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康熙关于决心的名言 正文

康熙关于决心的名言

时间:2025-05-01 03:47:30

关于国家的名言警句【汇总】

爱国如饥渴。——范晔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警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佚名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高震东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一个领袖,一种群众,一个国家。——希特勒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伟大的国家就是能产生出伟大人物的国家。——迪斯雷里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王安石

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侵入一个国家或许容易,但要想撤离这个国家却很困难。——马汉

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罗曼·罗兰

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伊拉克万岁!阿拉伯国家万岁。——萨达姆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肯尼迪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马卡连柯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爱德蒙柏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在每个国家,知识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础。——华盛顿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

爱国不是口号,而是神圣天职。——何厚铧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国家有优良的公民,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强盛起来。——沃纳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亚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

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伏尔泰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刘向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富兰克林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金子使兄弟反目;,金子使家庭不和;金子使友谊破裂;金子使国家内讧。——考利

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

国家的财富是人民,而不是棉花和金子。——哈维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对于国家的敌人来说,没有比坟墓更好的地方了。——成吉思汗

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罗曼·罗兰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人类的全部生活都依次在书本中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逝了,书却依然存在。——赫尔岑

国家之前进在于人人勤奋、奋发、向上,正如国家之衰落由于人人懒惰、自私、堕落。——斯马尔兹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萧伯纳

在我们这样自由制度的国家,任何人只要高兴,只要肯花钱,就能自己毒害自己。——马克·吐温

只要让我创造一个国家的迷信,我就不管归谁给他制定法律,也不管归谁给它编歌曲了。——马克·吐温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我想人的一生也不必求什么富贵,什么势力,只要能为国家尽义务,为社会造幸福,就算是好国民。——陈逸群

假如人们把夸张和狂暴叫做美德,把温和与公正叫做犯罪行为,那么,这样的国家离开灭亡就不很远了。——拿破仑

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往往是对细节的干涉。——列宁

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性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因为世界主要是被德性统治。——史迈尔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

青年人啊,热爱理想吧,崇敬理想吧。理想是上帝的语言。高于一切国家和全人类的,是精神的王国,是灵魂的故乡。——马志尼

一滴油不可能平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个针尖般大小的国家不可能让那些比她大千倍的国家永远俯首称臣。——茨威格

预算不是一个钱柜,而是一个洒水器:它抽上来又洒出去的水越多,国家就越繁荣。——巴尔扎克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

一个国家文化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较就能知道。大凡半开化的国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家,民法多而刑法少。——梅因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托於别人的恩赐上,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进,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军备。——希特勒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切斯特菲尔德

金钱真正是人间一切下流行为的渊薮。有了钱,那些最黑暗的勾当的沉渣往往都会在国家生活的表面浮起,并支配整个国家的命运。——米左琴科

历史上伟大的国家兴亡,完全是由於种族混合以至破坏了血统纯洁所致。为了要防范这种灾难的发生,所以国家必须尽到责任,采取防范的措施。——希特勒

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亚里斯多德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

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民族国家的创造,绝不是毅力单薄的民族主义联合会所能济事的,只有具备钢铁般坚决意志的单独运动,才能打倒其他一切运动而获得最後胜利。——希特勒

大自然的全部工作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剧烈斗争——强者统治弱者的永恒胜利。如果不是这样,整个大自然就只有衰亡。违背这个基本规律的国家也将衰亡。——希特勒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议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茨威格

实事求是讲,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过去您没觉得肉贵那是因为过去您压根不怎么吃肉,割二毛钱肥膘就全家包饺子。要是肉价还是前两年那价,国家就是把全国变成大猪圈也不够您狠吃的。——王朔

闲暇读清朝康熙帝“削三藩”这段历史,细细品味,受益匪浅。“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镇福建。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皇室的一块心病。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想一展雄心抱负,下决心对割据云南的吴三桂下手。但稳重的孝庄太皇太后却告诫年轻气盛的康熙,撤藩的时机还不成熟,还要等,正所谓“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康熙听从了孝庄太皇太后的劝诫,以坚定的决心和坚韧的耐心,选择好时机下手,最终经过8年平叛战争,取得“削三藩”的胜利。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潜龙勿用。”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一旦陷入急躁的'情绪,往往就会跌入失败的深渊。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借覆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偏要挑战强敌,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最后险些成为阶下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而是拿出更加刻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42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做到有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虽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不缺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抱负,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变得不冷静。不冷静就会冲动,冲动之后难免会犯错误,使实现雄心的道路变得艰难。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始,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孰料,情况不明,仓促出手就会漏洞百出,进而给以后工作造成被动……以上种种,都应了一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何能做到遇事有耐心?我想,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冷静能让你对事物有最理性的认识,它能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里作正确的决定:弱小时,告诫你韬光养晦;强大时,鼓励你乘胜追击。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不会被周围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诱惑所分散。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在看不到结局的情况下仍然咬紧牙关、站定脚跟,不到最后,决不言败。就像《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即使天生条件并不优越,甚至有些笨拙,但就是凭着那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和执着,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默默工作,坚韧执着,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耐心,是一种坚韧,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信心和勇气。只要我们能对工作投以热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抱以耐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

