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5、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为学大病在好名。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4、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7、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1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0、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22、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2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4、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25、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6、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2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9、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仁义名人名言1
1.仁义值千金
2.仁义长,财义段
3.仁义廉士,穷不改节
4.仁义之师,秋毫无犯
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6.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7.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8.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9.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明)施耐庵
10.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看有钱家
1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5.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二》
16.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回
仁义名人名言2
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
——蒙 田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晁补之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后汉书》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林逋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
——姚莹
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
——《宋史》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篇》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孔 子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吴敬梓
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9.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1.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9.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0.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3.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4.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25.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