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名言 正文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名言

时间:2025-04-30 03:38:48

《清平乐词》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干。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释读

你华丽的衣裳如天上的云彩;你俏丽的容颜如初开的牡丹

春风煦煦,轻轻地抚摩着精巧的栏杆;牡丹含露,分外娇艳

她不是人间的佳丽,是天上的仙女,在明月之下,翩翩起舞,让人惊艳。

猜读

不管是杨贵妃的衣裳美如云霓,容貌胜似牡丹;还是云彩、牡丹钦倾于杨的俏丽,愿裁剪为衣,慕为其容。

总之,杨贵妃俏丽惊人,不用置疑

皇恩浩荡,雨露滋润,三千宠幸集于一身,贵妃之美可想而知,这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这样的美人,当然是天上的仙子,人间自是没有这等尤物,这般绝色啊。

惋惜的是,因为她的超凡绝世,令很多佳丽花容失色,香魂凋零,成为她们前世今生乃至来生最大的遗憾和不幸!即便魂销香尘,千年轮回,她们仍在悲风苦雨中啜吟!。

一花独放万花皆悲,这就是现实!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释读

一枝红艳的牡丹,含着朝露,散着芳香,犹如云雨巫山的神女,纵是楚王朝思暮想,也只能徒劳地愁断柔肠。

试问问,汉宫粉黛何其多,谁又比她更美?就是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涂脂抹粉,换上新装,那也是白花工夫。

猜读

带露的牡丹何其娇艳妩媚,朝阳里更是风情万种,煞是迷人

那一枝,独傲群芳,艳丽无比

人花相映,煞是动人

就是楚王,也只能在梦中才得巫山云雨

就是汉宫那以妩媚娇小名世的玲珑赵飞燕,着上新妆,也难比贵妃之美!对照的妙处在这里产生神力——使美者更美。

美到无以言喻的极至,欲正面写之,着实令写者犯难

即使你李白贵为谪仙,也不例外

“一枝红艳”,独自承沐皇帝的恩露,万花丛中一枝独秀,芳华绝世,艳压众美,倾国倾城,自在情理之中。

贵妃异常俏丽,非一般寻常可比

因为,杨贵妃国色天香,实乃天赐绝色,自然之灵也

群芳皆嫉自然不可避免,世人皆欲杀,似乎亦是必定!古人早就知晓:物极必反!。

李白你再有能耐又会怎样?还不是贵妃一样的境况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穷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释读

名花艳,美人艳,人映花,花衬人,是多么地俏丽和谐,常常博得风流的君王,含笑顾盼,举步流连。

沉香亭北,倚着栏杆,观赏,消遣,人影花影两相辉,纵有无穷的春恨,也会自然地烟消云散。

猜读

人美花艳,相映生辉,魅力无穷,弄得君王痴痴地含笑,脉脉地观看

最是她沉香亭北斜倚栏杆赏花时的慵懒缱绻之态,娇媚之神,消解了君王的无边春恨。

“美人祸国”论在此似得一铁的例证

后来产生的事实仿佛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

爱情,人类繁衍的前奏,社会生活的主题

我们可亲可敬的代代先辈,用漫漫渺渺的无数岁月,在他们百折不挠蹂躏出的坎坷里程里,他们以人性中最至纯至美的情绪与期冀,熬炼出了这种被称着爱情的精力食品。

在此过程中,先辈们唱出了一曲曲荡气回肠令人神往的理性之歌,上演了一出出美好波折悱恻缠绵的喜剧悲剧。

爱情,成为人性中光荣夺目馨香延绵的情绪之花,成为人类情绪大花园中最残暴芳香的一枝。

“世界上只要有人群的处所,爱情的歌就会重复地吟唱!”上至君王贵胄,下及庶民百姓,都心存同样的愿望同样的梦。

他们都同样渴望畅饮她甜蜜甘美的琼浆,都同样渴望成为故事中最亮丽最注视标那一个主角。

为了达到这一点,无数人为她而憔悴,为她而殉情,将爱情演绎得轰轰烈烈繁繁复复凄凄迷迷,演绎得惊天地泣鬼神山水落魄花月失魂!。

玄宗与杨妃之爱就是这万千故事中的精彩一幕

她的出彩之处就在于一个是君临天下而极重情义的`帝王,一个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倾国倾城的妃子,他们的故事本该有很多精彩的章节,本该有一个人们一直期待的那种古典而美满的结局。

