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安定
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崇敬
C.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察
D. 简能而任之 简:选择
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闻求木之长者 则修文德以来之
B.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吾其还也
C. 振之以威怒 以其无礼于晋
D.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4分)
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分)
⑶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分)
8. 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魏徵“十思”的主要内容。(4分)
参考答案:
5.(3分)B(景:大)
6. (3分)D(表转折。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B项,代词;副词。C项,介词;连词。)
7.⑴(4分)(人君)处于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长久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没有止境的美善。
评分建议:“将”、“无疆”、“休”、语意通顺各1分。
⑵(3分)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应当(做事)十分谨慎。
评分建议:“覆”、“深慎”、语意通顺各1分。
⑶(3分)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且险,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或“加强自我修养”)。评分建议:“冲”、“自牧”、语意通顺各1分。
8.(4分)①戒奢节俭 ②谦冲自牧 ③勤政纳谏 ④赏罚有度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赏析:
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作者开篇不用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简单地讲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难吸引对方,使对方理解信服。作者引喻用得好,好就好在比喻用得“巧”、“俗”、“切”。比喻的应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的问题通俗化。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所说的:“喻巧而理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设喻明理,比喻不但要设得巧,而且喻体要浅显通俗,树木、江河,处处可见,人人熟悉。所讲的道理也是人人皆知,不难理解的通俗事理。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文章中比喻运用的“切”,实际上就是喻体与本意要相切合,要抓住重点,选最集中、最深刻、最精彩的喻体来表现本意,作者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用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引出国之大政,平易而自然。
使用了排喻的方法开篇后,作者又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政治意图。作者使用的言辞尖锐,用反激法去激发对方。作者指出,自己所列举的比喻和叙说的是连自己这样愚笨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何况英明圣哲的皇帝。然后作者很明确地向唐太宗指出,做为一国之主的帝王,身负重任,就要在安乐时想到危难,尽量避免奢侈,要提倡节俭。不然的话就会做出象伐根而求树茂,塞水而望流长一样的愚蠢事。这里,在文章结构上前呼后应,环环紧扣,充分表达了作者进谏规讽的本意。
紧接着作者向唐太宗指明历史上的君王,一开始创业时大多都能兢兢业业,而善始善终的就不多了。作者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来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作者同时明确地告诫唐太宗,不要危难忧患时诚心待人,而成功后就放纵,傲慢待人。并指明,对人以诚相待,仇敌也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傲慢待人,即使是亲人也会众叛亲离。对人民使用高压钳制,用威势来统治他们,会造成他们与你貌合神离,表面十分顺服而实际上却十分怨恨。作者这里指出被激怒的百姓是十分可畏的。并再次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这个比喻简洁而传神,直接明了地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关系。为谏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要“纵情傲物,骄奢淫逸”。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妙喻警人,陈述利害。引用古圣先哲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和“载舟覆舟”等至理名言,哲理剀切,反复阐述,耐心说服,言语婉转动人,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道理述尽,作者便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十思”是作者前文提出的“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前边提出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后边则提出如何解决的建议。使得文章前后呼应,全文形成一篇结构严谨的统一体。而“十思”又以“谦冲而自牧”、“虚心以纳下”、“慎始而敬终”、“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为中心,为至要。“十思”的角度不同,但都贯穿着“积其德义”的主线。作者告诫唐太宗“总比十思,宏兹九德”这样就会达到天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只要做到这“十思”,就不必自己去劳神费思,代替百官去行使职权了。
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着重规劝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每年的六月,都是高三同学们追梦、圆梦的季节,也是高中校园弥漫着浓浓的惜别之情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的2015届高中毕业典礼,这是同学们高中生活的最后一个盛会!典礼既是为了庆祝同学们的收获和毕业,也是为了纪念同学们的高中经历和美好时光,同时,也是为了升华同学们在XX高中的高中情谊。从今天起,同学们就要离开高中母校,或者步入社会就业创业,或者再过两个多月升读大学继续学业。祝福同学们,人生中又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祝福老师们,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建设人才!
同学们,XX高中是你们大学梦启航的地方。三年前,你们从XX各地过来,汇集在XX高中,从不认识到很熟识,从不了解到很了解,从稚嫩到成熟,你们不断拼搏,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克服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不断进取,不断收获,不断成长,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经验,收获了友情,收获了才干,收获了健康的身体。此时此刻,也许同学们正怀着一片深情的依恋,依恋着将一去不复返的快乐时光,依恋着即将离别的同学老师,依恋着不太美丽但可爱可亲的校园;也许你们正怀着一把成长的喜悦,喜悦着高中生活的丰盈和多彩,喜悦着高中学习的努力与收获,喜悦着在XX给你增加的自信和稳健;也许你们还怀着一股将要飞翔的`冲动,期待着在一片无比广阔的天地中搏击。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任性”一会儿吧!
