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姓何的人说的的名言 正文

姓何的人说的的名言

时间:2025-05-13 23:08:15

1、师涓朝代:春秋官职:乐师简评:大音乐家

2、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贝娜齐尔·布托

3、缺乏钱财是所有罪恶的根源。——马克·吐温

4、“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公孙龙《坚白论》

5、"对于一个死去的人,会以最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心里.——灰原哀《名侦探柯南》"

6、“历物十事”:(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六)南方无穷而有穷。(七)今日适越而昔来。(八)连环可解也。(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庄子·天下篇》

7、"你可以囚禁一个人,但你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个人,但你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杀死一个人,但你杀死不了思想。——贝娜齐尔·布托"

8、宁戚姓名:姬戚生卒:约公元前七八世纪朝代:春秋官职:齐国大司田简评:齐桓公主要辅佐重臣之一

9、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民主!——贝娜齐尔·布托

10、曾子姓名:曾参,字子舆尊号:宗圣生卒:公元前505~公元前432朝代:春秋末年简评:春秋末年著名儒学大家

11、我没有路,但我知道前进的方向。——丘吉尔

12、“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王通《文中子·王道》

13、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平日偶然戏谑的话本是出于心中的思想,平时偶然戏谑的举动本是出于心中的谋虑。)——张载《正蒙·乾称》

14、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藏

15、思想陈旧的人,就算做到极致也是是想陈旧

16、建筑具有自己的领域,它与实际生活存在着物质的联系。我不认为建筑是一种信息或象征。它首先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敏感地容纳地板上脚步的节奏,容纳工作的专注,容纳睡眠的寂静。——彼得·祖索尔

17、管仲姓名:名夷吾,字仲,谥号敬,也称敬仲生卒:公元前725年~前645年朝代:春秋籍贯: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评价: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18、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阮籍《咏怀》

19、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阮籍《咏怀》

20、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阮籍《咏怀》

21、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塞涅卡

22、没人能理解我,即使有,不是奇迹就是误解。——阿瑟·米勒

23、青年是一个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24、墨子姓名:姓墨,名翟,后世尊称为墨子生卒: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朝代:春秋籍贯:邾国(今山东滕州)评价: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5、老子姓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世尊称为老子生卒:公元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朝代:春秋籍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评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6、镜子里显示出来的永远只是真实的影像,而不是真实的自己。《名侦探柯南》

27、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一个是倾听,一个是微笑。——乔·吉拉德

28、人人都写诗,但是连一个诗人都没有。——惠特曼

29、人是一种把理由看得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动物。——周国平《人性现象》

30、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31、不矜而行,终累大德《法句经》

32、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在这块对人类和教士的生存来说基本上是危险的土地上,人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在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时也变得更凶恶了——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人迄今为止优越于其它的动物。——尼采

33、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

34、一张美丽的脸或许是真正的沉默会被发现的唯一场所。——吉奥乔·阿甘本《图像与沉默》

35、我从哲学的探索中得到的一切欢愉,有如看到一个正从峡谷中浮现出来的崭新景观一样。——伯特兰·罗素《我为何喜欢哲学》

36、季梁姓名:姬姓,季氏,名梁生卒:不详朝代:春秋官职:随国大夫评价: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之一

37、孔子姓名: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生卒: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朝代:春秋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评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8、もともと地上に道はない。歩く人が多くなれば、それが道になるの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

39、士无气节,则国势奄奄以就尽。——薛瑄

40、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巴里摩尔

1、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

2、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5、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6、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7、攀登科学文化的同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9、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10、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11、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象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2、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13、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14、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15、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7、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18、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卜

19、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20、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2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22、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2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4、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25、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26、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27、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28、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29、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30、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31、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32、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33、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发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34、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

35、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36、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37、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邓拓

38、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3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40、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41、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42、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43、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4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45、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46、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崐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八位顾问》

47、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48、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49、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50、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5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选集》

52、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佚名

53、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54、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55、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56、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5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8、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9、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60、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61、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62、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63、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64、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65、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66、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67、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培根论说文集》

68、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

69、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7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71、

72、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73、重复是学习之母。

74、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7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76、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全集》

7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8、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7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80、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81、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82、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在论青年》

83、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84、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85、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崐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读书杂谈》

86、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X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5、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7、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8、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0、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