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爱国名人名言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4、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8、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9、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1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1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5、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16、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17、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18、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19、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0、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21、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22、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23、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24、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2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26、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27、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28、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29、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30、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31、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32、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33、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34、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35、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36、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6、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7、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8、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
1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1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7、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1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2、字无百日功。
2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25、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2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2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29、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1、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32、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3、拳要打,字要练。
34、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5、字怕练,马怕骑。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37、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3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9、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40、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41、书肇于自然。——蔡邕
42、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3、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4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4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49、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50、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5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5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5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
2、有谁知?鬓残,心未死。——陆游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7、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8、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唐·李梦阳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5、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16、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
20、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2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25、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6、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27、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2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0、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3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32、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3、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4、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35、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36、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37、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39、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40、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4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44、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45、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6、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47、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48、1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9、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0、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5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5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54、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55、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56、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57、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58、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5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60、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