同学们,三年前,我没有在XX高中欢迎你们的到来,因为我来我们学校任职还不足半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校园里,在这短暂的时光中,无论是在课室还是在饭堂,无论是在校道还是在宿舍,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之间的交流交谈总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具体,那么的理性,那么的友好。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是那么的客观,那么的朴素,为我较快的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了解同学们的需求,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我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对我的无比信任,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当然,学校在服务同学们的方方面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给同学们的生活、学习、身体锻炼等等带来不方便、带来烦恼、带来不开心,在此,我代表学校以及其他服务团队,向同学们深表歉意!为了以后学校的服务改进,请同学们继续直接向我反映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大幅度地改进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让母校今后能够发展得更好!让师弟师妹们广受其益。
人们常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但是,据我了解,同学们还未毕业,母校就为你们感到骄傲了!你们自尊自强、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了许多出色的成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欣赏你们,也祝贺你们,期待你们以后更上一层楼,一路凯歌!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如果高三1班黄XX;高三7班洪XX等。有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如高三(10)班陈XX同学,参加2014XX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XX赛区一等奖和省赛一等奖。特长生当中,美术术科成绩比较突出的有王XX等;体育术科成绩比较突出的有何XX,术科优秀文化也比较好的有体育班蔡XX、美术班的梁XX等。高三1班陈XX,高三9班王XX、高三10班的陈XX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创卫活动、新生接待、学雷锋、敬老院慰问、社区卫生宣传等活动,任劳任怨,表现特别好。在校团委的倡议下,高三级每班都积极认种一颗树木,特别是高三8班,学生人数比较少,都能主动认种,更值得表扬。高三10班的陈仁鑫同学在一年级的时候,曾带领全班同学为班上一个患脑癌的同学举行捐款活动,引起团委关注,最终全校师生都动起来为她捐款3万多元。高三第一个学期,高三7班陈XX同学的家庭发生了一些事情,陈XX同学生活遇到了困难,全年级的同学为他捐款XXX元,其中高三7班的同学捐了XXXX元。全校学生共捐款XXX元。
以上所举只是我知道的部分同学们中的优秀事迹,但是面对你们的优秀行为表现,足以使我情不自禁地向为XX高中争得荣光的你们鼓掌,并表示敬意!
其实,在我的心目中,你们每一位都是优秀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精彩。正是你们的优秀和精彩,成就了XX高中的精彩;你们用自己的自信、勤奋和智慧,抒写了XX高中精彩动人的故事,传承和丰富了XX高中的精神文化。你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成为XX高中发展进步、建设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好榜样,丰富了XX高中的办学思想,启发了XX高中的发展思路,让我看到了XX高中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美好明天!
典礼之后,你们就要各奔前程了。我相信,你们带走的不仅是高中文凭和学历,还有XX高中给你培育的精神品质和知识才干。有了这些品质才干,你的人生就有了底气和自信。经过三年的高中生活和学习的磨炼,你们应有更多的自信和底气走向大学,走进社会,或者继续补习来年再考。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代表全体教职工向全校710名顺利毕业的同学表示祝贺,为你们鼓掌!你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吐哺如鹃;我们的老师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忘我劳作为未来,育人教化胜宏篇。因此,我向同学们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的全体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此时此刻,作为长辈和校长,我想送给大家三条建议,希望这三条建议对你们今后在做人和做事时有所启迪,让自己拥有美好的人生。
一、要有自信。你们念读的XX高中虽然不是名校,接下来读的大学也可能不是名牌大学,但是只要你们坚持自尊、自信和自强,保持不服输、永不言弃的精神意志,你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你自己的人生奇迹。股神巴菲特说:“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沒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没有自信心,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终点线上也不可能见到你的身影。有了自信,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人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敢想敢干的人,都是内心强大的人,是能够成功的人。
二、要能吃苦。同学们,如今这是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有人称之为“微时代”、“互联网+”时代。你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肯定会有很多的新环境、新事物需要你们去学习、去探索、去适应,有很多的障碍、坎坷需要你们去排除、去跨越、去解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杰”。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是不计较环境“没有条件也能创造条件”去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人。同学们,你们不论是升学深造还是走向社会就业创业,无论在哪里学习,做什么职业,干什么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就一定会有美好、辉煌的人生!有一首歌唱得好,“三分天注定,一生靠打拼,爱拼才会赢。”XX高中学子就是这样的人。
三、要常感恩。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谁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自然界,否则,就生存不了,更别谈发展了。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论是升学深造,还是走向社会就业创业,必须要有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是真诚之心,是感恩之心。同学们要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做最好的自己,立己树人,不说假话,不做坏事,多做好事,常做善事,回馈社会,回馈众生。在家,要感恩父母长辈,经常帮父母做点家务,陪伴父母聊聊天等;在学校,要感恩师长,听从师长教导,尊重师长劳动;在单位,要感恩同事领导,珍惜与领导同事的缘分,和睦相处;在社会。,要感恩社群众生,多行善积德,造福乡里。因为你们的成长、进步、发展和荣光,都离不开他们。将来无论你们走到哪里,XX高中都是你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你们的心灵家园,希望你们常怀赤子之心,感恩之心,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
同学们,在向你们道一声再见即将到来之时,我希望你们再到熟悉而美丽的校园校道里转一转,再到刚刚铺好沥青还没有来得及铺塑胶的运动场走一走,再向恩师道一声感谢。同时,主动向曾经闹过矛盾、吵过架、甚至打过架的同学、舍友等道个歉,让不愉快变成愉快。希望你们将来无论是有成绩,还是有苦恼,都多和母校的师长朋友说说;有空的时候,“常回家看看”,继续鼓励、帮助和引导师弟师妹们,让他们走得比你们更顺畅、更精彩。
最后,祝福全体高三同学今年高考金榜题名、鹏程万里、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拥有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三、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转载于:www.hnNscy.CoM:中学)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
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理解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⑿谦冲:谦虚。⒀自牧:自立调养。
(14)简能:选拔人才。(15)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3.教师巡查解答疑问。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
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学生背诵第3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
(五)、学生诵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