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5.5
第九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精辟指数:6
第八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精辟指数: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数:7
b第六位:“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7.5
第五位:“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数:8
第四位:“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数:8.5
第三位:“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精辟指数:9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精辟指数:9.5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精辟指数:10
定义:这里说的评语,其实是指对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评价。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以《左传》、《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对于人物刻画多以事件描写和当世之人的评语为主,其中大都是简洁而精辟的语言。因此对一个人的评价,评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家欣赏古典小说时所要注意的一点。《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其人物众多,个性张扬,性情迥异,因此上它的评语都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已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口头语。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精辟指数:10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精辟指数:9.5
第三位:“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精辟指数:9
第四位:“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数:8.5
第五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8
第六位:“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数:8
第七位:“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7.5
第八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数:7
第九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精辟指数:6.5
第十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精辟指数:6
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2、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10、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1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2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2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3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3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京
3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3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3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4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4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5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5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5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5、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56、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5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5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6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6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6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6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6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6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6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6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7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1、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7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