可是,渔阳的那一声惊天的鼙鼓,惊破了霓裳羽衣曲,为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划上了句号!马嵬坡的那一场悲风苦雨那一声裂肺撕心便是这个故事的凄婉而断魂的谢幕,让人们知道:再美的花最终都要凋零为尘土,再美的人最终都要枯化为白骨!。

这一场爱情便成了帝妃之恋的千古绝唱,成为爱情百花园里最姝丽的一朵。

抛开帝妃这一特别的身份,回归爱情的本真,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真爱动容动心,并献上我们的心香一炷!试想想,由古而今,朝朝代代,兴废更替,帝君何其多,这样的故事,这般的衷情,屈指数数,又有几人?有道是,三宫六院尚不够消遣,还要微服“私访”,遍摘世上奇卉,阅尽人间美珍,流下了许许多多光荣陆离百怪千奇的“花事”,成为民间野史柳巷戏说的爆料与话柄!好在,这些早已作古的帝王不会把他们送上法庭,告他们一个诽谤罪,也不会向他们索要巨额的精力丧失费!。

李杨之恋一去千年,在此,我们不必去探讨他们的爱情与大唐的衰败有无直接原因。

单就他们对爱情所持的这种态度,就要为他们献上我们虔诚的敬意

因为,在现代被异化了的爱情里很难找到这种牵人心魂的成分

只是,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玄宗辜负了一个如花生命的俏丽爱情

二者不可兼得,选择竟是这般的鲜血淋淋

马嵬坡的悲风依然长鸣,仿佛杨妃不逝世的冤魂,正如怨如诉地为她的这一场旷世的爱情不绝地哀吟!。

李杨之恋到此为止,你李白对李唐王朝的单恋却远未结束,因而,在你离弃朝廷之后,又演绎出了那么多悲悲切切撼人心魄铭记史册的故事,让代代后人重复地读你命途多舛而又光辉光艳的人生。

这场旷世之恋止于马嵬坡那一片沸腾的民声

玄宗错就错在他眼里只装下了一个美人,而忘记了作为帝君的责任——要胸怀天下,博爱苍生!。

残暴的现实似乎总爱跟意气风发、卓然不群的书生作对

尽管你手中的椽笔能惊天地、泣鬼神,尽管你也曾自命不凡地说过:“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视权贵?”经过千百次的努力之后,你最终也不得不做个御用文人,不得不替皇帝的宠爱描眉画唇,不得不替皇帝老儿消解无穷春恨。

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哪里去了?你“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情哪里去了?好在,你并没有忘记这些,于是有了明朝“挂帆席”,散发“弄扁舟”的负恨离弃,有了弹剑而歌的郁愤,有了踏雪独吟的孤寂,有了“我独不得出”的悲鸣!。

赏读

天宝元年(742),经人推荐,你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二入长安。

你本认为从此可以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了

谁知,仅得一“供奉翰林”的虚枉头衔

皇帝只把你当作御用文人,作诗吟赋,用来点缀升平盛世

大失所望的你,终日借酒浇愁,烂醉如泥

一日,唐玄宗游沉香亭赏牡丹,不愿听旧词,便命人宣你作《清平调》三章。

时值你大醉不醒,唤了半天,还是不醒,只得以凉水泼面,方才醒来

醉意懵懂的你,听说奉诣写诗,便在别人的扶持下旁若无人地来到沉香亭,把高力士折腾一番之后,方不假思索,一挥而就,成诗三章。

玄宗即刻令人演唱,一章唱罢,皇帝早已是龙颜大悦

为让贵妃高兴,玄宗亲自持玉笛伴奏,君乐妃亦乐,好不快活

你急就的这三章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清平调》三首

你李白斗酒诗百篇,区区三章,何以难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对你的诗才已略知一二,又见你的不得志处境,玄宗沉沦酒色的荒淫。

