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汉书关于品质名言 正文

汉书关于品质名言

时间:2025-05-08 23:33:23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那么,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

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有志者,事竟成。——《汉书》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1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陆游

1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1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汉书》

1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汉书》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1、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2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2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2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

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书》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37、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

3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4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4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46、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汉书》

4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4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5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虞韶

5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5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

5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57、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

5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59、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

6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6、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8、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1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17、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1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2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2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6、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2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2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1、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34、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

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6、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7、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38、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39、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40、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41、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4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4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45、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4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0、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5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5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5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5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59、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6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6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6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6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6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6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译文: 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