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王阳明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阳明法书集》的序言中写道:“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守仁)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学思想高超、警策、简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叠起一座高峰,比之汉唐绎学的理论思辩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而阳明之学则是中国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并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梁启超称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是因为他在程朱理学笼罩一统天下,以极大的勇气,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学说之与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论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他的新说,对当时社会,“像打一药针一般,令人兴奋”,“吐出很大光芒”。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像极了上面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两个人还是有所区别的:贝克莱是要通过“存在即被感知”这句名言解决认识论问题,到最后,为了保证物的存在,贝克莱还不得不搬出了上帝来保证外物的存在。王阳明不同,其“心外无物”说的是意义问题,和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先生说致良知,良知在于我们的`本心,与龙场悟道一样,你未见龙场之时,世界于你只是狭小的周围一圈,当你来到深山自然之中,心会变得与自然一样广阔,便能窥见更多的真理。
篇二:王阳明名言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篇三:王阳明至理名言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名言。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篇四: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
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传习录》
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3、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4、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5、 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6、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7、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8、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 《传习录》
9、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10、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1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12、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13、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1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15、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16、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17、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18、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19、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20、 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21、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 《传习录》
2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23、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4、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25、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
26、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 《传习录》
27、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28、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29、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30、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王守仁
31、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32、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33、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王阳明 《传习录》
34、 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王阳明 《传习录》
35、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36、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37、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38、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 《泛海》
39、 “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 《传习录》
40、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王阳明 《传习录》
41、 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42、 无声无臭独知时, 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 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3、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 《双峰》
44、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王守仁
45、 圣人处此更有何通? 圣人会怎么做? 圣人会怎么做? 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王阳明 《王阳明》
46、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 《传习录》
47、 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 知天 ——王阳明
48、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阳明 《大学问》
49、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
50、 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王阳明(闪点情话网)
51、 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二字是参同。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2、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王阳明 《传习录》
53、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王守仁 《传习录》
54、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 《读易》
55、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 亦谬乎? ——王阳明
56、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 《传习录》
57、 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58、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59、 天理即人欲 ——王阳明
60、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
61、 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2、 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王阳明
63、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王阳明 《传习录》
64、 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 《传习录》
65、 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王阳明 《传习录》
1)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 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6)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7)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8)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9)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10)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11)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2) 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13) 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1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15)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16)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17)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18)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19)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查慎行《三闾祠》
20)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21)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22)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23)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4)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2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6)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7)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28)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9)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30)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31)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2)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33)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34)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3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6)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37)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8)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9)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40)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41)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4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3)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4)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45)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46)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7)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48)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49)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0)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拓展:著名爱国诗《关山月》赏析
这一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的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李白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李白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李白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李白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李白,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李白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李白所难以企及的。
1、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决总裁与书记不能解决的问题。
2、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如果聚精会神只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东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专一、专注、专心、专业,那么,到头来,每个领域都可能只是个二流角色,弄不好还会沦入三流、末流。迄今为止,做企业成功的招数很多,但有一条肯定屡验不爽:聚焦,聚焦,再聚焦!
3、任何一次“强大”都无法成为“终结”,历史长河浩浩荡荡,顺势则昌,逆势则亡,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强无封顶,大无边界!
4、改变别人难上难,调整自己最简单。
5、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只有消费者、股东、银行、员工、社会、合作伙伴六者的‘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收益’;只有与最大多数人民大众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事业’。”
6、我也不能总挨打呀。自己斗不过,就得想办法团结和发动别人。母亲给我一毛钱、两毛钱,我都和大家一起花,结果,大家都听我的话,时间长了,我让干啥就干啥,我让打谁就打谁。于是,我一步步成了“孩子王”,从此远近闻名。如果问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理念起自什么时候,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当然,不是说那时候就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句式,而是说有了萌芽状态的理念。
7、差异化、挺进无竞争领域是弱势企业迅速制造相对强势的不二法门。
8、不管螺丝是怎么设计的,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的开。
9、野蛮社会,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资本社会,财力可以雇用体力和智力;信息社会,智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
10、我是人民的奶牛,我的奶是属于人民的。
11、做产品,最需要讲究的就是“优生优育”。生下羊,哪怕一窝也不值钱;生下虎,哪怕一只也大有本事!滥生滥育,生得越多浪费越大!
12、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擅长“三大做”:做事,做势,做市。
13、我觉得自己没缺过什么人才,我认为使用是对人才最大的培养。比如,你需要三个人做一件事,现在去劳动力市场找来三个人,就算都是矮子,里面也能选拔出一个将军来。像米卢教练,他从不带甲级队,就带乙级队、丙级队,把他们带成乙级队、甲级队,这才是好教练!
