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兴宁客家文化名言 正文

兴宁客家文化名言

时间:2025-05-01 19:26:57

客家经过多年的'传承至今天,拥有的很广的一个民族人口,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的足迹,在经过这么一系列的发展后,客家的历史上也传承了很多诗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临江仙

十里天街初焕彩,霓虹醉了鸥轮。鳌园花甲近黄昏。

移山填海处,不忘海堤人。

环岛明珠星斗灿,琴台拂水芳村。荔枝龙眼一时新。

海门听唱晚,高树入蝉论。

七律

山中岁月信安恬,隐约琼瑶近仰瞻。

黄石寨盘清福晋,金鞭溪点碧簪尖。

飞湍自在晴川落,曲水还从柳径潜。

欲赋龙潭仙在否,屏中已揭洞庭帘。

葛岭--和西风钱塘韵

吴越尽危岑,一轮浮大音。

应天牵弱水,引鹤入梅林。

几度南朝相,常怀北国心。

葛藤挥不去,楚客又来临。

七律,客家土楼

三六村妮许客家,溪云乍起向阳斜。

不疑古碟从天降,曾报蘑菇出地洼。

和贵衍香怀远志,方圆凝重聚中华。

于今守望殷承启,文化千年展异葩。

七律。客家姑娘

斜襟团髻顶蓬笠,大脚从前走到今。

夹袄围裙分靛绿,山歌俚语任晴阴。

岭头竹叶风泉疾,邻里酒娘鸡黍淋。

还似童年秋月好,蓦然回首辨乡音。

沁园春·客家魂

南国山乡,百姓连根,客家溯源。

聚三江上下,英才辈出。拓荒铺路,跨海商圈;

守望相帮,读耕奉献。继往开来我率先。

元宵会,邀乡亲父老,歌舞翩跹。

传承崇正千年,三千万全球客属联。

赞古今中外,仁人翘楚;工商学政,多少先贤。

文化为魂,血缘归汉,一脉天骄瞩世妍。

应来日,报天球河洛,盛况空前!

注:三江,汀(韩,梅,鄞)江,赣江,闽江。

水调歌头腾王阁遣怀

绿水出南岭,逐浪接高楼。波涛千里横溯,迫往大山流。

北望烽烟弥漫,残阙落霞如梦,背井向金瓯。几代南迁客,到此不堪忧。

民族气,家国恨,志难酬。仰天长叹,多少忠烈没荒丘。

岂是空怀旧日,应识先民足迹,翻过那山头。喜见浮云散,月上白鹭洲。

莺啼序·客家溯源

祥光瑞开万束,照祠堂老树。

雁归也,戳力层行,挈把烧酒如故。

玉屏仰,苍天保佑,清香冉冉牵魂处。

念先贤,迁徙开基,衍生无数。

石壁家山,孰事有恪,趁翠华白露。

溯潮起,风入三江,岭头空引怀素。

漫中州,衣冠士族;涌东晋,蓬门蓝缕。

阙巢空,司豫零丁,落霞孤鹜。

大槐树下,筷子巷前,寄多少苦旅。

站岭仄,郁孤台上,惶恐滩头,柏老松青,几番凄楚?

