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长歌行古诗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秋节:秋季。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百川:大河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秋节:秋季。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百川:大河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秋节:秋季。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百川:大河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译注参考:
1、 余冠英.乐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第二版):16
2、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发中心.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16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注释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显示全部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显示全部
品论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游子吟诗歌1
烟花乱纷纷,散了游子心。
红尘冷相对,母唤游子归。
雾隐不见月,遥思妻儿眠。
风摇灯影颤,孑孓望空叹。
书中翻历史,人生烟云里。
功名与利禄,对酒当歌处。
得意伴失意,谈笑江湖气。
荣辱几十年,淡隐尘嚣间。
春助事业
忙里不觉春来早,
柳戏春鸟。
雨水过了。
春风乱摆小蛮腰。
事业乍好心飘飘,
岂可性傲。
春醉志高。
且看江山竞妖娆!
春暖人间
春风轻剪细雨丝。
雪消融,
柳青长堤。
叶举花蕾冬去矣,
风欢聚,
初春里。
池边客吟春柳句。
叶散在,
春水花泥。
指下键盘敲雁字,
桃儿欢,
人也媚。
赠事业上一朋友
寒冬苦渡春上头。
脚轻盈,
好时候。
忽然扯得袈裟走,
寒浸春风瘦。
高山流水共携手。
子期迎,
伯牙留。
珍惜身后一路柳,
共赢江山秀。
游子吟诗歌2
是谁背上了厚厚的行囊开始远行漂泊流浪,
是谁满怀思念惆怅的身在异乡;
烈日下你挥汗如雨、汗流浃背却幸福的说:为了我挚爱的家人我愿意!
黑夜里你却一个人默默独自承受疲惫与孤伤。
是啊!这就是我们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
憨憨的笑,踏实的痴是我们永不改变的本色。
别说我们脏!请你们看看那一栋栋崛起的高楼与瓦墙。
别言我们贱!请你们想一想虽然岗位不一样,
但都是为自己的的幸福而忙。
别总是站在高处看我们,其实我们大家都一样,都是娘生父母养。
别总是讥笑讽刺的说:一群土老帽、乡吧佬,我们会淡然一笑,
因为我们拥有着自己的天堂。
讥笑讽刺别人的人其实才是最大的小丑,
因为他们永远看不到自己肮脏丑陋的内心。
这就是我们一个平凡的游子!
一个默默无闻付出的游子!
游子吟诗歌3
如梭的岁月闯入年节
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
回家的渴望装满心房
团圆的景象与天同长
一年的等待不再遥远
回家的行囊安放床上
时间的嘀嗒敲击无眠
回家的念想爬满胸腔
买一张车票千辛万苦
回家的道途千里迢迢
匆忙回家能团聚几天
游子的心中痴心一片
回家,是留念家的暖
回家,是品尝年的味
回家,是分享心的甜
回家,是拥抱爱的香
回家托起了团圆的梦
团圆,是沉醉于与亲人欢聚的温暖
团圆,是爱与被爱交织幸福的浪漫
团圆,是让孤独的灵魂拥抱生命的巢
团圆,是让孤单的心停靠在爱的港湾
团圆搭建了回家的桥
火车的长笛吹出心动的激越
和着九曲山川的晚霞欢歌飞旋
蜿蜒的车轨抛下异乡的劳顿
载着满满的笑容和真诚的祝愿
陌生的眼睛洋溢着企盼的眼神
温婉的面孔铺满了每一节车厢
飘飞的细语东西南北海阔天空
把风姿卓越的背影送达眷念的故土
熟悉的脸庞飘动在眼前
甜美的声音萦绕在耳畔
亲人的温度让久违的笑脸如花绽放
欢快的气氛驱赶了忙碌奔波的.疲惫
情丝缕缕,年味绵绵
亲人的笑面恬适着身心
欢歌阵阵,璀璨绵延
爸妈的慈祥缱绻在心间
美酒飘香,举杯同庆
丰盛的晚宴喂饱了双眼
鞭炮隆隆,烟花烂漫
缤纷出一个羊年的春天
辞旧迎新,声声祝愿
你言我敬,陶醉心田
一元复始,二龙腾飞
三羊开泰,四季平安
五福临门,六合同春
七星高照,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百事可乐,千事吉祥
万事如意,亿兆一心
普天同庆,太平盛世
国富民强,声声如许
温馨的寄语长出了春天的绚烂
把游子的每一个愿望种进了梦里面
游子吟诗歌4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3分钟)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2分钟)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2、展开想象,适时朗读
①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母亲心里会想什么?她还会担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4、指导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8分钟)
出示孟郊另一首 《游子诗》。
1、诵读交流: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诵读《游子诗》和《游子吟》)
设计意图:《游子诗》适时的拓读,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8分钟)
1、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响,交流名句的运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2分钟)
1、学唱这首诗,在母亲节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和歌曲,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网络提供的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
二、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
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
游子吟诗歌5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课本22页的图片(,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2 、 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 “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师: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孝心, 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三、 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
1 、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 、 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 、 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 前倚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 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
师: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
⑤、学唱歌词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b演唱歌曲。
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地)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四、 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1、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秋景尽出。)
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第一次看到此用法:即。十分新鲜体贴。)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前毛书对联,自不必说。)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明暗对比,秋情盎然。)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诗意秋趣。)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哲理扑面。)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世事难料。)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励志如话。)
10、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出自自然。)
【拓展知识点:词类活用】
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
⑾骇:川泽纡其骇瞩 (使动 使……吃惊)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3)、倒装句: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
相关成语
胜友如云
【拼音】: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高朋满座
【拼音】:gāo péng mǎn zuò
【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
【拼音】:téng jiāo qǐ fèng
【解释】: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物华天宝
【拼音】:wù huá tiān bǎo
【解释】: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钟鸣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逸兴遄飞
【拼音】:yì xìng chuán fēi
【解释】: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天高地迥
【拼音】:tiān gāo dì jiǒng
【解释】: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萍水相逢
【拼音】: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
【解释】: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命途多舛
【拼音】:mìng tú duō chuǎn
【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老当益壮
【拼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释】: 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一介书生
【拼音】:yī jiè shū shēng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拼音】: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文言语法
1、通假字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2、古今异义
一介书生 古义:量词,个 今义:介绍,介于
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屁
时维九月 古义:在 今义: 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 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 看机会,看形式。
阮籍猖狂 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3、一词多义
故: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
尽:
(1)、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 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 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 尽:完,尽头。
属: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属:在。
即:
(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 即: 就
(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即: 则 。
更多《滕王阁序》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