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钱是好东西,但是这种东西能满足个人生活就可以了,不能太多了,多了就会祸害人。
2、今天要做的事不要等到明天,该自己做的事不要让别人做。
3、灵感喜欢光顾勤劳的人,懒惰人不会遇到他。
4、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别不接受你看不惯的方法。
5、科学的结论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建立在大胆的猜测上。
6、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天才,伟人都是善于利用时间的人。
7、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是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人。
8、伟人都是在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平静的湖面不会练出出众的水手。
9、人生就像在行船,每个人的船,自己是舵手,需要自己掌舵。
10、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度过了多少时间,而是你生活的深度。
11、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12、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
13、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14、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小说家)
15、表面上张牙舞爪,心里其实深深呵护着一个青涩而脆弱的起点。——龙应台
16、当你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陈凯歌《少年凯歌》
17、头脑是狭小的,而他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他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茶花女》
18、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气,因为你看不到什么危险。——《格列佛游记》
19、泪水只能换来同情,汗水却能赢得成功。
20、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不能跑调。
21、人可以跨越自然的障碍,却无法跨越人自己用智慧设置的障碍。
22、苦难是上天的恩赐;幸运是上天的惩罚。所以才有了困顿而有成,幸运而平庸的高下分野。
23、不要活得太匆忙,知道怎样安排时间,就会知道怎样去享受。
2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2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26、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7、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
28、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29、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30、任何的限制都是从内心开始的。
3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2、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能。有了昂扬的精神,人才能活得更加精彩。
33、不要放弃心灵的力量,不要错过改写人生的每一次机会,生命实际上是一只陶器,你想把它塑造成什么形状,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34、生活中的烦心琐事就如同空气中的粒粒灰尘,我们无法阻止它们进入我们的心田。所以,我们应该以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它们,慢慢地,静静地,让他们沉淀下来。
35、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林清玄
36、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林清玄
37、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林清玄
38、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林清玄
39、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美国)富兰克林
40、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41、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法国)居里夫人
42、只有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洛
43、执著追求和不断的分析,这是走向成功的双翼。不执着,便容易半途而废;不分析,便容易一条道走到天黑。
44、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意外的风雨是非常自然的,只要你寻觅的眼睛没有被遮蔽,继续认真地去寻找,相信你一定会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45、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太多,才让自己如此难受。
46、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7、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8、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9、人生的奋斗可以分五个阶段:1.为了生存下来,立足社会;2.改善生活,提高品质;3.有点成就,需要炫耀,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成功;4.阅历多了,开始追求感觉的东西;5.归朴还真,上升到精神的境界。
50、不要让心太累,不要追想太多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事。你我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一向喜欢追忆,喜欢回顾,喜欢不忘记,如今却发现,深刻在心里的那些东西,早已在他们的时间里化成遗忘。
1、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钟南山
2、 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希波克拉底
3、 一位西哲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
4、马克思:“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疗效重于理论)
5、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6、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7、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8、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9、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医工论》
10、 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清】徐廷祚
11、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2、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
13、只要生命还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爱默生
14、专家是令人尊敬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专家有时也是令人惋惜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知道的事情,却知道的越来越少。——妇产科学家郎景和
15、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吴阶平
16、对工作还应该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
17、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清】陈梦蕾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18、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19、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20、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22、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次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钝不灵。——【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23、There is no safe drug but safe doctor.(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
24、A good surgeon must have an eagles eye,alions heart,and a ladys hand.(一名好的外科医生必须有鹰的眼睛,女人的手和狮子的心)
25、Treatment is more about restoring the peace of mind than about producing a cure.(医学治疗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疗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26、he real difficulty in orthopedics lies not in making a diagnosis but i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骨科医师的挑战不在下诊断,而在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27、The patients are your best teachers.(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28、Before you become a doctor, become a man.(成功待人处事是成为好医生的前置条件。)
29、The decis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ncision.(在一个成功的手术中,决策比刀法更重要。)
30、To cut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31、药理与事理相合,医法与心法不二
32、医病医心难医命,顾利顾名不顾身
33、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34、小病求生,大病求死
35、德不近佛者不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以为医——裘法祖老先生!
3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
3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8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唐 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39、医以济世,术贵乎精。(清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40、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4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42 、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清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43、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清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44、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清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45 、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清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46 、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清 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47、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清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48、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明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49、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50、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51、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明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52、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中国分省医籍考 山东省第六类 方论外科杂集》)
53 、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清 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54、Harvard大学医学院院长Sydney Burwell教授曾对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十年内,你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一半会证明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我们不知道哪一半是错的。“
55、路上有两种车,一种是兜风的,行车就是目的;另一种是赴约的,行车只是手段。 (只谈理论的兜风的,瞄着疗效的是赴约的。)
56、有人同一个错误重复了几十年,然后把它叫做经验。 (经验等于证据。)
57、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有这样一句批评:"上帝不是靠仍色子的方式来决定自然规律的"。遗憾的是在医学领域,上帝处处多都在玩筛子,循证医学就是教医生如何应对这个医学实践的不确定性。
58、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嗤,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者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唐]孙思邈
59、当我们决心要成为医生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上已经挂上了一条看不见的锁链,让我们背负一生。——法国胸科医学之父雷涅克
60、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内科专家张孝骞
61、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张孝骞
62、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63、成为一个医生最大的责任不是只医治疾病,一个医生怎么看待贫穷的病人,是区分一个人是医生还是医匠的关键点,真正的`医生肯定人的价值,医匠的眼中,病人只是消费者。医生看的是生病的人,医匠看的是填病历的表。 ——[美]布雷克威尔
64、医生的人文素质就是你要真正热爱生命,关注生命。一个优秀的医生肯定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生命要充满同情。 ——周国平
65、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66、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治疗某些疾病。——《爱丁堡宣言》
67、凡乡里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
68、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冰冷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勤劳的手。不容置疑,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信仰和奉献精神。她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服从上帝的召唤,因为上帝是出于信任才会把一个人的生命交付在她的手上。 ——菲洛伦斯,南丁格尔
69、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希波克拉底誓言
70、良医者,常治无病之人,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淮南子》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2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23.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2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5.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2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27.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28.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29.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30.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31.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3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33.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34.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3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7.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8.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9.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3.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45.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46.(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47.(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4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9.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50.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5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5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5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5.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7.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58.(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59.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6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