土楼围屋,瑶村畲寨,崇山峻岭分梅渚。恰桃源,燕翼垂耕着。

桑田守望,汀杭嘉应扬帆,浪迹天涯寻渡。

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有客家热土。

正缱绻,鸾栖凤舞,梓树盘根;椒衍瓜绵,葛藤绕户。

千秋百簇,烝尝勿替,馨香明德修俎豆。纵相思,北顾宁阳路。

闲来检点苍茫,一曲长歌,抚弦续谱。

曲【中吕】山坡羊·葛藤凹

松竹如聚,烽烟如怒,先民背井离栖处。

负遗孤,弃儿雏,真心感化葛藤树。

石壁那边成了热土。迁,客家祖;留,客家祖。

注:昔日葛藤凹,即今石壁镇蓝田村,是为客家祖地。

《一从花令》·冬季恋歌

飘飘黄叶几时穷,情系葛藤浓。

盘根缠径拂不去,恰南岭,归雁匆匆。

阡陌纵横,烟花满地,石壁序先踪。

燎原山色渐朦胧,红旅客乡通。

伴君一路寒江水,举头望,霁月溶溶。

新酿已温,洒从天际,还酹作春风。

南歌子·蓦然回首

逐浪随波远,相思到酒浓,孤舟摇向玉衡空。激荡三江千载唱英雄。

站岭攀登过,鄱阳别又逢。行人还酹稼轩公。记否郁孤台下韵无穷。

家山好·客天鹅洞[二首]

燎原山势走丹霞,畲田曲,郭村斜。

风吹拐枣柴门吠,客来啦!翁斟酒,婶擂茶。

祠堂依旧香烟绕,明月共千家。

星灯几点,池边老鹊戏蛤蟆,鹅仙洞里夸。

天鹅洞里笼烟霞,瑶乡隐,洞庭遮。

琅玕五里峰峦叠,太奢华。竞流彩,斗奇葩。

石屏石笋盈山涧,玉瀑也喧哗。

湖潭倒影,水晶宫里绕清笳,神风拂我槎。

苏幕遮·往事如烟

百花园,银橡树。映翠潭边,草啮石阶路。

水岸人家浮日暮。户户重阳,白鹭飞南浦。

理流年,淘旧绪。小岛渔村,难觅炊烟句。

楼海街河无处去。可问阿翁,闹市奚如故?

(一)日常生活用语100则

1、筷子打铜锣,有都折里么。

2、好心么好报,好柴烧烂灶。

3、有钱打采茶,么钱买笠蔴。

4、有钱钱安人,么钱话安人。

5、你做你个官,厓舞牙个猴。

6、鼻公溜溜羞,就爱两杯酒。

7、手里么只钱,讲脉个都闲。

8、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10、若爱兄弟缘,朝朝算伙钱。

11、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

12、人么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3、相骂么好言,相打么好拳。

14、人情唔怕阔,冤家唔好结。

15、官司系好打,狗屎都好食。

16、会算唔会筹,倒米告(换)番薯。

17、么山画成岭,么米话成羹。

18、有钱亲哥哥,么钱死哥摸。

19、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20、住在茅寮屋,不得不低头。

21、留得青山在,唔愁么柴烧。

22、阿鹊教乌吊,教胜脚跳跳。

23、人穷志不穷,黄烟腊一筒。

24、丑人多作怪,癞痢爱花戴。

2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26、么风外起尘,么鬼外死人。

27、人系话么缘,做脉鸡都闲。

28、蒸酒磨豆腐,唔敢逞师傅。

29、还生唔孝顺,死里哄鬼神。

30、么规么矩,烟筒敲死。

31、捉你唔倒,赖你么差。

32、天上雷公,地下母舅。

33、蔑多闲缠,话多闲言。

34、茶香酒香,子孙满堂。

35、牡丹虽好,还爱绿叶扶持。

36、钉钉碓碓,喔你买米买倒菜。

37、唔怕你先 上 床,总爱厓外睡目。

38、厓唔食你猪肉,你酿唔食牙咸菜。

39、牛耕田马食谷,猪仔食里尽睡目。

40、馊粥馊饭好食,冷言冷语难听。

41、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4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43、糯米蒸酒,粘米煮粥,擂锤打凿凿打木。

