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的名言警句1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影响干扰他人,使各道路交通造成混乱。违反了交通法规,就会受到大自然和法律的惩罚。
2、对于一个艺术爱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3、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
4、凡事都有规矩。——德谟克利特
5、宁愿跑起来被摔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
6、哪有人民的安宁?没有公正的执法,哪有法律的尊严。
7、官以廉为贵,国以法为先。
8、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9、不一会儿,伴随着隆隆的雷声,倾盆大雨被云朵猛然洒下,它不同春天那样细细小小的,每一个雨点都大而有力,打在地上还没等碎开,下一颗豆大的雨滴就扑上来了。雷声隆隆的,倒使人感到庄严和振奋,它可以压下所有雨滴的小脚跺在地上的“啪啪”声。雨水均匀地罩在浓密的树叶上,等待它慢慢地苏醒,发出轻柔的声音。雨下得急了,就像无数个孩子在狭长的过道里用胳臂互相顶着抢先走,直到雷公生起气来,发出轰轰地声音它们,雨点才肯稍微规矩些了。
10、守法是领导者必备的道德品质。
11、生命也许葬送在你忘记法律的一瞬间。
12、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13、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14、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15、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16、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17、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万年。
18、法则可以避免错误,却决不会赋予美(塞·约翰逊)
19、这个伟大的世界永远旋转,不断地改变陈规(丁尼生)
20、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
守规矩的名言警句2
1、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患患可除。
2、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布莱克)
3、一个普通人,只能作出规规矩矩的东西,只有非凡的天才才能驾驭创作。(雨果)
4、那些仅仅循规蹈矩的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泰戈尔)
5、对于一个艺术爱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6、体无常规,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唐·皇甫堤)
7、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晋·葛洪)
8、做事要合法度,做人要有原则。
9、莫道我最大,天下法最大,莫道法无情,只要莫违法。
10、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11、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别林斯基
12、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13、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思格斯
14、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新的纪律。——列宁
15、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
16、没有纪律,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预防危险的方法了。——赫尔岑
17、自觉遵纪守法,享受自由人生。
18、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佚名
19、我们不能不仅靠人类内心爱自由来维护自由。——美约翰·亚当斯
20、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英莎士比亚
守规矩的名言警句3
1、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英培根
2、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3、无道德则不能存在。——法卢梭
4、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法孟德斯鸠
5、法律永远不会产生伟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德席勒
6、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7、邪恶的法律是一种最坏的暴政。——英伯克
8、纪律是胜利之母。——俄苏沃洛夫
9、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古希腊柏拉图
10、无规矩不成方圆。
1、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弗·培根
2、如果他们懂得利用自然的方法,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克劳迪安内斯
3、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4、大自然绝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只是我们自己。——卢梭
5、别责怪天地,她已尽其职;你应好自为之。——约翰·弥尔顿
6、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朗吉弩普斯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8、大地获得母亲这个称号,是完全恰当的。因为一切东西都从大地产生出来。——卢克莱修
9、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10、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庄周
11、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12、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13、大自然就像是一个忙碌的母亲。——哈代
14、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张维屏
15、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16、如果我们毁坏了环境,社会也就不复存在。——玛格丽特·米德
17、急雨才收翠色新,长青树上露沉沉,迷蒙白雾轻如许,欲上秋空作暮云。——寂莲法师
18、自然!她环绕着我们,把我们拥抱在她的怀里;我们既离不开她,又无力更接近她。——歌德
19、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0、怎样才能看得出自然之美,最要紧是观察自然之真。能观察自然之真,不惟美术出来,连科学也出来了。——梁启超
21、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惠。必须与之战斗,这就是我们的任务。——米丘林
22、自然是万物的总汇。——霍尔巴赫
23、自然在它的物质创造中为我们规划了我们在道德创造中所必须走的路。——席勒
24、自然有它发发展规律。——英国
25、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26、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
27、自然这个卷轴,简直是一本知识之书。——哥尔斯密
28、自然界是一切感性的力量、事物和存在物的总和。——费尔巴哈
29、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
30、我们若不服从自然,我们就不能支配自然。——培根
31、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切不可轻视自然。——阿加西斯
32、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亚里士多德
33、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34、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35、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巨人必须与自然多少有一点同型,以便能够在自然中存活。自然使人演化发展。——马斯洛
36、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共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
37、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培根
38、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39、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40、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41、大自然治病,医生只是助手。——希波克拉底
42、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个杰出成就便是自然美的发现。——赵鑫珊
43、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所以他是自然的奴隶,也是自然的主人。——泰戈尔
44、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45、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塞·约翰逊
46、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依照规律运作的。——康德
47、大自然把人带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朗吉弩斯
48、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49、环境改变的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的程度也越高了。——华生
50、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51、自然的本质就是活动。——霍尔巴赫
52、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你的生活——基米
53、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多德
54、大自然无疑是一切艺术的泉源,舞蹈无疑需要运用自然界和谐的、有节奏的动力,但舞蹈家的动作又永远有别于自然界的任何运动。——邓肯
55、我……将把元素的组合的一个现实的一般结果或许多一个接一个的一般结果称为自然。——狄德罗
56、大自然充满了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美与力。——列夫·托尔斯泰
57、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5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59、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孔子
60、自然与美德,受到社会、财产的产物学问和艺术的侵害。——卢梭
61、自然是陶冶心胸的伟大学校!——贝多芬
62、大自然像微笑着的仁慈母亲,她有助于我们的理想,她珍爱我们的想像力。——雨果
63、动物自然界是植物自然界的真理,植物自然界是矿物自然界的真理,地球是太阳系的真理。——黑格尔
64、自然既不会因为我曾经是一个聪明人而给我报偿,也不会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傻子而给我惩罚。甚至也不会因为你曾是一个坏人而惩罚你。——狄德罗
65、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西塞罗
66、自然是真正的法律。——弗洛里奥
67、自然与智慧永不相悖。——朱韦纳尔
68、大自然蕴含着远胜人类施教的影响力量。——伏尔泰
69、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70、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71、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7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
73、所有的人都在她之中,而她又在所有的人之中。——歌德
74、世界是一个棋盘,宇宙现象是棋子,赛棋规则就是我们所称的自然界规律。——赫胥黎
75、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76、天不语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李白
77、自然是亲切的向导——贤明、公正,而且善体人意。——蒙田
78、人类自身的存在也是舞蹈的一个来源。舞蹈运用不同于自然界的独特语言来表现人体美,反过来,舞蹈又使人体变得更美。——邓肯
79、对我来说,大自然一直是万书之本——知识的源泉。——罗曼·罗兰
80、从大自然学习崇拜课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爱默生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1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20xx年11月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2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③段中有关儒家、道家的学说是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结论。(4分)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现代人需要敬畏之心。(2分)
22.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的观点。(3分)
23.由于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在有敬畏之心。或因为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所以人要对自然存在有敬畏之心。(4分)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2
常怀敬畏之心
①有个日本朋友在大庆游览,一天傍晚,在井架边第一次看见天边的落日,大而圆,温润而壮丽,他情不自禁地跪下,泪流满面。他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落日,他被深深震撼,而最自然的反应就是跪下,表达敬畏!
