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1、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2、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3、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必须颓败。——塞内加
4、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正因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5、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
7、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8、在世界各主要礼貌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构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9、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0、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11、在一切能够理解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
12、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1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14、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15、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
1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17、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8、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19、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马斯·莫尔(英)《乌托邦》
20、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21、人民的愉悦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22、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性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23、自由是一种务必有其自我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24、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一样。——雪莱(英)《人权宣言》
25、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2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27、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28、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29、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战国)《商君书·定分》
30、宪法创制者给咱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31、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32、法律解释者都期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33、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34、自然法即神灵法,只是用来约束每一个个体的法律,咱们务必坚定地拒绝遵守。咱们就应坚定地遵守忽视神灵法的规章制度,正因规章制度赋予咱们和平比较好的政府和稳定,因而对咱们来说,规章制度比神灵法更好,正因如果咱们采用神灵法的话,他会将咱们陷入迷惑无序和无政府状态。——马克·吐温
35、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36、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37、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38、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39、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40、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41、法律务必依靠某种外部手段来使其机器运转,正因法律规则是不会自动执行的。——庞德(美)《透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42、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43、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44、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45、法者,因此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46、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47、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我身上。——阿奎那
48、没有哪个社会能够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1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
49、荣耀所禁止的法律却往往应允。——威·索林
50、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关于安全的名言警句
1、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2、如果说工作是一本书,那么安全就是序言。
3、业务由勤学为径,工作有安全做舟。
4、一人把好方向盘,众人坐好平安车。
5、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索,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
6、违章指挥等于变相杀人。
7、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8、忽视安全等于轻视生命。
9、侥幸心理是事故的祸根。
10、无知加大意必危险,防护加警惕保安全。
11、电力安全行,隐患要除平。
12、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职工是安全的负责人。
13、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人民。
14、互让半步,处处通途。步步小心,平安是金。
15、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安全两天敌,违章和麻痹。
16、违章作业是事故的根源。
17、冒险是事故之友,谨慎为安全之本。
18、安全生产:宽是害严是爱。
19、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疾病从口入,事故由松出。
20、安规是您生命的保护伞。
21、小洞不堵,大洞叫苦。
22、安全生产挂嘴上,不如现场跑几趟。安全生产月几园,违章蛮干缺半边。
23、造高楼靠打基础,保安全靠抓班组。制度严格漏洞少,措施得力安全好。
24、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无情于违章惩处,有情于幸福家庭。
25、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26、人最宝贵,安全第一。我要安全,安全为我。
27、安全是基础,违章是隐患生命的纽带。
28、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29、容忍危险等于作法自毙,谨慎行事才能安然无恙。
30、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
31、当心!相邻近带电。
32、不求作多,只求作安。
33、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
34、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
35、防火须不放过一点火种,防事故须勿存半点侥幸。
36、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千计万计,安全教育第一计。
37、宁可千日不松无事,不可一日不防酿祸。抓基础从大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38、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39、违章是安全最大的敌人。
40、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41、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日有余。
42、个人保安线,是生命线。
43、安规是个宝,安全离不了。
44、安全是幸福家庭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45、安全不能指望事后诸葛,为了安全须三思而后行。
46、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处于麻痹。巧干带来安全,蛮干招来祸端。
47、安全法规血写成,违章害己害亲人。
48、安全和效益结伴而行,事故与损失同时发生。
49、年年安规年年规,岁岁平安岁岁安。
50、安全要讲,事故要防,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