14、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15、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16、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创业者只是这辆车上的司机而已,本车的核心目的是把来来往往的乘客运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只有乘客安全抵达目标,司机才有资格收取车费。如果司机误以为自己是中心,乘客是陪衬,那么,整个定位就大错特错了。所以,“金本位”成不了企业家,“权本位”也成不了企业家,“人本位”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
17、这个世界不缺少发现,而是缺少发现后的思考。
18、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19、如果缺乏必要的竞争壁垒,“先驱”变“先烈”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20、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
21、企业如何做大?我们认为企业在四个方面必须有前瞻性,首先大远见、大胸怀、大责任感、大产业链为其四大才可能做好。
22、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
23、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
24、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25、把“创业”与“守业”视作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是有害的,它会使许多人误解为,创业是需要“动”的,守业是需要“静”的;创业是需要“激情”的,守业是需要“寂寞”的;创业是需要“扩张”的,守业是需要“内敛”的;创业是需要“大刀阔斧”的,守业是需要“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创业比守业离创造更近,守业比创业离激情更远。
26、凡巨大需求的创造,来自1%的天才加99%的汗水——这1%就是选局,那99%就是做局。
27、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28、开发领先产品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产品。
29、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
30、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人革命,没有第三条道路!
31、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东、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
32、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就在一点两点上。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突破自我,就能走在前面。敢于跟自己较劲的,在欧洲是德国人,在亚洲是日本人,在中国,蒙牛人首当其冲!
33、日月翻转,物去人非,抚今追昔,涕泪横生。惟养母嘱咐我的两句话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34、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
35、策划也有“两面性”。好人可以用,坏人也可以用。策划有时被滥用、误用、反用,变成了“投机”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说,举目四望,提心吊胆:不是策划别人,就是被别人所策划。真正有生命力的策划,不是“抖机灵”,也不是“赛智商”,而是捧出一颗真心,拿出一份热诚,与别人同呼吸、共命运,“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诚信!诚信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大诚信”其实就是“大智慧”。当今社会最大的学问,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而按客观规律办企业的最大学问,就是“对别人有利的,才是对自己有利的”。有了诚信,资源不请自来,这是无管理的管理,无策划的策划。
36、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37、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脑袋决定口袋。
38、三合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把合适的人放上去。衡量人才要坚持岗位标准,离开岗位去谈抽象意义的人才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陈景润是数学天才,但是在教师岗位上却算不上好人才,所以岗位要与人匹配,千万不能错位,错位之后成本太高。除了人岗匹配,态度问题也值得关注,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请你流出汗水,如果没有汗水,请你让出岗位。
39、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40、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41、先做人,后做事。
42、把先发市场中的需求“移植”到后发市场。
43、从无到有,是件快乐的事。而从有到无,同样是种快感。
44、品牌=品质+品位+品行。
45、有人说我作秀,我说作一次秀容易,但要作无数次的秀、一辈子的秀是挺难的。
46、遍览六大洲,世界上大凡成功的企业,80%以上一业为主。你如果什么产品都想做,那么,就意味着你与很多个世界冠军在对打;对抗一个犹恐不胜,何况是对抗许多个专业化队友呢?迄今为止,做企业成功的招数很多,但有一条肯定屡验不爽:聚焦,聚焦,再聚焦!我们厂区,最大一块标语牌写的是:“聚精会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它时时提醒我们要进行战略聚焦。
47、这个世界凡是高端深奥的东西,没有一个不藏在深处、细处、隐秘处。
48、最佳雇主:让员工“51%给自己干”。
49、人非“生而知之”,那么,一定是“学而知之”、“思而知之”、“行而知之”。
50、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
51、好好检讨自己,尊重所有人,以提高团体素质为重要职责。
52、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53、在经营理念上我们有四句话,经营的百分之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百分之九十八是文化;矛盾的百分之九十八来自误会;资源的百分之九十八是靠整合。
54、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55、可以越级关怀,但不可以越级管理。
56、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57、创业和守业不是前后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创业是永恒的,守业是相对的;守业是创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切守业都是创业的子集。
58、要学会把苦难放在心里!
59、帮助别人,但不伤害别人。
60、经营中的98%是有关人性,只要换位思考,将对方关心的利益想清楚了,凡事就迎刃而解。
61、一个产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62、想赢个三回两回,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63、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64、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65、你有几斤几两只有上市后才知道。
66、最大的培养在实践。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67、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68、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事,惟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斤米,惟问劳千军需要多少口锅;不问我的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惟问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69、一切竞争从设计时开始。
70、我母亲教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71、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既是必须的,也是个人的道德完善。财富向最能够增值的地方流动,这是经济学铁的定律。一个企业家掌控的财富越多,说明社会对他的信任越大,与他相关的人也就越多,他的所作所为也就越举足轻重……他是大家按市场法则共同“选举”的委托人,不承担社会责任行吗?越是这样的人,越需要进行个人道德完善,这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从他释放的能量中受益,另一方面这也是他赢得更大社会信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社会公益”与“个人品牌”的共生过程。
72、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对赌”中实际上外资是非常不希望赢的,如果它赢了以后,它是大输,如果我们赢了,它才赢了。
73、想赢两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74、企业总要找马骑,企业跑在平路上的时候,找到的可能是银行的资金,它是一匹比较温顺的马;可是当你跑在山路上的时候,找到的可能就是风险投资,它是一匹烈马,烈马的特点是——你行的时候,你指挥它,你不行的时候,它指挥你。
75、当企业利润低的话我们会不安,当企业利润自然升高的时候,我们同样也会不安,因为你经常拿走别人应得的利益,别人就会离你而去,他一走,你的生态圈就崩溃了,你的利益就不存在了。
76、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灭别人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