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 [奥] 斯台芬·茨威格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情忠告 |
爱的卑微,注定只能换来爱的无望。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一份平等而富有尊严的爱,始终是一个女子值得追求和拥有的。
1、爱是一个人的事情,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2、不少女人都是为别人的情绪所左右,德·普里夫人便是这样的女人。别人若追求她,她就美丽,和才智之士在一起,她就才气横溢,有人向她谄媚,她就傲气冲天,若是有人钟情于她,她就坠入爱河。向她期望越多,她的给予也就更多。在孤寂之中,没有人看见她,和她说话,也没有人听她说话或追求她,她就变得丑陋、愚蠢、无助、不幸。
《红玫瑰与白玫瑰》
作者: 张爱玲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爱情忠告 |
女人在男人的生命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张爱玲说了这样一段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经典语录 |
1、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傲慢与偏见》
作者: [英] 奥斯丁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爱情忠告 |
对于爱情,我们往往缺那么一点勇敢,缺那么一点自信。男女相爱大都免不了借助于对方的感恩之心和虚荣,任其自然是很难促成的。恋爱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很随便的,谁对谁产生点儿好感,本来是非常自然的事,可惜的是,没有对方的鼓舞自己就能够没头没脑的去追逐的人,简直少之又少。
经典语录 |
1、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2、我做好了要与你过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你随时要走的准备,这大概是最好的爱情观——深情而不纠缠。
《掉伞天》
作者: 蒋晓云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爱情忠告 |
在蒋晓云的台北爱情故事中,大都是年轻男女的算计,结不了婚就没有爱的现实。蒋晓云写得再明白不过了:恨嫁的心一旦出现,年龄就变成了一道符咒。男女之间充满了算计,而非心旌摇曳。
经典语录 |
1、男人说我爱你有时是迫于情势,有时是积习难改,不是不真,可是并不可靠。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 [美]菲茨杰拉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情忠告 |
当我们在相互说爱的时候,说的未必是一件事情。爱也许只是我们自己的倒影。当我们在逐梦的时候,逐的也只是我们心中的倒影。爱的尽头是死亡。梦的尽头是幻灭。
经典语录 |
1、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她,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作者:[美] 特蕾西·雪佛兰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爱情忠告 |
我爱你,与你无关,我的悲伤,你不需要管。有些才情生而天赐,并不因家境地位而转移。而现世大抵如此,只讲究所谓门当户对。并不是相爱就能在一起。
经典语录 |
1、我从小就在这条街上走,但从来没有这么清楚的意识到:我背对着家门,越走越远。
《情人》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情忠告 |
杜拉斯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迷恋是一种吞食,极致的燃烧过后化为灰烬。书中13岁的法国少女,自从那个中国男子牵起她的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
经典语录 |
1、我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我爱你如今凋残的容貌胜过你夕日的红颜。
01《爱的艺术》
艾·弗洛姆
豆瓣评分:8.8 (14289人评价)
它只有薄薄的144页,但抵得上1000本爱情小说。
爱情小说只是关于爱的故事,而这本《爱的艺术》讲的是爱的本质。
在“爱”这个母体中,以最常见的“爱情”为例: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一定犯过这个错误:如果感情出了问题,一定是归结为对方的问题,认为换个人就会幸福,而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不具备爱的能力?
判断自己是否具有爱的能力,方法也很简单:你是否可以一个人单独地待着,不看书、不玩手机、不抽烟、不喝酒……
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我们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因为孤独、寂寞坠入情网,又因为熟知之后,分道扬镳。
所以,爱的能力,与对象无关,本质上是一个人人格的健全,是一场自我的战斗。
02《裸猿》
德斯蒙德·莫利斯
豆瓣评分:8.6 (2796人评价)
这曾经是一本“禁书”,因为它的用词real狂野!
