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代民间名言警句 正文

古代民间名言警句

时间:2025-09-06 14:25:17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容天地之气,采日月之光,纳江河之流,吐龙凤之志。

●逆境,是人生的一面筛子,它挑选出强者,留下弱者。

●彩虹虽然美得出奇,却在自我炫耀中沉沦。

●人:最简单的两笔,却是最难写好的字。

●单一的色彩,反映不出生活的光谱,孤独的性格,体味不到人生的欢乐 。

●壮丽人生的种子,播种在曲折的土壤里,成长在顽强地毅力里,收获在艰苦的攀登中。

●荣誉是谨慎者奋发向上的石级,也是骄傲自满的人后退落伍的滑梯。

●马在软地上易失足,人在蜜语中易上当。

●人生如在激流中行船,只有驾着生命的小舟逆水行进,才显出英雄本色,倘随波而逐流,那生命小舟只能在下游漂荡。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供人欣赏,而在于对人类的馈赠。

●愈生怕丢失荣誉,荣誉丢失得愈快。

●躺在床上固然可以想得很远,但毕竟没有前行半步。

●脚踏实地的一小步,胜过梦幻中的`万里行程。

●不安于现状,甘于沉沦,才有可能成为勇敢进取的开拓者,才有可能奏响人生中壮美的乐章。

●直尺以自己的行动向人们提示一条做人的奥秘;要想衡量别人,自己先要正直。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站在岔道口上徘徊,只要走错一步,就呆能影响一生的前程。

●圆滑,是人生大树上一个早熟的酸果,味道又涩又苦。

●智者,追求知识;愚人,崇尚权势。

●请不要抱怨命运,如果有一天我们落伍了,那只能恨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溪流不停地向前奔跑,一路留下自己的歌声。

●为社会,为人民奉献而不是索取,乃是人生价值中的精髓所在。

●命运就是现实,你要敢于面对它,才有不被征服的勇气。

●把“唯我”举在头顶的上,人格便压低了。

●人生犹如奔流的海水,没有暗礁与礁石,不会出现绚丽多姿的浪花。

●生活中最大的错误就是无聊。

●婴儿落地的第一声是啼哭,而是不微笑,看来人生是从痛苦开始的,先有痛苦后有幸福。

●落叶扑进沃土的怀抱,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虚度。

●闲适的生活象一潭死水,溅不出创造的浪花。

●即使具有合金钢钻头那样的天赋,如果不让生命在旋转中奋进,也会成为无用之物。

●用微笑来应付生活,不如用行动来改变生活。

●人在、希望中生活,生命在追求中度过。若心如槁木死灰,那就会空余一己躯壳。

●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从瞬息即逝的事物中攫取永恒真理。

●只有严肃认真地迈出每一步的人,才谈得上人生的重量和价值。

【出处】《荀子儒效》。

【大意】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提示】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出处】《荀子性恶》。

【大意】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提示】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出处】《礼记缁衣》。

【大意】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提示】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君子强学而力行。

【出处】扬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提示】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实事求是。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大意】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提示】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大意】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提示】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大意】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提示】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