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性的名言
1、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3、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巴菲特
4、感情压倒理智,这就是人间产生罪恶的原因。——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
5、曹雪芹写作时为了维护生活真实,他宁愿牺牲艺术虚构的一定合理性。——刘心武
6、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的理智,而仇恨心理往往蒙蔽伯理智。——前苏联作家特罗耶波尔斯基
7、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康德
8、最大的谄媚者是一个人的自我,和它相比,其他的谄媚者都显得很有理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9、只有知識才是力量,只有知識能使我們誠實地愛人,尊重人的勞動,由衷地讚賞無間斷的偉大勞動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成為具有堅強精神的、誠實的、有理性的人。——高爾基
10、理性一手拿著自己的原理,一手拿來著根據那個原理研究出來和實驗,奔赴自然。——康德
11、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荣格
12、当理智不站在我们这一边时,它在我们眼中就成为世上最丑陋的东西。——英国政治家哈利法克斯
13、我的理性没受过弯曲和折叠的训练,能够那样做的只是我的膝盖——蒙田
14、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15、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16、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17、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18、照耀人的惟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海涅
19、没有理智的支配,任何事物都不会持久。——罗马共和国时代作家,罗马诗歌之父昆图斯
20、爱情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享受,阳性的,严肃的享受;肉*是街头巷尾出卖的,庸俗猥琐的享受:两者是同一事实的两面。——巴尔扎克
21、冷酷无情的理智是一把捣毁之外毫用处的锤子。它有时就像冷酷的心一样有害和可恨——(儒贝尔)
22、理性为感情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泼辣的妇人手中——萨迪
23、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席勒
24、我的理性没受过弯曲和折叠的训练,能够那样做的只是我的膝盖——(蒙田)
25、庄严的理智一旦放射出光芒,呵,幻想那美丽的霜花就会倏然融化。——美国心理学家塞·罗杰斯
26、书是一种活的声音,它是我们永远尊重的理性代表。——佚名
27、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的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彼得·阿柏拉德
28、世上最無謂的事就是按鐘聲安排自己的行動,而不按照正常的理性與智慧的裁奪。——拉伯寺
29、本能跳跃着快速前进,理智只能缓慢爬行。——英国诗人爱·扬格
30、又有些人,执著本性,空理,醉心於理性的思惟或参证,而不重视法相,不重视佛法在人间的应有正行,这就是执理废事。——印顺导师
31、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朱德庸
32、科學既是人類理性最高貴的花朵,又是物質福利的最可靠的源泉。——貝爾納
33、人的理性只需决心比命运更强,理性就是命运!——托马斯·曼
34、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蒙田
35、疯子并不是失去理智的人,而是除了理智其他一切都丢失的人。——英国作家切斯特顿
36、理智的人面临危险,会急中生智,可以说,比平时更聪明。——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
37、想像,這是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為人。——狄德羅
38、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席勒
39、情人之间总是能谈出一些有哲理的话,因为俩人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情绪中。——朱德庸
40、別的動物也都具有智力、熱情,理性只有人類才有。——畢達哥拉斯
41、人人都追求幸福。所谓幸福,就是顺从宇宙以及遵守作为人类指导原理的理性生活。——芝诺
42、遇到有承認自己錯誤的'機會,我是最為願意抓住的,我認為這樣一種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確無誤的判斷還要光榮。——休謨
43、当理智不站在我们这一边时,它在我们眼中就成为世上最丑陋的东西——(哈利法克斯)
44、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4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46、想像,这是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狄德罗
47、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48、数学知识有三个不同于其它知识地主要特征:其一是数学知识比其它知识更清晰地使其结果具有真理性;其二是数学知识乃是获得其它正确知识地必经的第一步;其三是数学知识的获得併不依赖于其它知识。——Schubert,H。
49、事象与理性,如花的表里一样,形与影一样,有表即有里,有形即有影。一切法也是这样,不能离相觅性,也决非从性体而生事相。——印顺导师
50、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余秋雨
51、人們以為他們的理性支配言語,偏偏有時反而支配理性。——培根
52、世上最无谓的事就是按钟声安排自己的行动,而不按照正常的理性与智慧的裁夺。——拉伯寺
53、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英国诗人罗·勃郎宁
54、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蒙田
55、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列夫·托爾斯泰
56、粗鲁损坏一切,甚至损坏理智和公正。——西班牙17世纪思想家、哲学家格拉西安
57、要获得理智,须付出昂贵的代价,它必须以青春为代价。——法国女作家拉法耶特夫人
58、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莎士比亚
59、愛情是理性的放縱,是偉大心靈的享受,陽性的,嚴肅的享受;肉慾是街頭巷尾出賣的,庸俗猥瑣的享受:兩者是同一事實的兩面。——巴爾扎克。
60、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狄德罗
61、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62、爱情与理智爱情埋在心灵深处,并不居住在双唇之间爱情如果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63、全是理智的人,恰如一把全是锋刃的刀,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泰戈尔)
64、理智的声音是柔和的,但它在让人听见之前决不会停歇。——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65、我很理性。很多人比我智商更高,很多人也比我工作时间更长、更努力,但我做事更加理性。你必须能够控制自己,不要让情感左右你的理智。——巴菲特
66、虚荣心驱使我们去做的事,比理智促使我们做的事要多。——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
67、一個理性的動物,就應該有充分的果斷和勇氣,凡是自己應做的事,不應因裡面有危險就退縮;當他遇到突發的或可怖的事情,也不應因恐怖而心裡慌張,身體發抖,以致不能行動,或者跑開來去躲避。——洛克
68、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毛泽东
69、良心儘管它不依存於理性,但沒有理性就不能得到發展。——盧梭
70、科学既是人类理性最高贵的花朵,又是物质福利的最可靠的源泉。——贝尔纳
71、青春应该是:一头醒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醒智的狮,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哥白尼
72、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73、一切利已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74、楼市的拐点已经到来,现在楼市确实在从一种盲目的、带有亢奋的、追求担心不买价格会更贵的趋势,而趋于理性。——王石