44、烂衫烂裤唔么丢,留来老里好遮羞。

45、一个鞋屐一个铮,一个萝卜一个坑。

46、树子生出有高低,手指伸出有长短。

47、岸好草山有瘦牛,岸富地方有穷夫。

48、有缘千里能相会,么缘对面难相逢。

49、屎不么遮头戴花,衫裤么捉剪绸纱。

50、无人背后无人说,无人背后不说人。

51、好言慰人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52、唔外烧香得罪神,唔外讲话得罪人。

53、兄弟分家成邻舍,上昼分家下昼借。

54、、上家人做好(喜)事,下家人搬桌搬凳。

55、一担糖去哩,还争在一把蔗。

56、猪嫲过得,猪仔漏漏都过得。

57、禾毕子,嘴哇哇,有嘴话别人,么嘴话自家。

58、么下闲,屙尿打算盘。

59、填倒么好爷,厓食粥唔枚茶。

60、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倒狐狸满山走。

61、唔怕你家资有百万,唔当厓朝朝进一文。

62、爷哀思量子女长江水,子女思量爷哀么个担竿长。

63、搭床睡,唔敢牵被盖。

64、黄鳝斩减一节,也还比湖鳅过长。

65、才人么貌,烂扇多风。

66、唔怕一万,就怕万一。

67、禾就怕寒露风,人就怕老来穷。

68、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69、媒人成唔成,酸酒做撇几也盎。

70、盘完盘,碗完碗,新舅唔系家干管。

71、朝里么人莫望官,厨下么人莫乱钻。

72、木匠师傅篾绑床,泥水师傅么药堂。

73、穷命嫁倒穷夫,身上衣裳难遮羞。

74、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一过闲了了。

75、系嫁称,配嫁砣;系嫁公,搭嫁婆。

76、命里有,终须有;命里么,莫强求。

77、人心恶错看道路,人丁兴旺看衫裤。

78、远走不如近爬,远亲不如近邻。

79、一咬(蛋)一个碓郑哇,明年一定做阿爸。

80、爱打当面锣,莫敲背后鼓。

8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82、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83、盖烂三床被,唔田则倒郎心机。

84、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85、精人教唔蠢,蠢人教唔精。

86、猪撑大,狗撑坏,人撑猴精怪。

87、人怕人打落,火爱人烧着。

88、若爱人下水,自己脱衣裳。

89、人往高处处走,水往低处流。

90、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91、入门看面色,出门看天色。

92、有食就有补,么食总系空心肚。

93、荒田么人耕,耕里有人争。

94、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95、麻疯食狗肉,烂做烂来医。

96、瞎子唔怕火,聋子唔怕铳。

97、正事么一滴,衰才就刮多。

98、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

99、夫妻一条心,泥土变黄金。

100、唔上高山,唔知平地;唔见大海,唔知水深。

(二)天气、季节、农谚语20则

1、芒种夏至,有食懒去。(日子最长)

2、小雪大雪,煮饭唔嚓。(日子最短)

3、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4、耕田朦朦懂,惊蛰好浸种。

5、春早莫早,春迟莫迟。

6、春暖春晴,春寒雨水。

7、盲到惊蛰先响雷,四十五日暗颓颓。

8、清明晴,蓑衣笠蔴随身行;清明雨,蓑衣笠蔴高挂起。

9、四月八,大水打菩萨。

10、时过三月三,脱撇棉衣换单衫。

11、禾黄水落,饭好火着。

12、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3、朝霞夜雨,晚霞晒出脑屎。

14、东焰(指闪电)日头西焰雨;南焰三日北焰对时。

15、十月小阳春,么雨暖温温。

16、十月十日晴,寒风雨雪尽归正(正月)。

17、小寒大寒,冷水成团。

18、一九、二九,高楼饮酒(秋高气爽)。

19、三九、四九,路上行人不出手(数九严寒)。

20、早禾难出易黄,番禾易出难黄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

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着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风俗

1、客家农村的“打吊聚”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富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收获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2、客家轿下酒风俗

在客家地区,农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龄,在与男方确定了婚期后,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就叫“轿下酒”。

轿下酒这天,出嫁妹子家的屋大门上贴上

轿下酒后的次日(一般都是在轿下酒后的第二天),男方家的迎亲小汽车来到女方的家门口,出嫁妹子动身出门前,手里撑着雨伞,妹子的父亲先拿一杯茶泼到雨伞上,口中念:“茶香酒香,子孙满堂。”再拿一杯酒泼到雨伞上,口中念:“百年好合,五代同堂。”出嫁妹子坐进迎亲小汽车里。迎亲车队向着男方家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