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中华上下半句名言 正文

中华上下半句名言

时间:2025-05-04 19:35:18

1.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9.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3.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14.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1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16.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19.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2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第一部分

1、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第二部分

2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5、失之东隅,收之桑

2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3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落

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3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

4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

1、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3、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5、人之所助者,信也。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1、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1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4、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5、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16、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17、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18、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19、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22、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4、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7、一阴一阳之谓道。

28、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9、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3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3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3、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34、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5、《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6、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8、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9、潜龙勿用。

40、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41、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42、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4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

4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4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46、天地闭,贤人隐。

47、蒙以养正,圣功也。

48、君子以果行育德。

49、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50、君子以作事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