75、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
76、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莎士比亞
77、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78、一个理智之人的祸福,并不取决于他自己的感觉,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利乌斯
79、人抛弃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滥不可收拾,就像一只船不小心驶入了深海,找不到停泊处。——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80、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罗曼罗兰
81、观点最终是由情绪,而不是由理智来决定的。——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
82、我服從理性,有必要時,我可以為它犧牲我的友誼,我的憎惡,以及我的生命。——羅曼·羅蘭
83、理智是天神赋与凡人最有价值的财宝。——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
84、在人類中,秩序起著支配作用,這就證明了理性和道理最為強大——沃夫拿格
85、以快乐作为忧愁(的事情)与以忧愁作为欣喜(的事情),都是丧失理智(的表现)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
86、良心啊,我仁慈的主宰,你可是理智的脉博。——英国诗人柯尔律治
87、理智是人的最高天赋,是人本质上区别于低级动物的特征。——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
88、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小窗幽记》
89、要想让一切都服从你,你就必须首先服从理智。——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
90、适当地用理智控制住爱情,有利无弊,发疯似的滥施爱情,有弊无利。——古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
《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 著
李约瑟,何兆武 译
商务印书馆 / 1963
《西方哲学史》正如正如罗素自己所言:“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对于一般历史的叙述,比通常哲学史家所做的为多。我还发觉这一点对于一般读者未必是很熟悉的那几段时期,尤其必要。经院哲学的大时代乃是十一世纪改革的产物,而这些改革又是对于前一个时期的颓废腐化的反作用。如果对于罗马灭亡与中古教权兴起之间的那几个世纪没有一些知识的话,就会难于理解十二、三世纪知识界的气氛。在处理这段时期时, 目前已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正如处理其他时期一样,我的目的仅仅在于提供——就造成哲学家们的时代而言,以及哲学家们对于其形成也与有力焉的那些时代而言,——我认为是若想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时,有必要加以叙述的一般历史。”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哲学史》并不是本标准的哲学史,所以在正规的课堂里是没有它的席位的,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对于正规的叛逆, 造就了它的今天。虽然它有时失却客观(作者常以他自己的想法去评价别人,譬如对苏格拉底),这不是一种历史的写法,但它总给人一种启示,引导你去怀疑你所面临的一切自然物与非自然物,如果你正在或将要前进在成为智者的路途,那么你应该看《西方哲学史》。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于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1920年访问中国和苏联,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一书。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曾参与召开国际战争罪审判法庭。生前的最后三年出版了一生最优秀的著作之一《自传》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有人称他是二十世纪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梦的解析》
(奥地利)佛洛伊德 著
丹宁 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1996
“我若不能让天上的神低头,也要使地下的魔鬼让路。”——《梦的解析》中引用维吉尔的名言。回首20世纪的部分有影响的著作,它们或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或切中了当年的时代脉搏。也许,同时代的巨作我们无法一一论及,好在我们的回眸重在展示而非比较,毕竟,在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难以忘怀的经典。
这本书原本计划于1899年出版,但是,一位颇富眼光的出版商看出了此书的价值,将它的出版定在具有纪念意义的1900年。《梦的解析》之所以广受非议,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更多地将目光集中于书中关于“性”的论述上。《梦的解析》着重探讨了“性”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无疑触及到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俄狄浦斯情结”这样的结论,显然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无法容忍。
然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梦的解析》作为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之作,其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对“性”的惊世骇俗的探讨,而恰恰是那些关于梦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引导人们推开“梦”这扇大门,第一次真正走进人类深藏的内心世界,发现无法被意识所控制的潜意识,竟然蕴含了如此丰富的
《正义论》
(美)约翰•罗尔斯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8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1971年问世后,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热烈讨论,被列为不少大学课程的必读书籍之一。由它引发的各类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目不暇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罗伯特•达尔表示:罗尔斯的著作在英语国家立即被承认是对政治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贡献。《正义论》一书之所以能起到如石击水的效应,关键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政治哲学万马齐喑的冷清局面。西方政治哲学的衰落已是众所周知,专攻政治理论的学者爱•麦•伯恩斯说:在政治学说的阳光下没有多少新东西。这充分表明了西方传统思辨方法构筑的理论体系的困境。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则以其独特性和思辨性令人耳目一新。
罗尔斯把既存的主导西方社会的正义理论分为两大类:(一)功利主义的正义观。罗尔斯将其概述为:如果社会主要体制的安排获得了社会全体成员总满足的最大净差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井井有条的社会,因而也是正义的社会。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思考问题的思路是:每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时都会根据自己的所得来衡量自己的所失,社会的幸福由个人的幸福构成,个人的原则是尽量扩大自己的福利,满足自己的欲望,社会的原则则是尽量扩大群体的福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成员的欲望构成的总的欲望体系;(二)直觉主义的正义观。
约翰•罗尔斯1921年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又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年)、康奈尔大学(1953-1959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60-1962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