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刘禹锡的名言书法 正文

刘禹锡的名言书法

时间:2025-05-01 05:17:57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众所周知,刘禹锡被贬谪后,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这篇文章曾激励了无数人,不是我标新立异,今天我就要反对一下他。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

感想

我觉得,贬谪刘禹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你看看他都写了什么东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叫什么,这叫歧视。

有学问的.人就是好人,就值得交往:难道没有学问的人就是坏人,就不值得交往了吗?这样做只有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那些大贪官、大奸贼,又有几个是没有文化的。那些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难道都是有文化的人吗?

他当时是什么身份,再被贬谪他也是官员,不与那些没什么知识的老百姓交往,他怎么了解民生,他心里到底还有没有老百姓。认为那些没文化的老百姓就不值得交往,他就不配做官,被贬谪是它应有的惩罚。

也许你们要说,他是因为不被朝廷重视才会这样。那你再看看他在做什么,调素琴、阅金经。这样不是进取,凭什么要去重视他。

被贬谪又怎样,就可以放弃自己的追求,弃天下之万民于不顾吗?这叫不负责任,这样的人又怎能得到赏识。

这只是鄙人愚见,望各位思量。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更多《陋室铭》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在这样的基础上,诗人发挥他们的.才智,创作了不少的古诗以及名句。

古诗词名句

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欣赏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6、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欣赏

1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21、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22、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2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26、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古诗词名句书法作品欣赏

3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3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3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3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39、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4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6、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4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4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4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5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5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

5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