竞职演讲的名言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唐.陆龟蒙)

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

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2、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清.梁佩兰)

释: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明.张君正)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

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8、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明.方孝儒)

释: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明.瞿式耜)

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30、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

释: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竞职演讲的名言

1、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深,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 (三国·诸葛亮)

释:先确定大政方针,再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法令,再实行刑罚;先治理当前的,再治理长远的;先处理好内部事务,再处理外部;先治理好带根本性的问题,再解决细节问题;先治理好强的,再治理弱的,先治理好大的,再解决小的,先治理好上层机构,再治理下层社会,先治理好自身,再去管理别人。这是由于确立了大政方针,具体措施才能得以实施;制定好了国家法令,才能具体实施刑罚;治理好近的,远的才能安定;治理好内部,外部就会端正;治理好根本,末节就能畅通;治理住强的,弱的就能伸展;治理住大的,小的就能通顺;治理好上层,下层就能正直,治理好自身,他人就会敬重服从。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2、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得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三国·诸葛亮)

释:治国治军有五害:一是拉帮结伙,二是哗众取宠,三是妄加谈论,四是混淆是非,五是心怀不轨。对这些都应防范它们。

3、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 (荀子)

释:想保持安定,巩固地位,那么没有比平政爱民更好的办法了;想获得美好声誉,那么没有比崇礼敬士更好的办法了;想建立伟大功业,那么没有比尚贤使能更好的办法了。

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 ( 墨子 )

释:上面为官从政的,如了解得到下边的情况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边情况,政策脱离实际,就会发生动乱。

5、善将者,其刚不可折,甚柔不可卷,故以弱致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三国·诸葛亮)

释:善作将领的必须有刚柔兼备的性格,但刚强不固执、温柔不软弱,所以可以弱致强,以柔制刚。但单讲温柔会导致软弱,势力会削弱;单讲刚强会导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势必灭亡。不柔不刚,才合乎道理的常规。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老子)

释 :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管理,凶事未发生时容易解决,问题没弄到最严重时易判断,麻烦事在细小时容易处理。因此,凡事都要在没有定局之前妥善安排,在动乱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7、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抵其本,而叶遍摇矣。 (《韩非子》)

释:摇树木的人,如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去动,那么即使弄得精疲力尽也不可能全部动遍。如从左右推拍树干,那么可使一树叶子都摇动了。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释:要想缩小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扩张一下;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强大一下;要想废除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兴旺一下;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故意给它一点。这就叫深藏起来的高明。

9、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孙武)

释:宁可假装糊涂而不有所行动,也不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不露声色,就象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10、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孙武)

释:在客观实际中蕴藏着谋略,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客观实际。认识了客观事物的矛盾性,就可掌握和运用谋略。谋略不可违背客观实际,凭主观想象去生搬硬套,就要招致失败。

11、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进贤远奸而已矣。无定法者,一兴一废一繁一简之间,因乎时而不可执也。 (清·王夫之)

释:天下有治国的大原则,而具体的法规制度则不能一成不变。大的原则只不过是知人、安民、进贤远奸罢了,而法规制度的制定、废除,是繁还是简,就要因当时具体条件而定,不应拘泥不变。

12、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汉·陆贾)

释:处理事情要根据事情本身的规律和法则,吃药治病要根据药物对疾病的功效。一本书的好坏不一定以是否出之孔子之手,一副药的效用也不一定以扁鹊所开之方为标准。凡是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就是好的,可以把它当作法令制度,根据时代不同而灵活执行。

1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孙武)

释:足智多谋的将帅对情况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看到不利方面,才能消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14、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人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力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三国·诸葛亮)

释:将帅要具有五善四欲的军事实践的才能。所谓五善,就是善知敌方形势,善知进退战术,善知国势财力大小,善知适时把握天时人心,善知山川河流地形。四欲者,作战时要出奇制胜,谋划时要严守机密,复杂情况下要镇静,指挥决心要坚定专一。

15、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 (黄石公)

释:对廉洁的人不可用爵禄收买,对有节操义行的人不可用重刑相威胁。

16、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莱根谭》)

释:与其计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持好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