这本书视角很特别,即从人动物性的一面,来深刻剖析性行为。
性行为是爱这个母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要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的进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从直立行走,精耕细作,到价值观的建立,人类一直处在文明化的进程中。
而作者莫里斯反其道而行,他撕下了现代人身上紧裹的遮羞布,将人拉回了“裸猿”时代——回归“性需求”的本质,来探讨性行为。
他认为,人类和“裸猿”在性需求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是人的性需求,被披上了一层又一层文明的外衣,比如为了维系牢固的配偶关系,为了繁衍下一代,为了自我内心的满足。
人们一边利用着动物性来带达成目的,又不耻地将其隐藏。
不要偏执地强迫自己忘却自身的动物性,顺应自然的规律,将世俗的邪恶收进囊中,才是人类要到达的最高境界。
03《爱情笔记》
阿兰·德波顿
豆瓣评分:8.2 (7039人评价)
这本书是阿兰·德波顿的自传体小说。
它最特别之处在于,作者将书的内容一分为二,一边作为主人公讲述自己的不成熟的爱情经历,和女友从相遇相知,到无休止的争吵;一边变身为一个旁观者,重新审视和剖析自己的行为和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它讲透了什么是“成熟的爱”,什么是“不成熟的爱”。
不成熟的爱,会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间摇摆不定,典型特征是想太多,患得患失。比如作者本人就曾经因为一瓶草莓酱、一双鞋子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女朋友大吵一架。
而“成熟的爱”,则不会陷入狂喜和溺毙的极端状态中,恋人之间会进行自我调节,这是一种彼此回应,令人愉悦的爱情。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恋爱教材,它就像一个灵魂知己,细腻地抒写自我经历,用最切身的体会,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如何心平气和地由不成熟走向成熟,是爱情世界里最深不可测却不得不修的一课。
04《亲密关系》
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
豆瓣评分:9.1 (2266人评价)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认识和你关系亲密的人。
在美国很多大学里,这本书是被当做人际关系课程的标准教材的,但不要被“教材”这两个字吓跑,这本书写得相当有趣。
《亲密关系》表面上是讨论亲密关系“开始-发展-结束”的过程,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人从婴儿期就开始的心理成长过程。
作者将人与人之间亲密程度的不同,归结于婴儿期所受母亲的呵护程度不同。
难与别人亲近,不断对别人产生质疑的人,婴儿期必定缺乏母亲的爱护;
一个开朗,容易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必定有一个呵护有度的母亲。
而对他人依赖程度高的人,则是因为母亲有时呵护,有时不管不顾,所以孩子不能确定是否能得到呵护,才产生的依恋焦虑。
这是一本通俗有趣又不乏深度的心理学经典,它对亲密关系的剖析,能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获得醍醐灌顶的感悟。
05《广岛之恋》
玛格丽特·杜拉斯
豆瓣评分:8.1 (11456人评价)
与前4本书不同,这是一本小说。
这个女主人公——一个美艳的法国女演员,一生经历了2次灵魂震颤的爱情,一次死别,一次生离。
二战期间,她与一名德国士兵相爱,在法国解放那天,德国士兵被击毙,死在她的怀中。她也因遭怀疑为通敌间谍,而被剃光了头发,幽禁在地下室中。
战争结束后,女演员来到广岛,爱上了同样是敌方的日本男人,他们在伤痛中相互倾诉,交欢作乐,最后,仅剩下无尽的分离。
两段爱情虽然都很短暂,但都化为永恒。
这样的爱情,世人都曾仰望,但其中的苦楚并非人人都可以承受。
它深入骨髓,连死亡都无法将其驱赶,而承受这种爱情的,只能是一颗无坚不摧的强大的心。
爱情笔记
毫不夸张的例子是阿兰德波顿谦逊而出色的文采描述了从哲学到艺术跨度的一切事物。《爱情笔记》即是阿兰德波顿这类的有见解的,诗意的,并充满智慧的成名大作。这部作品一部分是小说,一部分是对有关爱的起源和恋爱的原理所进行的哲学探求。书中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并追溯恋爱的每一个阶段 – 从起初的多巴胺引起相思病到恋情终结的绝望 – 通过绝妙的结合理智分析和人类的深度情感体验向读者娓娓道来。在德波顿经典风格的网状的知识中,记叙者以易于阅读的笔触,夹杂着引用著名西方哲学家的名言,同样展示出了作者自己的理解与写作风格。
每一例相爱都是(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希望压倒自知之明的伟大胜利。人们恋爱时往往希望对方身上没有我们自身所存在的一些缺点 – 懦弱,软弱,懒惰,不忠,妥协和愚笨。我们给心上人戴上爱的饰环,认为心上人能够超越我们自己犯下的错误,从而可亲可爱。我们从心上人的内心找到自己并不曾有的完美,盼望通过与心爱之人的结合,即可保有(不顾心知肚明的所有反面证据)对人类的一种根据不足的信念。
