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容改编的。故事的内容耐人寻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其中“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明白心存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连一间小小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哲理。感受大与小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这个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谈论生活当中的大事与小事,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此外《“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个课题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开课伊始,让学生理解课题意思以后,然后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他们并排放在一起?“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而这正是我们课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随机板写下来,以此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了解学生掌握读音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为众多个多音字的读音,需要纠正读音并巩固加强。)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精读课文,感悟故事内容
(一)研读3、4自然段,探讨陈蕃的思想根源
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陈蕃这个人。
3.全班交流。(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陈蕃的做法和想法两个方面,即结合课文的3、4自然段,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地谈论、评说。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顺势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学生谈到第三段的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划出描写陈蕃书房情景的句子,结合句子谈感受。教师要利用好这个句子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谈不屑于做小事带给人是不爽甚至是厌烦的感觉。依次来训练学生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提高评判事物的能力。
学生谈到第四段的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先划出陈蕃对打扫房间不以为然的三个词语: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让学生结合陈藩的话谈谈他是怎样想的?
他认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把精力、心思浪费在无谓的小事上,做小事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顺势解决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二)研读描述薛勤的语句和段落(重点是第五自然段),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学生把握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之后,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探讨“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1.薛勤和陈蕃的想法一样吗?他是如何看待陈蕃的言行的`?
(这个话题是学生愿意探究和表达的,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理解好第五自然段的两组句子。)
第一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这个句子表述了两层意思:陈蕃从小就有大志,即志存高远,但连打扫房间这样的小事都不愿意做,又怎能做成大事,实现志向。)
第二组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肯定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同时通过对比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强烈。)
2.帮助学生提炼认识
帮助学生逆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实现高远的志向,必须从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研读第六自然段,体验陈蕃的内心活动
以第六自然段为过渡,创设问题情境: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陈蕃,你怎样品味薛勤的话,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更易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更深入地去理解、感悟薛勤讲的“一间小屋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大与小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认识
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深化对“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五、课外拓展,搜集相关的名言或故事,扩充对“大与小”辩证关系的认识
六、小练笔
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应该做好哪些小事,为将来做好大事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也是学生对自己收益的一个总结。
【1】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
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
【2】《“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细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陈蕃生活懒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陈蕃说的话,认识他的思想根源: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是不必花心思,是举手之劳,日常之事,因而他还有点糊涂的得意。在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我以读代讲,出示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句子的反问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及意思。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张渭娜吝店镇韩家小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理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要想做成大事,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学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是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少了双引号)添加双引号。
2 为什么“扫一室”与“扫天下”要加上双引号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预习情况,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同坐相互读生字词,并相互纠正错误读音。
3 指名分段读课文,老师并随机指导,学生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 请大家带着你的问题再自读课文,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知道“扫一室”和“扫天下”分别是指什么吗?(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扫一室是指打扫一间屋子,扫天下是指治理国家)
2 老师小结
3 同学们的理解有道理,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陈蕃和薛勤是怎样对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
4 文中用分别用“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来形容陈蕃,似乎有些矛盾,我们就通过课文看看,陈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 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解决自学题,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看法,最后,全班汇报。
6 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学生找到“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出示此句子)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学生将其变成陈述句: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出示此句子)
7 大家多读几遍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哪个表达意思更鲜明,更强烈,为什么? (学生读后,谈体会)
8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表达感情时,反问句的意思更加强烈,鲜明,同学们可以试着在
9 齐读第六自然段: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10
10 师小结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长大后也成就一番大事。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 完成课后第一题
板书设计
做生活小事←“扫一室”与“扫天下”→ 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不“扫一室”
“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