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名言
1、开诚心,布大度,宽容的名言。──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缨《格言联壁》
1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贾《新语·术事》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14、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16、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17、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名人名言大全《宽容的名言》。──[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18、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19、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2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21、仁者爱万物。──《史记·赵世家》
22、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
23、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24、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25、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国谚语
26、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俄]屠格涅夫《罗亭》
27、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国谚语
2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
29、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
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事例一: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事例二: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事例三:将相和传奇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事例四:千金之交
有个“”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的故事。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事例五: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事例六:楚庄绝缨
某天,楚庄王宴请文武百官,席间,他让自己宠爱的许姬给大臣敬酒助兴。一阵风将大厅内的烛火吹灭,黑暗中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许姬恼怒中顺手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悄悄告诉了楚庄王,要惩罚这个大臣。楚庄王却下令暂缓点灯,并要求群臣全部拽断帽子上的缨饰,尽情狂欢,只字未提此事。次年,楚国与郑国交战,副将唐狻出生入死,为大败郑军立下战功。楚庄王要重赏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说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实乃报答楚庄王昔日“绝缨掩过”的恩典。
1.法国著名的将军狄龙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过这样一次恶战,他带领第80步兵团进攻一个城堡,遭到了敌人顽强抵抗,步兵团被对方火力压住无法前行。狄龙情急之下大声对他的部下说:谁高法炸毁城堡谁就能得到1000法郎。他以为士兵肯定会前仆后继,但是没有一位士兵冲向城堡。狄龙大声责骂部下懦弱,侮辱法兰西国家的军威。
一位军士长听罢,大声对狄龙说:长官,要是你不提悬赏,全体博士后都会发起冲锋的!狄龙听罢,转发了另一条命令:全体将士,为了法兰西,前进!结果整个步兵团从掩体里冲了出来,最后,全团1194名博士兵只有90人生还。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如果用钱驱使它无异于奇耻大辱。
2.第16届美国总统亚伯拉军,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学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好。
参议院陷入一阵沉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眼随我父亲学过做鞋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说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力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贵族社会的硬件,,但他这种视朴素与平凡为人生尊严的品质照亮了贵族社会和议员们人格的苍白。
3.人假使没有自尊心,那说会一无价值 ----屠格涅夫
4.世界上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毫无理由地被人贬低而无法翻身的了-----巴尔扎克
遵纪守法名言(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2、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3、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6、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英)
9、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美)
10、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遵纪守法的小故事(二)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