我们为什么会相爱
你可能会想起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的著作,从她引人入胜的讨论有关如何抗抑郁药对恋爱体验的影响。那只是爱情中无数个同样让人好奇的一个方面,在《为什么我们会恋爱: 恋爱的本质和化学效应 》中费希尔仔细分析 – 这是一次结合深入人脑的神经化学和讲述故事的旅程,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关情感的一切。 费希尔列出了爱情的三个要素,每一个要素包含不同的与大脑系统的联系 – 欲望,由雄激素和雌激素控制,即性满足;吸引力,由高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低血清素影响,当一切都进展顺利,人会感觉幸福,反之感觉悲伤,人会注意力集中,陷入思考,强烈的渴望自由;依恋,这由催产素控制,和垂体后叶荷尔蒙结合与一个长期的伴侣相处产生的平静与安定感 – 由此引出了研究者的对基本问题的观察,例如兴趣与痴迷,喜悦与嫉妒,一夫一妻制与离婚。
你可能会想起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的著作,从她引人入胜的讨论有关如何抗抑郁药对恋爱体验的影响。那只是一个无数的同样迷人的爱情方面,在书中费希尔仔细分析 – 为什么我们会恋爱: 恋爱的本质和化学效应 - 一次进入人脑的神经化学和讲述故事的结合的旅程。 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关情感的一切。 费希尔列出了爱情的三个要素,每一个要素包含不同的与大脑系统的关系 – 欲望,由雄激素和雌激素控制,性满足,吸引力,由高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低血清素影响。幸福快感当一切都进展顺利,强烈的渴望自由;依恋,由催产素霸占,和垂体后叶荷尔蒙结合与一个长期的伴侣相处产生的平静与安定感 – 由此引出了研究者的对基本问题观察的兴趣与痴迷,喜悦与嫉妒,一夫一妻制与离婚。
体验她的作品请观看这个吸引人的有关恋爱中的大脑的TED演讲。
爱情的一般理论
除了封面的设计者做出的缩影强有力的把概念和绝妙的视觉简约联系起来,由托马斯里维斯,瑞艾米妮,理查德莱农三人合著的《爱情的一般理论》也是一部具有诗意的综合研究,此书借用一双真挚的社会的眼睛去观察这个最伟大情感的自然发展历史。
自从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到来,人类开始在每一处每一时满足于这样的一个无法控制的情感的核心,从而做出了无法预测的或是令人疑惑的举动。科学无法对此做出解释。西方世界的第一个医生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四百五十年提出了情感出自于大脑。他的说法是正确的 – 但是在往后的两千五百年中,医学无法给出情感生活的更多细节解释。人心里所想的似乎只关乎于艺术 – 文学,歌曲,诗歌,绘画,雕塑,舞蹈。直至如今。
令读者大开眼界的著作《爱情的一般理论》通过人文的棱镜阐释了大脑功能和神经元化学“硬科学”的发现,从而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更有深度的对于人们内心意愿的理解。
恋爱
《恋爱心理学》写于一九八八年,是一部理论文集,通过十六篇可读性强的论文剖析了爱情的方方面面。这部文集分为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关注与一个具体的理解爱的方面,从大体理论解释现象到描述维系恋爱关系的心理,最后到给出爱情研究领域的一个评判性的综述。
对很多人来说爱情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爱情,他们认为人生是有缺憾的。但什么是爱情呢? 这个问题已被诗人,小说家,哲学家,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等等讨论过。这本书展示了当代心理学家试图研究爱情与亲密关系,从而揭示爱情的真谛。
这本书同 《新爱情心理学》一起成为最佳读物,其后续2008版 – 是一部书名相同的著作。此书同样意义非凡,它抓住科学与科技的创新是怎样进步的,有时候改变我们对爱情心理要点的理解, 也许更重要的是,将近二十五年会后一个有趣的现实就是我们仍然没有一个简单且唯一的对“爱情”的定义。
坠入爱河
你曾有遇到一对情侣互相爱对方的程度差异很大吗,你是否发现自己会认为那个缺少吸引力的人“可能真的很好笑”或是“也许是某种天才”或是以一些其他理智的解释来看待这貌似并不登对的一对?在 《坠入爱河: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我们所选择的爱人》中,社会心理学家和研究者阿雅拉•玛拉克•派恩斯通过运用熟练的社会和临床的方法处理许多人在选择伴侣和对恋爱的理解恋爱心理神秘之处的问题。这本书从三项案例研究中提出了主要的观点:一个以采访为基础的一百例恋爱关系的研究,一个是跨文化的,以数据为主的美国人与以色列人对比的恋爱研究,以及一个采访系列有关一百位情侣在恋情出现问题后的恋爱原因的检验。
爱情真的是盲目的码?大量的理论与研究包括我自己多年的研究与临床表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是否能促成真正恋情的隐秘月老到怎样有意识的选择恋人从而增加到找到“真爱”的可能性,《坠入爱河》是部非常的引人入胜的作品呢,书中全无空洞的学术训话,又不乏研究的精密和有深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