2、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
3、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孟德斯鸠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国法学家波洛克
5、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张文显
6、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意)贝卡利亚
7、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8、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意)阿奎那
9、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法)罗伯斯庇尔
10、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荷)格老秀斯
11、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12、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13、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埃尔曼
14、法律人不应该倡导过于激烈的变革,因为激烈的变革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秩序的进一步的丧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枪炮作响法无声。枪炮作响的时候,法律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我们都不希望这个社会发生太过剧烈的变化。
15、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汉密尔顿
16、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法)罗伯斯庇尔
法制名言
法制就是力量。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 撒贝宁
天下之治赖纪纲。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北宋文学家 苏轼
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
宋杨万里《上寿皇乞留张械黜韩玉书》。这两句大意是:法制发挥作用,国家就安定;法制丧失作用,国家就危险。法为治国之根本,实行法治的社会。必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社会秩序得以维护,自然是国泰民安。相反,实行人治的国家无法可依,任凭长官意志行事;有法不依,一、贪脏卖法之风盛行,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刑不上大夫,法不治官吏,则势必丧失民心。民心一失,焉能不乱?此二句精警明确,把“法存”、“法亡”提到“国安”、“国危”的高度,用以说明法治之重要,背法之危险,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诗人 杨万里 《上寿皇乞留张械黜韩玉书》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春秋管仲《管子》善于治国理政的人,通过制定有效制度来管理国家,以达到众民皆服的目的。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
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关于法制的名言
战国韩非《韩非子饰邪》。这几句大意是:明白地确立法制,抛开私人恩怨,这样才能作到有令必能贯彻执行,有禁没人敢于违反。明确法令制度,使人们知道何为守法,何为违法,违什么样的法给予什么处理,立什么样的功给于什么奖赏;在执法过程中又能公正无私,“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不以个人的恩怨好恶干扰法律的贯彻执行,这样,自然能作到令行禁止。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饰邪》
要自由,就必须生活在一个法制的土地上。 威默里
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儿之。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建立传》。这几句大意是:自古以来那些混乱衰亡的国家,都是维系秩序的法律制度首先崩溃,然后祸乱接踵而来。欧阳修著《五代史》时,有感于后汉郭威因一时喜怒而擅自更换大臣的史实,指出法制遭到玻坏,祸患必定随之而来,因为法制不存,必生偏阿;惩劝不明,风败俗浊;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励勇。风俗败坏,民心生怨,将相不肯出力,祸乱还能不生吗?这几句说明法律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不可恃权易法,随心所欲。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新五代史王建立传》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悖(bèi备):混乱。持国:保持目家安定与繁荣。过几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投有一定的法制就会大乱,死守故法不知变革也会大乱,混乱动荡就不可能保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吕氏春秋察今》强调了因时变法的重要性,说明古今时世不同,制订法令、政策当明察今天的形势,这样才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时代不同了,事物变化了,如政策法令不相应调整变化,仍以故法治国,没有不失败的。《察今》阐述的道理,至今不失其启迪、教育意义。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循法之功,不足以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法制名言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功:功劳。法古之学:遵循古人的学说。制今:治理当前事务。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赵策》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常:长久不变。弛:废弛。这几句大意是:国家不会有永久的太平,也不会有永久的混乱。法令能够执行,国家就能得到治理;法令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这几句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国家,都必须依法治国,加强法制,一旦法令废弛,就意味着国家动乱的到来。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述赦》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春秋管仲《管子法禁》。法制:法律制度。议:非议。偷:苟且,马虎,这里为“忽视”的意思。假:借。这几句大意是:法令制度不容非议,民众就不敢相互营私;刑罪不容宽赦,民众就不敢忽视为善;授爵赐禄的大权不借以送人,臣下就不会叛君犯上。《法禁》是讲立法行禁的。管子认为为了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和君主的权威性,法令一经颁布,就不允许说三道四私下非议;实行严刑峻法,不容宽贷,就使人不敢轻易干坏事。这些虽然都是为维护君权服务的,但对今天以法治国,进行法冶建没,仍有可借鉴之处。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法禁》
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仞:古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仞。楼季: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峭:高而徒。跛(bozang簸赃):瘸腿母羊。夷:平。这几句大意是:十仞高的城墙,连最善跳跃的楼季也无法逾越它,这是因为陡峭的'缘故;千仞高的大山,瘸腿的母羊也易于上去放牧,这是因为平缓的缘故。所以圣明的君主要实行峭法严刑啊。韩非以城墙、高山为喻,说明城墙虽低因其陡峭就难以逾越,高山虽高因其平缓就易于攀登。因而圣明的君主要久处尊位而长执重势,使天下不敢犯,就必须“峭其法而严其刑”。李斯就曾以他的同窗韩非的这套理论,劝谏寨二世行督责,统治天下。可是胡亥远没有秦始皇那样的雄才大略,大一统的秦王朝到秦二世手里就断送了。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五蠹》
我从学校出来接触的就是法制节目,10年磨一剑啊!如果彻底转型,就再也回不到法制节目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 撒贝宁
有道理,才有公平解决事情的可能让道理规范生活,同时,不放弃通过法律来解决事情的机会,这就是法制的精髓。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 撒贝宁
法律绝不可能发布一种既约束所有人同时又对每一个人都是最有利的命令。法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准确地给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作出何谓善德何谓正当的规定。人之个性的差异,人的活动的多样性,人类事务无止境的变化,使得人们无论拥有什么技术都无法制定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绝对适用于各种问题的规则。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网络、媒体的介入,使我们知道的信息数量增加,知道的机会增多,使一些事情事实的真相很难被掩盖,它们的立体配合,使解决事情的方法更加公平、公正。但是一个国家,如果需要不断地靠媒体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媒体,在法制不断成熟过程的中,仅仅扮演的是一为记录者,一位传播者。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 撒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