②小时候,看见闪电,妈妈都会把我们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过去我们对雷鸣闪电心怀敬畏,它教人常常反省:不要做坏事!这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矫正我们参差不一的心草。而真正的科学家也是敬畏大自然的。因为敬畏,所以懂得。古书《增广贤文》里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敬畏之心在这里外化为道德力量,促使人修身明性。
③我们一度把人造神赶下神坛后,顺便也毁掉了所有的.神坛;我们把“您”改为“你”的时候,也干脆扔掉了敬畏之“心”!如同倒洗澡水也倒掉婴儿一样而不自知。我们要平等,不要个人崇拜,但是不可以没有敬畏的心。
④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恶搞经典成风;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洞房花烛也能笑场;因为没有敬畏,所以崇高贬值;因为没有敬畏,我们的人生不再神圣……
⑤现在最流行最广泛的新骂人“三字经”是“鄙视你”,第一回合就“鄙视”,所以就不用开战;内心、表情写满“鄙视”,所以没有仰望,也没有尊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面带鄙夷,内心则慢慢卑俗黯淡。
⑥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敬畏,在他墓碑上刻着: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强调的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并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丝毫懈怠与侮慢之心……
⑦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而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轻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人很渺小,因为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反而让我们内心清澄而庄严。
⑧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从一朵向阳的花、一棵跳舞的草,到一只蚂蚁的力量,一个母亲在产房里挂满汗珠与泪珠的笑容……
⑨听课的学生如果对老师没有敬畏,就容易打瞌睡;拿俸禄的官员如果对人民没有敬畏,就容易**腐化;袁隆平因为敬畏水稻,在稻田里梦想成真;黑人阿里因为敬畏每一个对手,成长为一代拳王……而你我,如果对自然对生命缺乏虔诚和敬畏之情,就不会真正体味到生命的美善与生活的幸福。
⑩【一生,不长,这是一条谋生的路,也是一条朝圣的路;前者,让我热爱手里粮食,常怀平常心,后者,让我看见高度与理想,并常怀敬畏。】
【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 )。 (2分)
2.请用“|”划出本文的论证层次并简要概括层义。(5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阅读④~⑦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⑥段所举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2)④~⑦段是怎样进行对比说理的?请简要分析。(3分)
4.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5.联系生活谈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对什么常怀敬畏之心?(4分)
【参考答案】
1.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第一层: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观点。第二层: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我们为什么要常怀敬畏之心”。第三层:深入论证“我们要敬畏什么”。(或“深入论证”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
3.(1)举例论证“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 (2)第④⑤段从反面进行论述,因没有敬畏所以崇高贬值、人生不再神圣、内心则慢慢卑俗黯淡;第⑥⑦段,从正面进行论述。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让我们内心清澄而庄严。
4.人生不仅是为了谋取生存,也是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庄严、崇高的过程;我们要敬畏物质的东西,我们还要敬畏精神的东西,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崇高。(意思对即可)
5.略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3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亨。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井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足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答案:
3.B 答案解析: 1.(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不是文化至上)
2.(是对文化的一种态度,不是自觉)
3.(唯一标准绝对化)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4
①我们敬畏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生命又非常脆弱。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体验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其实,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悲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②我们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的是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明码实价、信誉至上是企业经营的商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公正执法、不徇私情是司法机关秉承的法律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③我们敬畏自然。大自然是抚育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的一种普通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人类相同的生命体系对待,建立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博得自己生存的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
④我们敬畏自己。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轻视大人,对圣人之言也会加以戏侮。活在当下,人无敬畏,不知其可。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守底线,做事才会留余地。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让敬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选自《做人与处世》)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参考答案
1. 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2.道理论证。引用康德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应敬畏规则”的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本文采用了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先列出分论点我们应敬畏生命、规则、自然、自己,再总结得出要常怀敬畏之心的中心论点。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8题。(14分)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証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10.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3分)
11.缺失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创并说说其危害。(5分)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沦。(3分)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_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答案
9.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10.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11.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言之有理即可。)
12.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6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乏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或最后一段。
2、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3、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4、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