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读书方法名言事例 正文

读书方法名言事例

时间:2025-08-02 23:14:46

读书的名人故事1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读书的名人故事2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读书的名人故事3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读书的名人故事4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读书的名人故事5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读书的名人故事6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读书的名人故事7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读书的名人故事8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读书的名人故事9

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读书的名人故事10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牲畜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洛克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区思想才行。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2、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13、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1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5、每天读上五小时的`书,人很快就会变得渊博起来。

16、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7、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1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21、学者先要会疑。

2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4、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2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6、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27、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3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3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5、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8、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39、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

4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42、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4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4、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

45、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46、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47、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48、学者先要会疑。

49、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50、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2、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53、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54、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55、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56、假设始终先于知识。

57、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5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9、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60、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61、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6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64、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6、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67、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6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69、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7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