我们在为玄宗的爱情唱赞歌的时候,我们绝对无法宽恕他对民生的疏忽。

“清平调”本为词调名,因其体式类诗,故入选多种诗集

三首诗,首章以名花、天仙喻贵妃;次章以神女、赵飞燕映衬贵妃;三章则将名花、美人、君王融为一体,点明名花美人的存在,不过是为博君一笑,为解君王“无穷恨”而已。

而诗人的存在,并无实职,只是每日陪侍皇帝宴饮游猎,奉命写一些点缀升平的玩乐词章罢了。

三首诗既讽刺了杨贵妃以色媚主,也讽刺了唐明皇因色误国

明皇非明,实乃荒淫误国之昏君

是没有罪过的,要害在于作为国君的男人,在与江山面前,是否能理智地把握自己。

“祸国”之论,实在谬矣,让千古以来的无数蒙冤遭屈!

诗歌将眼前之景与神话传说、历史掌故相联合,写得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花团锦簇,浓艳香泽,飘洒流畅,极富浪漫情味。

比喻的运用尤为突出:以花喻人,以云喻衣

一个“想”字,即赋予崭新意境:贵妃之美让人刻骨铭心,故而,云想为衣,花想为容。

品读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看见天上绮丽的云彩,就想起她那俏丽的衣裳;看见园中盛开的花朵,就想起她那动人的颜容。

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的滋润下,花朵显得更加浓艳

这两句诗写出了牡丹花的艳丽,也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貌

前句写人,因花而想到人的容貌,人之美可想而知了

后句写花,暗则写人,杨妃得唐玄宗的恩宠,也就像牡丹得春风爱抚、雨露滋润一般。

诗中,花容人颜,相互映衬,清新流畅,煞是迷人

现今,人们常用“云想”句形容女子的爱打扮、爱俏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一枝红艳”指牡丹花

“云雨巫山”是用宋玉高唐赋的典故,指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

“枉断肠”即神女朝云暮雨,来往飘忽,使楚王徒劳地生出几多惆怅,徒劳地销魂断肠。

牡丹红艳的花瓣上,点点滴滴的露水,还留着清醇的芳香;忆起传说中的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故事,让人莫名地心神感伤。

诗句比喻杨贵妃的俏丽得宠,就像巫山神女与楚王的幽会一样,只不过是一场虚幻而已。

今人引用该句,常直接用其本义,以形容花枝的俏丽可人;“云雨”句常用来表现男女恋情的如梦似幻与虚无缥缈,令人迷恋心伤,无以自拔。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娇艳的名花与倾国的美人配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讨人爱好;因此,时常能博得君王充满欢笑的赞叹。人映花,花衬人,哪一个更美?诗人着重于夸奖杨贵妃的俏丽,深得唐玄宗的宠爱。

现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去夸奖女子的艳冶与讨人爱好。

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 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李白对于他这次突然被召入宫,所要写的特定题材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即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从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诗不论在立意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又得心应手。不过,要在创作时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备,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这要得益于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 “视同俦为草芥,戏万乘若僚友的”气质。

清人赵翼说得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如气也”(《原诗》)。李白本来是带了一腔的抱负奉召来到西京长安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本来以为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政治理想,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过把他当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种点缀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强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与失落。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李白醉卧长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极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与贵妃面前,也从来都是自在从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够如此,才不会在这种事先毫无准备,突如其来,又只能写好不能写坏的即时创作前忙了手脚,乱了方寸。因为此时皇帝的兴致正高,贵妃娘娘也在一旁翘首等待,换了别人,恐怕也只有写出一般的应景文字而交差而已。所以说从容构思,立意独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调》诗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尘莫及的难能可贵之处。