形象;④中外文学名著评价。
【试题特点】
20xx年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读图填写题、填空默写题、扩展开放题、简述问答题和比较选择题等。
【解题导引】
例1.(20xx·盐城)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第(1)—(4)题。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野火烧不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④万事俱备,。(罗贯中《三国演义》)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⑨,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⑩,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处,填写上句或下句。
(2)句④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句⑤出处中的“左迁”是指。
(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现诗人杀敌报国情怀的名句有、。(只填序号)
(4)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个名句写一段话,60字左右。
上面这一中考
例2.(2003·北京)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①的雄奇景观,有“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②的风雪酷寒;这里有③的慷慨悲壮,有④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这是一道创新题,其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第一,试题材料取自于课外,要求考生填写的诗句却在课内;第二,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要求考生填空的'诗句只有四处,给出并注明出处的诗句却有6句;第三,在要求填写诗句的地方,有比较隐晦的提示,考生解答了这道题,对“边塞诗”的印象应该是很深刻的。
解答本部分试题,一是要弄清题干要求,二是要调动自己的积累,三是要察看具体的语境,四是要注意写字的规范。
【常见失误】
解答本部分试题常见的失误是考生在考场上往往不易把要求提示与诗文名句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还有就是写字不够规范。
(1)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 。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 。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 。
(6)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
(8)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9) 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 。
(10)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 。
(11)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且向花间留晚照。
(13)随风潜人夜, _____________。
(1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 。
(1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
(1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